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的高職高專音樂類專業面對全國專業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和綜合類大學音樂專業有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入校時整體水平相對較為薄弱,在校期間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使學生面對社會有更好的競爭力,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改革,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高專音樂課程改革進行分析,為改革的發展提供一些更好的思路。
[關鍵詞]專業技能;理論基礎;舞臺實踐;技能鑒定
長期以來,高職高專院校的音樂專業從未停止過課程改革的探索,對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培養機制,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對音樂教學改革的一些認識:
一、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音樂類的專業小課有別于其它專業,基本是以單獨課和小組課為主,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的交流也更為直接。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面對專業較為薄弱的學生,應有很好的耐心,切莫有急躁、應付的思想。學生也很了解自己的專業水平,如果老師在課堂中有過激的言語會導致學生對此門課程失去信心。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多一些鼓勵的言語,在課下關心學生的業余生活,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當用愛感動學生,他們就會更為努力的學習,教師也贏得更多的尊重和贊譽,課堂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很多。
高職高專教師的專業技能更需要不斷的提高,只有這樣學校的教學質量才會有所提升。例如:聲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鋼琴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等。在教師提高本專業技能的同時也不斷增強其他專業技能。例如聲樂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鋼琴伴奏能力,鋼琴教師不能只演奏五線譜,同時也應加強即興伴奏的能力。我想,如果高職高專的聲樂和鋼琴教師伴奏能力都很強,那么這所學校學生的伴奏能力相應也會很高。在實際生活中,聲樂專業的鋼琴伴奏能力都相對較差,高職高專的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如果能彌補這樣的缺陷,應該會為社會更好的接受。
二、拓展學生專業技能、注重理論學習
目前,我國音樂人才的綜合能力比較欠缺,技能過于單一,這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極待解決的問題。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學生應該綜合能力較強,這是我們的發展特色。所以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一專多能”,我們在注重學生聲樂和鋼琴學習過程的同時,應該加入合唱指揮和其它器樂學習的選修科目,這類課程的設置可以采取多人的小組課,這樣既節約了一些教學成本,也使學生多掌握了一門技能。
理論學習是支撐專業的基礎,我們在注重專業學習的同時一定要打好理論基礎,往往學生覺得理論學習枯燥無味,這需要我們教師充分發揮個人才智,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內容,吸引學生注重理論課學習。除了教師要使學生掌握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外,在教學法的研究中,要培養學生如何使用簡單、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兒童進行音樂啟蒙教育,這是我們的學生能否在工作崗位中獲得認可的重要標準之一。
三、充分把握舞臺實踐與社會實踐
高職高專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我們平時的教學成果在舞臺實踐中得到很好的體現。所以,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舞臺實踐,每周都可以班級為單位,硬件條件充裕的可在舞臺上進行表演實踐,如果硬件條件不允許,我們也可在教室中進行。總之,舞臺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膽量,使學生積累一些表演經驗,從而促進他們專業更好的發展。
在校教育的第三學年,學生一定要進行社會實踐,高職高專院校也應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條件,這種社會實踐不能單一局限在去學校進行實踐,可以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例如組織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或與社區聯合在社區進行高雅音樂普及活動,或對幼兒和兒童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講座等。這些社會實踐既鍛煉了學生,也對社會作出的一定的貢獻。
四、為就業增添砝碼
高職高專音樂類學生就業方向靈活、多變。既可以在公辦的學校中承擔教學工作,也可在專業的演出團體中擔任演員,還可在社會中成立合法的藝術培訓機構等,學校如果能在學生就業之前引入教師資格證和文化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等項目,就可使學生增加就業砝碼提高社會競爭力,使他們迅速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
以上所述為我對高職高專音樂教育改革發展的一些認識,我們的教育需要改革的方面還有很多,但我深信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探索和創新,高職高專學校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一定會迎來新的明天。
作者簡介:席寧,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直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