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和諧的學生人際關系,對于構建和諧校園,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高職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不和諧現象基礎上,提出構建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和諧人際關系;構建
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需要,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建設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內容。而建設和諧校園,有賴于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這也是實現學校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需要,對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的思想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彪S著高職院校85、90后學生的到來,以及時代特色、社會因素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許多學生在面對人際關系的認識和處理上都有著自己的“個性”。而隨著我國高校班級群體被淡化,相對較固定的寢室就成了最小的群體單位,但在目前的寢室交往中,成幫結派,獨來獨往,包括與老師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沖突等層出不窮,加之近些年來在高校寢室中出現的各種惡性事件給學生人際關系亮出了“紅燈”。因此,針對高職生人際關系出現的不良趨勢,分析原因,積極探討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我國高職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浮躁,缺乏寬容,引起不和諧現象
由于現在的高職學生多數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習慣了家人的寵愛,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習慣。遇事心理浮躁,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總是要求別人順著自己,一有不如意,要么自暴自棄的沉溺,要么任性的一意孤行,繼而產生各種人際關系的緊張局面。特別是現在一些高職學生缺少寬容的心,待人接物也不成熟,一句無心的言語,一次無意碰撞,也能讓他們大動干戈。
(二)缺乏合作精神,宿舍人際關系不和諧
宿舍作為學生日常相處的集中地,由此產生的宿舍人際關系本應得到大家的珍惜。但事實情況是,合作精神的缺乏,使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由于彼此價值取向不同產生的認同差異,因此而產生一些不和諧的人際關系問題;或是因為缺乏團隊精神而被大家所孤立。另外,許多高職院校所招生源不像本科院校那么廣泛,通常分布都是以省為中心輻射涵蓋其周邊城鎮(zhèn)學生為主,加之一些地區(qū)特點所致的“老鄉(xiāng)團結”現象嚴重,延伸到寢室交往中,就容易出現“分幫結派”的情況。所有這些,都使得“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的溫馨畫面越來越少。
(三)心理不成熟,缺乏誠信
由于部分高職學生習慣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理解學校的苦心與學生干部在管理中作出的貢獻,將學生干部傳達學校與老師的管理規(guī)定、管理要求當作拍馬屁,將學生向教師匯報學生思想動態(tài)以防止學生偏激行為當作是打小報告,這種不成熟的心理導致其對學生干部的不滿,使學生與學生干部的人際關系不融洽。
在社會誠信制度缺失的大環(huán)境下,現在的高職學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誠信缺失問題。因為缺乏誠信,不尊重別人,容易把老師的諄諄教誨當作管束,對輔導員的工作也是應付了事,最終導致與老師、輔導員等人際關系不佳。所有這些他們自認為“個性”的表現卻正破壞了本應和諧的人際關系網。
三、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
(一)加強宿舍管理,構建和諧宿舍
和諧宿舍,是高職院校和諧校園的基礎,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人際關系的不和諧就是從宿舍產生、在宿舍蔓延的。為此我們要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學生宿舍,重點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1、實現心理輔導工作在宿舍的開展
目前的高職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較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心理教育與心理輔導必不可少。而以往我們學生心理輔導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對于處于學生管理最為松弛的宿舍階段沒有涉及。因此,通過近些年的摸索,由學生中那些人緣較好、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朋輩輔導員,來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在宿舍方面的人際調節(jié),還是初見成效的。當然除了他們,還要有包括學校領導、專業(yè)心理輔導老師、公寓輔導員、班主任,還有班級干部,公寓學生自治干部以及當事人同寢室的或關系較好的普通同學參與,由此構成更大范圍的輔導群體。而事實也證明,通過這樣慎密的團體疏導取代管理的方式,對引導高職學生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相當有益。
2、建立學生宿舍的黨團組織
在班級黨團組織建設的同時,通過學生宿舍黨團組織的建設,不間斷的強化學生組織意識,繼而加強高職學生薄弱的團隊精神培養(yǎng),降低學生因為協作精神缺失而出現的人際關系不和諧因素,有效減少高職學生宿舍中因為價值認同不一致而造成學生之間人際關系不和諧事件,最終為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和諧構建提供保障。
3、強化學生宿舍的學生自我管理組織建設
學生宿舍不僅要有寢室長,還要有樓長層長等一系列人員構成完整的公寓管理自治組織。要充分運用心理學上的心理認同、行為強化以及從眾心理等方法,通過公寓輔導員的指導,自治管理成員的共同帶動、示范,提高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減少學生因為自我管理能力差而帶來互相不買賬,繼而產生糾紛的事情,達到不斷改善學生人際關系的目的。
(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說到底是高職學生必須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從而學會與人相處。從目前來看,部分學生心理不成熟、就業(yè)求學以及經濟壓力大,都是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為此首先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設立心理咨詢中心,結合朋輩輔導員進宿舍制度,經常性的開設心理講座,組織學生開展心理訓練,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其次,引導學生正確緩解心理壓力,使學生在集體活動的開展中沒有時間獨處,減少學生鉆牛角尖的心理問題。最后,要經常性的開展學生心理測試,以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趨勢,并對已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檢驗,以提高后續(xù)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通過這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從而為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思想觀念
針對學生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問題的思想觀念,要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改正,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三點:一是學會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學會寬容,不斷的拓展自己的胸懷,不為小利而動怒,遇事三思;三是做到言而有信,取信于他人。在實踐中,發(fā)現有同學通過選修“國學”課程的學習,了解《孔子》,《論語》中的處世之道,對他們的人際交往大有裨益。但為了更早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我認為在新生進校后除了首先開展常規(guī)的軍訓教育,同期應該開展“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學會融入集體生活”之類的主題班會活動,以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思想觀念。另外,老師在介入同學之間的人際調節(jié)時,同樣不能再以自上而下的姿態(tài),簡單地給出結論,而更多的是以朋友的姿態(tài)為其提供一種正確的觀念和方法,這既符合他們的心理,也極易收到效果,反之只會令學生生厭,讓矛盾擴大。
(四)開展人際交往技藝能力訓練
有好的心理,不會正確表達想法,同樣容易引起他人誤會。針對現在高職學生上網時間長,不愿與人交往而出現的各類交際技巧缺乏的問題,開展學生人際交往技巧能力訓練,重點是在學生中開展《有效溝通》的課程,使學生學會主動溝通,有效溝通,既疏導了學生心理,又實現了溝通技巧的合理運用,從而使學生中多些朋友,少一些口角,成功構建學生和諧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朱蘭.高職學生人際關系現狀分析及對策[J].校園心理,2009.12
[2]陳友放.高職學生和諧人際關系要訣[J].交通職業(yè)教育.2008.2
[3]祝國群.高校學生宿舍文化的建設與實踐[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5.2
[4]姚水生.高職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457
[5]馮光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探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7.4
[6]程艷林.大學生人際關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產生的原因與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2005.2
[7]李浩泉.探究大學生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現象產生的原因[J].社會心理科學,2005.3
[8]胡啟先.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其對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213.
作者簡介:夏菲,浙江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