摘 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的生命線,研究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意義尤為重大。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單一,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本文主要探討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和方法創新的主要依據,并對如何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一些對策性的思考。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中國今后的發展,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把他們培養成為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因此,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水平,對于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必要性
目前,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對大學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使他們中的一些人的思想政治觀念產生了動搖,加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形式上也都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的成效不很明顯。這些情況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需要進行認真的探究,只有不斷創新,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能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矛盾也愈發凸顯,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西方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通過向國內輸入種種腐朽、沒落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影響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意識,使他們逐漸懷疑社會主義價值觀,從而產生抵觸情緒,這些都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國內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上各種思想觀念的相互碰撞,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使他們心理上產生更多的困惑與矛盾,其思想政治觀念也隨之發生著改變,其人生價值觀和思想政治觀等思想觀念變得更加復雜化,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迫切要求改進和創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著教育體制不完善、教育內容缺乏時效性、教育方法單一的問題。人們普遍認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黨委、宣傳部、德育教研室等部門的職責,與學校其他行政、科研部門的工作沒有聯系。正是因為這種狹隘的責任分工思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形成一個完善的教育體制,使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無法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教育體制,不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從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國歷來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無私奉獻、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等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及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當然無可厚非,因為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在大學生中弘揚這種精神和道德,但是不能把這些內容變成空洞的理論進行傳授,還應該緊緊與時代步伐接軌,才能保證其內容不會明顯滯后于社會新形勢,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不強,就不能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空洞的過分理論化的教育內容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成效甚微。
目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以課堂講授為主,教育方法缺乏多樣性、新穎性,甚至一些學校“滿堂灌”,使原本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枯燥乏味,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對他們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根據鄭州大學體育學院2010年3月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有關政治理論課的調查顯示,占被調查總數人39%的學生認為政治理論課“有必要但收獲不大”。該項調查表明,政治理論課在方法上應當加以創新。
(三)網絡方面的原因。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網絡在傳播方面的優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和娛樂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深刻地影響、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娛樂方式,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思想政治觀念。由于網絡的監管體制尚未完善建立起來,使得一些庸俗、低級、反動、腐朽的文化乘虛而入,嚴重誤導了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致使一些大學生道德淪喪、品行敗壞,甚至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網絡上帶來的負面價值觀念嚴重毒害著一些大學生,對他們思想的滲透不容忽視,否則就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不利因素。
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依據
時代的變化發展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必須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改革、創新教育方法。因此,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改進教育方法,應依據以下幾點。
(一)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針對性和時代性。
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教育過程中,應本著民主、平等的原則,多方位、多層次地與他們展開交流與溝通,了解他們的共性與個性,把握他們的興趣愛好,組織討論他們關心的各種問題。通過開展師生互動,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體現針對性。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還應當避免教育內容過于陳舊帶來的事倍功半的效果,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社會的需要,體現時代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內容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思想問題。
(二)依據大學生當前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狀況,體現整體性。
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認識和了解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基本狀況,了解他們的心理素質、獨立自主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和調適能力、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取向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只有從整體上把握他們的基本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當前,大學生多數是“80后”和“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長大,普遍存在依賴心理,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心理不夠成熟,遭受挫折與打擊后,承受能力較差,心理調適能力較弱。有些人甚至面對就業壓力、戀愛失敗等問題而產生輕生的行為。一些大學生自私自利,集體意識淡薄,與同學鬧矛盾,毫不相讓,人際關系冷漠,甚至有時走向極端,違法亂紀。還有一些大學生缺乏堅定的信念,辨析能力不足,在網絡和西方一些錯誤思想的影響下,變得政治信仰迷失,思想觀念落后腐朽,這些普遍情況給思想政治教育敲響了警鐘,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難題,不僅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求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三)依據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體現可行性。
新時期,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應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當前實際情況中存在的教育體制、教育內容等方面的問題,相應地改進和創新教育方法,使之更好的為教育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顯著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應當結合實際教育情況,遵循可行性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觀點的具體體現。通過改進和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須具有現實的操作性與可執行性,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從理論層面付諸實踐中去,符合馬克思主義倡導的把精神條件轉化為物質條件的實踐要求,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核心。
三、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考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高其實效性和感染力,必須尋求一些新的方法,力求在方法上得到一些突破。
(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辦法。
要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達到預期目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能簡單地靠“灌輸”,也不能只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把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加以強化,教育內容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系,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現實生活中領會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使學習由被動變主動,培養他們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摒棄那些教育脫離實際,不能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注入新鮮血液,繼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解決他們的各種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離異家庭的問題等,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引發一連串深層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加強預防、多關注、多了解,發現問題,及時引導,使這些家庭的學生以端正的態度、平常的心態看待困難,使他們認識到困難只是暫時的,學會自我調適,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樹立獨立自主的意識,挖掘自身潛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苦樂觀。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還應采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學生的思想問題。對于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家庭發生變故的弱勢群體學生要特別給予關愛,家庭環境和特殊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他們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對于磨練他們的意志,歷練他們的人格,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培養他們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教育與自我教育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啟發和引導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教育目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與錯誤的思想觀念劃清界限。通過教育的引導作用,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自我教育是大學生從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到積極主動接受正確的思想、行為,繼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一個過程,突出了大學生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自身反思、判斷和選擇。
通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批評,不斷提高自身覺悟和思想認識水平,正確踐行自身的日常行為規范,最終達到塑造他們高尚人格的目的。
(四)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的方法。
新形勢下,對大學生繼承優良傳統的教育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并且結合時代特征,要改進創新教育內容,使兩者有機結合為一起,才能有助于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重視基礎教育,突出典型,樹立榜樣,加強對大學生熱愛祖國、團結友愛、無私奉獻、誠實守信等這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操,具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教育大學生繼承傳統的同時,要把傳統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結合大學生身邊關系的熱點問題,通過綜合運用教育內容與方法,汲取傳統文化中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精華,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和手段,不斷改進創新,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開拓出一條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成功之路,使思想政治教育顯現出時效性。
(五)強化學校管理與規范校園網絡相結合的方法。
新時期,采用強化學校管理與規范校園網絡相結合的方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學校管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顯性手段,它具強制的約束力和行政執行性,能夠嚴格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制約學生的不良行為,從一個方面也反映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巨大作用,能夠突出實效性的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受到大學生的普遍青睞。與此同時,網絡也給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新形勢下,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規范校園網絡管理,建立較完善的網絡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信息素養方面的教育。只有把強化學校管理與規范校園網絡有力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變革發展的年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源于實踐的需要,是教育主體順應環境變化的具體體現,方法也是隨時代發展著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適時地進行工作方法上的調整和改進,以順應社會潮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旭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青年科學,2009,(5).
[2]仲兆華.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5).
[3]馬良.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8,(12).
[4]張薇.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2009,(12).
[5]吳寶權.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
[6]姜艷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