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若想學好地理,不是短期突擊能達成的,需要耐心、恒心、信心。其實,每個進入高三的同學,誰都會有一段迷茫期,但只要靜下心來,仔細領悟學習的方法和樂趣,就能成功。
學好地理,對每個人都是一件有益之事。在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現象,可以用地理知識進行科學解釋;到世界各地旅游、經商、學習,掌握天氣、地形、人文方面的知識也必不可少。因此,首先就應對它有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因為這是學好地理的第一步!“因為熱愛所以我學”的效果遠比“因為高考所以我學”的效果好得多。
高三復習伊始就得有一個合理的宏觀規劃,對復習強化訓練進程在時間上做好全盤安排,對高考考點做到心中有數,多看新聞、雜志,了解熱點、焦點,避免前松后緊、陣腳混亂。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地理學習中很需要這種“愛屋及烏”的精神,如地理老師、工具書、書報等與地理有關的人、物。因為在學習中,從沒聽說過討厭科任老師的人能把該科學得出類拔萃,所以為了地理,為了高考,為了自己的前程,請愛他們!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獨上高樓為人生的重要驛站作出規劃之后,你就得回歸基礎,把每一個知識點落到實處。“萬丈高樓平地起”,地理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基礎。夯實基礎,重在提高聽課效率,做好課堂筆記,并每隔兩三天回頭溫習一遍,對老師講的內容進行綜合性記憶,善于歸納總結,并構建知識體系,逐漸將老師課堂f:所講的知識變成自己系統的知識儲備,解題時隨調隨取。聽課時,精力要高度集中,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重點、難點應特別注意,在筆記上可做標記,以便回頭再進行理解、深化。做筆記也應簡明扼要,否則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在課外,可以重新整理知識點,以強化記憶。做練習時,審題一定要準,特別是簡答題,要找準答題方向。如區位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要看清;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區域的地形特征和地勢特征要分清。作答時,要做到準、精、清,這要求在平時做練習時就要培養良好的答題習慣,邏輯聯系要緊密,做到要點化、層次化,形成體系,這樣在考場上就能有條不紊地發揮。
在復習階段,應特別注重整體思維的培養。一個知識點,可以從共性到個性,也可以從個性到共性進行復習。如從我國氣候特征可以聯想到世界氣候特征,從我國的河流分布特征可以推廣到世界河流的分布特征;也可以定位到具體位置上,如長江人海口和密西西比河、尼羅河基本都在30°N上;同緯度、同經度國家的分布也可以進行比較記憶。這樣激發整體思維能力,進一步鞏固、強化各個知識點。
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夯實基礎、勤于積累、強化訓練之后,地理成績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有質的飛躍,做題能力也有了提高,地理也不再成為令人懊惱和擔心的學科,考生就會信心十足地應對每一次考試。但在每一次月考后,還要加強總結、吸取教訓,以便得到進一步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境界。這樣在高考考場上就能輕裝上陣,沉著應戰!
高三的莘莘學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很好。相信吧,“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作者單位:重慶市梁平縣紅旗中學(4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