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體語言是影視表演中的重要表演藝術手段,但長期以來,影視表演教育中的形體教學一直存在著某些問題。本文闡述了形體語言的重要作用,針對形體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形表合練;影視表演;形體教學
影視表演藝術是演員以自身為創作手段,通過人體動作、表情以及演唱演奏等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傳遞情緒情感,在銀幕或熒屏上奉獻給觀眾的一種表演藝術。解決演員與角色的矛盾是影視表演的核心。形體語言是藝術表演的基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與口頭語言一樣體現“內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任務,某種程度上對口頭語言有著很大的補充、加強作用,甚至更具震撼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形體可塑性和表現力,使學生從把握人物外部形體生活特征到激發角色情感,實現角色由外而內的自然協調,是形體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形體教學在影視表演教育中的作用
影視表演就是形象藝術,形體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材料和工具。聲、臺、形、表是影視表演教育中的四門主干課程,其中,形體教學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優秀演員的基礎訓練課程。一個成功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人物行為和肢體語言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與劇情的發展,運用自如的形體動作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性格特征上,有著臺詞所不具備的強大感染力和震撼力。把握“人的身體生活”是深入“人的精神生活”并升華角色的前提,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體現器官和形體技術”展示了“演員的看不見的創作生活”。藝校學生要成為優秀演員,一定要重視形體可塑性與表現力的培養,這是其具備藝術形象創作素質與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應加強和創新形體教學,夯實基本功,使學生能做到以無聲的“肢體語言”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并加以豐富,為其成為優秀的影視藝術工作者奠定堅實基礎。
二、形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影視表演教學通常以舞蹈、戲曲身段、藝術體操等形體教學手段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這些外部技能技巧訓練使學生在肢體的靈敏協調、柔韌度、對舞蹈風格韻律的掌握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這些成果都沒有很好的靈活運用,專業素質與技能未能因此得到有效提高。首先,形體教學與表演藝術創作的脫節,學生的外部形體訓練未能與其形體的創作表現力有效的融合起來,教學效果局限于形體素質基礎的提升。其次,學生在形體知識技能與藝術創作間的融合實踐,缺乏有效地指導,難以做到學以致用。
三、“形表合練”的具體措施
“形表合練”是指充分挖掘形體知識技能中的表演成分,結合專業表演課程,融合表演元素,進而利用形體訓練與表演創作相融合的教學方法,使外部形體訓練更好的服務于專業需要,在培養學生形體運用技能的同時,增加表演元素,提高學生人物情感表達、形象刻畫的能力。“形體合練”相對于傳統的形體教學,其優勢在于它更為注重學生形體動作創造力的培養,將形體訓練由外而內的從肢體技能訓練發展為形體動作感、表現力的培養。筆者就“形表合練”作以下幾方面的闡述:
(一)形體基本功訓練與舞臺技能相結合
形體基本功訓練首要的是規范形體,矯正不良姿態,培養學生身體的舒展性、協調性及柔韌、靈敏度等,使學生能以最具表現力的身體造型來反映人物細致深邃的精神生活。舞臺技能課是是形體教學的一部分,其教學內容就是訓練學生“藝術化”的假動作,進一步鞏固提高形體基本素質。戲劇影視表演尤其是軍旅題材中常用到踢、摔、打、擒拿、格斗等表現手段,在教學中,學生要注意動作準確規范,要有技巧和進入人物狀態的實戰意識。如格斗時既要有攻擊的意識,又要在動作上做到準確到位,選擇攻擊性的步型和形體姿態,力求真實但又不失技巧。
摔跌訓練的教授上更富有技巧性,如何摔得合理真實又不致負傷是很重要的一點,首先,對打雙方配合要默契,在動作的掩護下輔以劇務類似手掌、拳腳擊打的聲音效果;其次,就是找到身體的支撐點,合理縮短身體摔向地面的垂直距離。
舞臺技能的教授遠不止此,哭、追、跑等形體動作技巧的訓練,都有助于使學生掌握形體控制方法,使肢體動作運用自如,進而為學生在形體創作、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借鑒戲曲程式化表演的表現方法和手段
這里所指的借鑒戲曲程式化表演,并非是在影視表演教育中的形體教學照搬照抄其外在的表現形式,而是要抓住其核心本質,即戲曲程式化在塑造舞臺人物形象上獨具魅力的情感表達手段和強烈的內在表現力。生活化形體表演是形體動作表演程式的基礎,戲曲程式化在對生活動作的舞蹈化、表演化上的獨特表現形式值得影視表演學習者們借鑒學習。
首先,戲曲的基本手勢和步態是學習的基礎。戲曲形體表演的三大要素包括身段、動作、表情,其中步法、水袖是戲曲表演的基本功,這種形體造型上的訓練在古今中外的舞臺藝術表演中是互通的。培養學生潛在的造型意識,做到“手、眼、身、法、步”融合協調,有助于學生對“形神兼備”、“以神領形、以形傳神”含義的理解感悟,同時長期的造型訓練也對學生把握不同人物的形體氣質有所幫助。
其次,借鑒戲曲程式對形象表現力的培養。戲曲的感染力和形象的思想性只能通過簡單的舞臺結構和少數人物身段、動作的進行展示,與影視表演的現代化制作無法相提并論,但這也正是戲曲程式獨特形象表現力的體現。尤其是戲曲動作的內外結合更是影視表演形體教學所應特別注意的,如舞臺上的千軍萬馬、大軍廝殺都只需以輕描淡寫的幾個龍套搭配就可以完成。這些程式化的動作在對演員形體訓練上可以起到啟發式的作用,有助于將角色形象的個性特征與體驗自然過渡到表演中去。此外,影視表演與戲曲一樣存在程式化的內容,生活化表演中的形體動作如禮貌性的緊緊握手、軍人正步也都是程式的約定俗成。
再次,“以形傳神”是影視表演與戲曲表演的共同點。“形”是“神”的依托,無形則無神。影視表演中形體動作與表演的同時性尤其重要,觀眾會通過鏡頭的放大看到傳統戲曲表演中可能無法發覺的細節。戲曲表演中水袖的甩,身段的韻律感、臺步圓場的快慢都是長期表演積淀下對戲曲人物情緒和內心活動的完美表現。作為形體訓練的重要借鑒,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這些具體的訓練步驟中通過“形表合練”,逐步做到“形神遇合”“形表相融”的藝術境界,把傳統戲曲的精髓應用到現代影視表演中來。
(三)多元化形體表現力培養方式
形體表現力一直是形體教學的核心與重點。首先要豐富教學內容,提供較多的訓練課目。如爵士舞、拉丁舞等舞蹈元素的訓練,這些舞蹈在對肢體技能的訓練、心理上的自我釋放、形體語言上的交流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其次,著重加強啞劇元素訓練。啞劇要求演員進行內心創作并以形體動作進行表現,這種形體語言就是使具體形態抽象化,抽象的心理活動具體化。這些極具思想性、表現力的肢體動作,有助于舞臺沖擊化視覺效果的完成。通過這些舞蹈、啞劇元素的表現力培養,最終實現學生形體技能訓練的總結與提高。
四、結語
總之,影視表演教育中的形體教學突破傳統,創新思維,“形表合練”教學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形體智能的開拓、表現潛能的挖掘,實現表演知識與技能的全面提高。當然,“形表合練”教學模式仍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繼續總結、充實和改進,以期在學生的形體訓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莊虔華.簡論戲劇形體語言造型訓練的設立及其主體[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3(4).
[2]路應昆著.戲曲藝術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3]孫麗萍.借鑒與融入——話劇表演形體訓練淺議[J].戲文,2006,4.
作者簡介:王清金,河南農業大學華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