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行員休息室,一位來我們團視察工作的將軍問大家:“你們團的飛行員海上超低空能飛多低?”團長回頭望了一眼身后的飛行員們,遲疑地回答:“50多米吧!”
當團長說出“50”這個數字后,心里就有些后悔了。假如首長較真指定我們誰去海上飛一次超低空,檢驗一下平時的訓練水平,恐怕大多數飛行員是下降不到50米的。
按《訓練大綱》規定,海上超低空的最低飛行高度應達到真高50米。由于海域中有幾座小島,每座島上的小山包也高低不同,為安全起見,團里“約定俗成”把最高的那座49米的小山當作了海上飛行時整個海域的“海平面”。所以,我們平時所飛的高度50米“超低空”,對海平面來講,實際已是100米了。
將軍從團長的回答口氣中,已聽出了我們平時訓練中的“水分”。
一場在黃海某海域舉行的聯合演習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這位將軍向指揮部建議,擔任海上突擊任務的四架殲擊機由我們團派出。以殲擊機代替強擊機執行海上突擊任務,在我們團這是頭一次。
上級把任務很快就下達到了團里。團長把我們三個大隊長叫到一起,一臉愁腸百結的樣子,問:“你們誰帶隊上?”大家面面相覷,沉默片刻,我鼓足勇氣對團長說:“我來吧!但另外三個人要由我自己來挑選。”團長把手中的中華煙盒往桌上一拍,問:“你挑誰?”當我說出由一名中隊長擔任3號機,另兩名飛行員充當2、4號機時,團長愣了一下,抬眼瞅著我沒說話。但我還是用堅定的目光向團長表示,就是他們仨了!
我之所以敢冒險接這個“瓷器活”,是因為心里像似已找到了“金剛鉆”。
我對本大隊的飛行員講,飛好海上超低空,一半靠技術,一半憑膽量。
以前在進行超低空訓練時,我和本大隊的所有飛行員都飛過一遍。我挑的這三個人,并不是說他們所有課目都飛得好,而只是超低空編隊和低空特技在全大隊飛得是最好的。所謂飛得“最好”,也主要是指他們在超低空飛行時,心理素質表現得非常好。我觀察過他們,即使在50米飛行時,精神狀態依然非常平穩,一點兒也不緊張,頭腦清醒,反應靈敏,注意力分配也不忙亂。這對于飛行員飛超低空來講,該是多么難求的“天賦”啊,也許他們天生就是飛超低空的材料!
我與他們每個人飛編隊時,在海上分別從高度100米、80米、70米……直至降到了50米。團長并不知道他們已悄悄品嘗過了真正的海上超低空滋味。
在高空俯瞰大海時,大海像是一匹巨大的藍色綢緞,平整地鋪在機翼下,即使飛機像淘氣的孩子在上邊翻跟頭、打滾,海面上也不會出現任何一點兒皺褶。然而,當飛機下降到低空、尤其是超低空時,大海變幻莫測的猙獰面目才會暴露出來。掠過翼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海像一個滿臉橫肉的惡人正仰面朝天怒視著飛機的翅膀。海上風浪較大時,浪高可達幾層樓高。飛機若在高度50米飛行,好像一不小心浪尖就能擦到翼尖上。尤其是在深海飛行,仿佛周圍的海水比飛機還高。飛行員感覺飛機正在一個藍色的盆地里穿行,隨時都有可能像魚一樣鉆進海水里。
我們經過幾次“戰前”海上超低空編隊訓練后,正式演習開始了。
五機同時開車成功后,備份機關車。我帶領三架僚機依次滑進了跑道。為了不被“敵人”發現我們海上突擊的時機和意圖,突擊編隊采用無線電靜默出航。飛機與飛機之間完全靠打“啞語”交流。塔臺上的小綠旗在空中一擺,四架飛機呼嘯而起,直指預定海域。
我在飛機高度150米時改平飛,輕輕搖晃了一下機翼,示意僚機們調整好出航隊形。機群飛越過80多米高的饅頭山后,順勢下降高度向海岸線抵近。彎彎曲曲的海岸線轉瞬被甩在了身后。我和僚機開始保持高度50米飛行。我回頭觀察一下各號僚機,四架飛機像被焊在了一個隱形的框架上,密集隊形保持得非常穩定。我舉起左手大拇指,表示“很好!”
在地面協同準備時,我對僚機們說,空中你們盡管集中精力保持好編隊,不要東張西望,也不要去看海里那些駭人的波濤,更不用擔心長機高度太低。只要我這個長機不會扎進海里,你們編隊時都是正高度差,就一定不會有墜海的危險。
我推著駕駛桿“摁”住機頭,一直嚴格保持高度50米向突擊的目標飛去。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對某海島“敵”導彈陣地實施空中突擊。我相信,此時“敵人”的雷達依然沒有發現我們這四架緊貼海面飛來的飛機。這也恰是我們超低空、密集隊形出航所要達到的出奇制勝的目的。
波濤翻滾的大海用滿臉狐疑的目光觀望著四架擦著浪尖疾馳飛過的戰鷹。大海不會明白,為什么明知這樣飛很危險,我們卻毅然要選擇這種“冒險”。
“敵”海島已隱約凸現在了海面上。因我們飛行高度太低,導彈陣地的地貌尚未看清。在距“敵”海島不足一公里時,我突然大聲下令:“上升高度!雙機跟近建立航線,攻擊!”此時,縱使島上的“敵”軍收聽到了我用無線電發出的攻擊口令,也來不及進行反擊了。一切為時已晚!
上級對我們完成這次海上突擊任務很滿意。我對僚機們說,這次海上突擊成功,我們突破的其實是兩道“障礙”:一是超低空技術上的高度障礙;二是我們的心理障礙和膽量。而中隊長的一句俏皮話倒也說出了另一個事實:“今天我們哥四個可把咱們團長的臉面給撐足了!”
團長當眾說,從此以后飛海上超低空時,取消以海島上那座49米高的小山做“海平面”的“安全”規定。
機翼下的大海,重新恢復了它本來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