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叫《藏客》的電影,2010年5月27日在我省湟源縣丹噶爾古城拉開了拍攝的大幕。正是初夏,陽光開始熱烈起來,古城墻上“拱海門”幾個大字在晴空的映襯下更加醒目,四處都飄散著祥瑞的氣息。而在此之前,雨水總是下個不停,甚至頭天的凌晨,電閃雷鳴,巨大的響聲滾過城市的上空。
所有和電影《藏客》有關的機構、人物還有領導逐一登場,表示出對這部電影高度的期待。更多的是湟源的民眾,揣著好奇密密麻麻擠滿了丹噶爾的整條街道。古城離省會西寧只有50公里,算是郊外,并不閉塞,但這么大的拍攝團隊來到湟源還是首次。這部電影是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出品,中共西寧市委宣傳部,中共湟源縣委,北京三鴻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拍攝。央視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告》欄目之后迅速播出了開機的消息,如此規格在青海也并不多見。
編劇海桀是我省著名作家,多年來發表了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從中積蓄了豐厚的影視創作資源。他的創作視野極其開闊,自由地在人類生存空間的各個部位游走。盡管“觸電”是近幾年的事,但他扎實的文學功底卻為影視創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長的時間里,海桀已有多部影視作品面世。如《天邊的情歌》、《驢皮影》等。文學能使影視充滿力量,但文學與影視的創作路途完全不同。因而海桀每一次對電影的嘗試,所獲取的經驗無疑都緩解了作為一名非專業編劇的內心壓力?!恫乜汀返某鍪谰拖褚粋€巨大的工程,需要很多環節相互拼接,海桀置身其中,操心到每個微小的細節。那天在開機儀式現場,海桀精神抖擻,忙前跑后,不停被人詢問和呼喚。極少有編劇能夠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或者花費這般氣力,海桀卻認為這是他學習電影創作技巧的最佳時機。
電影《藏客》為我們還原了一段久遠的歷史。影片主要拍攝地點丹噶爾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歲月。丹噶爾所以成為青藏高原上的歷史文化古城,取決于它“海藏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的優勢又使它在清中晚期發展成為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貿易集散地,“茶馬商都”名揚四方。一時間,各地商販、工匠慕名前來,云集于此。甚至英、美、俄、德的商人也爭先恐后開莊設行。古城云集的商賈、興盛的貿易,漸漸延伸了貿易的路途,最遠竟能抵達尼泊爾和印度。同時,來自西藏的商人也開始來湟源尋找商機,洽談生意。隨著藏商與湟源商人交往日益密切和西藏商品大受歡迎,一些資金雄厚的湟源商人逐漸萌生去西藏販貨的想法。經過多方考察和準備后,一支裝載著湟源陳醋、燒酒、掛面、紅棗等生活物資的騾馬商隊,終于在一個陽光明麗的春日出發了。自此,這些跋涉在唐蕃古道上的商人就被稱為“藏客”。
對于藏客們來說,漫長的唐蕃古道注定是一條不平凡的路途,長達四個多月的旅程,分分秒秒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危險。雪山、草地、荒漠、河流陸續在他們的眼前呈現,風暴雨雪、野獸盜賊每時每刻都準備向他們發動襲擊,只有具備強大勇氣與堅韌品質的人才能抵達終點。在道路的盡頭,西藏人以極大的熱情和友好情意等待他們,每個人臉上都閃動著人貨平安的喜悅。在上世紀40年代前后,西藏人對來自佛祖宗喀巴家鄉的青海人非常友好和尊敬。在西藏休整和備貨的日子里,他們親密無間,喝酒、唱歌,盡情享受生命的快樂。直到農歷九月,他們備好了大批的氆氌、水獺皮、藏紅花、藏香、藥品、手表、鋼筆、皮鞋等貨物,然后在拉薩八廓街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祈禱神靈保佑一路平安,生意昌盛。然后又踏上了冰雪交融的回返路程,至舊歷年底,才能回到湟源。
藏客奮力前行的腳步終于在新中國成立后青藏公路開通的汽車鳴笛聲中戛然而止。歲月悠悠,當年那些體格健壯的藏客大多離世,留下的也早已成為耄耋老人了。但藏客的傳奇生涯令他們一生都銘心刻骨,“藏客”的稱謂也伴隨光陰的流逝化為一個歷史符號,鐫刻在了丹噶爾的城譜里。
很長時間里,藏客留給我們無窮的想象。那是一部帶有英雄氣節的傳奇,無論他們穿越哪條路徑,在我們的眼中都是大地呈現的一條神秘的斑紋,令我們忍不住想起雅克·貝漢的《喜馬拉雅》。那綿延不絕的雪山冰峰,那充滿生死挑戰和考驗的生命之旅,以及藏客遺留在崎嶇艱險路途上的愛恨情仇與躍動的生命活力;還有田壯壯《茶馬古道·德拉姆》里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對生活的堅定信念。
電影《藏客》卻完全跳出了我們對藏客的懷想模式。作為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獻禮影片,該片生動地展示了民國初年深明大義的丹噶爾藏客,克服重重困難護送朱繡率領的中央政務代表團進藏與十三世達賴進行談判,徹底粉碎了外部勢力企圖策反我西藏獨立的陰謀。為此,藏客付出了鮮血與生命的代價。青海民族宗教學者程起駿先生在《朱繡出使西藏始末》一文中寫道:
朱繡,字錦屏(1884-1928年),青海省湟源縣人。是民國初年活躍于甘青政界的著名政治活動家、民族教育家。他出身寒微,青少年時做商店學徒。然勤奮好學,尤其精通蒙、藏語言文字,通曉邊事,心懷大志。而立之年,被西寧鎮守使馬麒的智囊團首要人物、西寧道尹黎丹發現于市井,拔擢于政界,初任道尹公署隨員。從此,朱繡踏上了施展抱負、報效國家的人生旅途。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在發展民族教育、民族貿易等方面,建樹良多。但最為后人稱道的是,他危難受命,出使西藏,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由此可見,電影《藏客》的歷史脈絡完全真實,它承載的使命無疑加重了影片自身的分量?!熬S護祖國統一”就像一道強烈的光芒,將整個影片照耀得通體透亮,我們似乎已經觸摸到了電影肌體里那根堅硬的愛國骨骼,令人動容。
并非沒有柔軟的抒情。影片中自牡丹和冷一鋒令人傷懷的愛讓我們疼痛。那天開機儀式后,在拍攝現場,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城隍廟內,香霧繚繞中的白牡丹雙手合十,為自己和冷一鋒的愛情祈禱。淚水順著緊閉的雙目慢慢滑落……此外,丹噶爾英國商行里的陰謀,大漠中藏客與土匪的激戰,都足以構成影片對我們視覺的非凡誘惑。
電影《藏客》由天山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張欣執導。他拍攝了一些像《吐魯番情歌》等優秀的影片,是一個很有影像思想的導演。還有男一號王景春,憑借在電視電影《瘋狂的玫瑰》中出色的表現,剛剛獲得第十屆電影百合獎優秀男演員獎。還有飾演女主角的演員趙佳也有多部作品面世。每一個熟悉電影的人都知道,他們決定著電影。
因為拍攝電影《藏客》,丹噶爾恍若回到了舊日的時光。城樓、巷道、商鋪、祠堂漸次漫溢出遠去年代里的清幽??梢哉f,那是令湟源人無限懷戀和遐想的一段歲月。簡樸而豐盈,繁華而溫情?!肮懦遣季謬乐數慕ㄖY構,經緯交織的幽幽街巷,結構獨特的民居院落,氣勢恢宏的寺院廟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號,風格迥異的湟源排燈,無不承載著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著邊塞古城發展的壯麗畫卷,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及農耕文化與牧業文化交匯融合的奇異景象?!比缃衤淙胛覀円曇爸械牡じ翣?,是湟源縣在2006年起先后投入一億元資金重新修復的成果。它濃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所散發出的迷人魅力正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
作家張銳鋒說:“今天的生活離我們太近,因而它是這樣捉摸不定和不可把握。它不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機會。昨天的道路卻由于我們的遠離而變得清晰和生動起來。”海桀也許出于同樣的感覺,他一投身電影,就把自己敏銳的筆觸指向昨天,并且設定好影片的色調,盡力使它發出耀眼的光亮。那是我們中國大地的顏色。
海桀的電影精神值得我們敬重。祈愿《藏客》一路身披這吉祥之色,順利抵達那個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