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等3所高職院校的學生及教師進行調查與訪談,了解到目前高職學生普通存在的學習心理現象: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學習動機層次不高、學習焦慮現象嚴重;同時對此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心理;對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1,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而高職教育中教育學生學會學習、熱愛學習、享受學習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對高職學生學習心理狀況研究便顯得尤其重要。
一、高職學生學習心理狀況
采用調查和訪談形式,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電子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98名學生和61名教師(其中輔導員38名)為對象。調查的內容涉及到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學習方法(認知策略、知識的遷移、記憶策略)、學習目標、學習效果、教師的教法和教育教學中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溝通等方面。通過調查和訪談,發現高職學生普通存在如下學習心理現象:
1、學習目的基本明確但不清晰、不具體。獲得較強的專業和活動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其中36.5%的學生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專業和活動能力,29.7%的學生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但也有21.6%的學生主要目的是拿到畢業證和技能證。
2、學習方法欠缺。從與教師和學生的訪談以及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待于改進。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6.1%的學生不考慮學習方法;有自己的方法,效果不佳的為50.7%;而有自己的方法,效果佳的只有16.9%;不知道如何學習的同學也占到7.43%。許多學生的學習不具有計劃性,不考慮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基本上是被動上課,課后也以完成作業為主,基本上不涉及預習、學習、復習的簡單而基本的過程。由于學習的主動和探索性不夠,學生幾乎不提問題,對不懂的學習內容也難以表達哪里不懂,為什么不懂。
3、學習興趣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低,精神萎靡,占用學習時間上網現象普遍。打架斗毆,夜不歸宿也有發生。大二大三學生去教室或圖書館自習的也為數不多。面對學習,35.8%的學生認為這是目前最大的困難。43.9%的同學學習興趣不高,其原因在于專業課學習難度較大。有17.6%的學生認為自身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尤其是文科生學習理科的內容,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有44.6%的同學感到學習壓力大。筆者也從一些輔導員中了解到很多學生由于基礎不好、自控力較差,對于難度較大的專業課常以曠課對付之,學不好更加不去學習,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對所學課程完全失去信心。不可忽視的是有7.4%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無所適從。相當多的同學感到學習壓力大(44.6%),但認為沒有壓力的也占到16.9%,認為壓力合適的為31.8%。面對壓力,許多學生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上課分心,下課揪心,平時上網,考試作弊。
4、學習取向趨于務實。30.4%的同學最感興趣的是實驗實訓課,其次是專業課和外語。對基本理論和發展能力類的課程感到沒有實際用途。
二、問題原因分析
1、學習能力有待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探究性、聯系性。許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這是學習的方法問題。由于學習缺乏探究性,許多學生難以體會學習的樂趣,也激發不了學習的熱情,缺乏對學科的整體把握。因此,學習缺乏興趣,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難以拓展,學習的深度,以及所能達到的高度受到限制。由于就業的壓力,學習的務實心理,許多學生片面重視實踐操作,而忽視理論的夯實,也使學習的心態變得浮躁,難以堅持。
2、學習動機層次不高。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不穩定的,具有機會主義的傾向。由于高職教育以技能培養為主,部分學生片面理解為突出技能,忽略理論,學習追求實用,而致使理論課的學習情緒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論問題又感到難以擴展和提高自己。
3、學習焦慮現象存在。由于部分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不高,學習方法如認知策略、知識的遷移、記憶策略等缺乏,學習習慣不良,使得學習效果不佳、學習目標難以達到,學習信心由此發生動搖,心理壓力也因此而產生。面對考試或某些課程的學習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有的甚至有厭學情緒。
三、對策探尋
針對學生學習困難,高職院校要加強對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
1、幫助學生建立目標導向激勵系統。雖然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有一個基本的目的,但是具體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并不明確,甚至根本沒有。由于不能把學習的目的具體和細化到現實的學習中,成為激發學習的原動力,因而難以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為此,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激勵教育,指導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目的進行過渡性地分解,使學生通過漸進性和階段性的方式逐步實現目標。
2、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課程排列。處理好上課與實習之間的沖突。學生在上課、實習、放假這樣大量交錯的情況下,心理上產生一種不安定感。因此,科學地安排實習與上課、合理協調不同科目之間內容與實習之間的關系,對學生學習的連續性、鞏固性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合理設置課程。對課程設置的有效性、適度性、合理性進行研究,突出學科重點,把握學科發展的脈搏。向學生傳授有益、科學、實用的理論與實踐知識。
3、需要幫助學生進行正確歸因。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對考試成敗的不同歸因,直接影響隨后的學習,正確而合理的歸因有利于激發學習的動機,錯誤消極的歸因會打擊學習的熱情,因此,優化學生的認知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用科學合理的理念替換不合理的思想,以形成積極的心態,從而,輸出健康和積極的行為。
4、教師要加強研究型教學。現代教師不僅要加強教學的現代意識,把握學科內在的規律和科學性,更要對學生學習心理進行研究,及時調整授課的計劃、內容、進度、方法,本著“與時俱進”,科學有效,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
5、利用網絡優勢,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來為學習和成才服務。調查表明,網絡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網絡,本著“充分利用、積極建設、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的原則,加大推進網絡的工作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接觸更多精彩的學習內容,使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要通過因勢利導,抵制網絡傳媒中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對于個別學生沉迷網絡的現象,更要善于諄諄教誨,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第52期.
[2]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3]唐柏林. 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J]. 四川師范學院學報, 2002(5).
[4] 舒華、韓在柱、張學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中國大學教學, 2004(3).
[5]馮靜,康世贏.加強學生學習心理研究 提高教育質量.教育科學.2005(2)。
[6]池麗萍, 辛自強.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及其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6(2): 64-70。
作者簡介:徐繼燕(1982— )女,講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與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