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作為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它地理要素以及人類活動之間密切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高考中與河流相關的知識點頻繁出現,但是中學地理教材中卻沒有系統的闡述,此文從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角度系統地談談河流。
一、河流與巖石圈的相互作用
1 河流對巖石圈的作用
河流侵蝕地貌:河流上游段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v型谷、峽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蝕,加之巖層有軟硬差別,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觀。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以側蝕作用為主,使河面展寬??扇苄詭r石廣泛分布區,受河流的溶蝕作用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如地下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石林、峰林、峰叢、孤峰、溶蝕洼地等)。
河流堆積地貌:在河流出山口處河面變寬,流速變緩,其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沖積扇、洪積扇;在河流中下游河段,泥沙沉積形成沖積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人??谔幮纬珊涌谌侵?。
河流兩岸地貌的差異:因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河流兩岸叉存在區別。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左,故使北半球河流右岸遭侵蝕,南半球河流左岸遭侵蝕,遭侵蝕的河岸河床坡度大;而對岸,即北半球河流的左岸,南半球河流的右岸,則以沉積作用為主,河床坡度較緩,易形成淺灘。
2 巖石圈對河流的影響
巖石圈在地表表現為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影響了河流的水系特征,即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長度、水系歸屬和水系形態(如樹枝狀、扇形等)、流域面積、水力資源、河道寬窄曲直、河網密度、支流的發育程度等。因為河流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所以,河流的水系特征取決于地形類型及其范圍、地勢的高低。
二、河流與氣候的相互作用
1 河流對氣候的影響
影響沿河地區的降水:因河水蒸發使大氣中水汽增加,濕度增大,云量、降水量增多。
影響沿河地區的光照和氣溫:白天,大氣中水汽和云量的增加,使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偏低;夜晚,因大氣的濕度大、云量多,大氣逆輻射增強,氣溫偏高,從而導致氣溫日較差變小。
2 氣候對河流的影響
降水對河流的影響: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大小受雨量多少的影響,河流徑流量的變化受降水量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的影響。如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河流——亞馬孫河、剛果河等,因降水量大且分配均勻,河流的徑流量大,季節變化?。粶貛ШQ笮詺夂騾^的河流——萊茵河、泰晤士河等,因降水量較少且時間分配均勻,河流徑流量較少,季節變化也??;夏雨型氣候類型區的河流,如溫帶季風氣候區、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區,因降水量季節變化大,降水集中在夏季,使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夏季形成汛期、洪水期,冬季為枯水期;冬雨型的氣候類型區,即地中海氣候區,因降水季節變化大,且集中在冬季,使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夏季為枯水期,冬季為汛期。降水強度的大小,影響雨水對地面的侵蝕強度,從而影響河流的含沙量,當降水強度大時,雨水對地面的侵蝕強度大,使河流的含沙量變大。
氣溫對河流的影響:①影響補給時間。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如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的塔里木河,當氣溫低于0℃時,因冰雪不會融化補給河流,河流會出現斷流現象;氣溫高于0℃時,高山冰雪開始融化補給河流。當夏季氣溫高時形成汛期。再如,我國東北地區,因冬季氣溫低于O℃,積雪不能融化補給河流,春季氣溫回升到O℃以上時,積雪開始融化補給河流,形成春汛。②影響結冰期和凌汛。有些地區,在某些時段月均溫低于0℃,河流出現結冰形象。結冰期的長短與氣溫低于0℃時間長短成正相關,如我國北方的河流,冬季都有結冰期,東北地區的河流結冰期比華北地區長。有結冰期的河流,若河流流向高緯度地區,就會出現凌汛現象,如黃河的上游和下游河段、松花江等。③影響河流徑流量。當氣溫高,尤其風力強勁時,河流水的蒸發量大,河流的徑流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現象。
三、河流與其它水體的相互作用
1 河流與湖泊
河流和湖泊的補給關系:一是湖泊在河流的源頭,湖泊水成為河流的補給水源。如長白山的白頭山天池在松花江的源頭,補給松花江。二是湖泊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汛期時,河流水補給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補給河流水,故二者有互相補給的關系。又因湖泊對河流有蓄洪補枯的作用,所以湖泊對河流有調節作用,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河流影響湖泊的性質:有些湖泊的湖水主要由注入其中的河流補給,而部分湖水通常又輸入另一條河流,湖水輸出的同時,也輸出了鹽分,形成淡水湖;分布在內陸干旱地區的湖泊其補給水源是河流,而沒有向海的出口,水體在此類湖中停滯并蒸發,河流帶來的無機鹽便積累起來并達到飽和狀態,形成成水湖。
2 河流與地下水
有的地區,汛期時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補給地下水;枯水期時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補給河流水,因此,二者有互相補給的關系。有的地區因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河流水位總是高于地下水位,故該地區總是河流水補給地下水,如黃河的下游河段。有的地區地下水出露成泉,泉水補給河流水,如濟南趵突泉和黑虎泉等泉水匯入小清河。
3 河流與冰川
高山、高原地區的冰川積雪,在氣溫高于0℃時融化并且補給河流,冰川積雪量的多少會影響到補給河流水量的多少。
4 河流與海洋
河流水匯入海洋,使河口附近海域的鹽度變小,如亞馬孫河河口海域,因匯入大量河水,鹽度很低,有“河?!敝Q。有的地區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汛期時,使河口附近的鹽度降低;枯水期時,鹽度升高。更有甚者,因枯水期河流人海水量少,以至于漲潮時海水倒灌人河,形成咸潮,使河口處河水鹽度變大,水質下降。
四、河流與生物的相互作用
1 河流對生物的影響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在氣候干燥的地區,水的分布直接影響著生物的分布,如流經沙漠地區的河流,使沙漠中形成一條綠色長廊,如尼羅河谷地、塔里木河沿岸的綠洲等。在急流河段,植被稀少,因為強勁的水流使得植物不能在兩岸扎根生長,這也是為什么那里除鱒魚和鮭魚外,很少有魚的原因。在河流中下游地區,因地面較平坦,流速變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發生沉積,形成沖積層,植被大量生長,尤其沿河的兩岸,植被更加茂密。河口是河流人海的地方,只有能承受咸、淡水混合環境的生物(如鰻魚)才能生存。河流沿岸或河口的沼澤中,植被叢生并棲居著水陸兩棲動物。河流從陸地流向海洋,把陸地上的營養鹽類物質帶人海洋,使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的餌料豐富,故在河口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有些海洋魚類生在河流。長在海洋,魚群需要洄游到河流中產卵,如果河流徑流量減少,出現斷流現象,就會危及這些魚類的生存。
2 生物對河流的影響
因植被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作用,所以,植被覆蓋率的大小直接影響河流的一些水文特征。在河源處,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故我國在三江源地區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以保證源頭處的水量供應。植被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故河流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的大小會影響流域內的氣候,從而影響河流徑流量的大小及其變化。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蓋率的大小會影響河流的含沙量,植被覆蓋率越高,含沙量越少。
五、河流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
1 河流影響人類活動
自古河流沿岸就是人口稠密、城市繁多的地方,原因在于河流有提供水源和航運的功能。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形成地、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等,因為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河流沉積形成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業生產發達、交通便利,所以河流影響了人口的分布,農業生產的分布和發展,城市的形成、發展和分布?,F代工業生產中,有些工業部門需要大量的水源,同時工業生產所需的大量原料的輸入和工業產品的輸出。也需要廉價的水運條件,所以有些工業部門需要接近河流。有些旅游景觀沿河分布,如黃河壺口瀑布、長江三峽、錢塘江大潮、松花江沿岸的霧凇等,沿河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上,河流發揮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人類活動影響河流
人類在利用河流的同時,也往往因認識不足而破壞河流,給人類帶來災難。例如,黃河徑流量本來就少,又由于人們大量使用黃河水,造成黃河下游斷流,人民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又如,阿姆河和錫爾河沿岸的人們過度引水灌溉,使注入咸海的水量減少,咸海萎縮,氣候變得干燥,湖底鹽堿成分析出,在風的作用下形成白色風暴。再如,由于山地丘陵地區的人們濫砍濫發,使山區植被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增加,阻塞河道,進而形成洪澇災害、疫病蔓延等次生災害。災害頻發危及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