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山區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較差,現代工業相對落后,這造成了該區域中職學校學生的就業相對較低,學生的發展前途堪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山區中職學校學生的流失現象嚴重,山區中職學校的革新理念勢在必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在分析對山區中職學校學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對山區中職學校學生所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山區;中職學校;學生;發展;問題;對策
一、 山區中職學校學生發展的現狀
(一)就業機會區域發展不平衡
中職學生的發展往往是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在東南沿海等發達省份和城市中職學生的發展機會會更多,一方面,學??梢詾樗麄兟撓抵苓叺貐^的工廠或企業進行實習,他們在實習中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很多周邊地區的工廠或企業也會到中職院校中招聘對口專業的學生,他們畢業后可以選擇自己滿意的周邊地區的企業或工廠中直接就業。而在邊遠落后的山區,由于經濟的不發達,中職學生的發展機會就相對較少,一方面,本地幾乎沒有適合的企業提供給學生實習就業的機會;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學校領導重視不夠、山區學校中職學生素質較差等一些原因,很多發達城市的優秀企業不愿招收山區中職學生去實習或者就業,即使有一些企業接收山區中職生,但實際工作也與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對口,還有一些山區中職學校為了減少費用不去實地考察學生的實習單位,只通過電話聯系,沒有了解廠里實際情況,導致學生出去實習的時候遇到非常多的問題,比如一些工廠企業找各種理由克扣學生的工資、工作內容與洽談不一致、學生生活條件太差、工作強度太大不適合學生、對貧困生也要先扣一個月的工資導致學生挨餓等等。因此,雖然大部分中職生被轉移到那些對勞動力需求大的經濟發達地區,但是就業總體水平非常低。
(二)受教育水平區域發展不平衡
在我國,山區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較差,許多中職學校校舍簡單、設備落后、師資不高,無法推廣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像是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培訓包”,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能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而在欠發達的山區卻只能是紙上談兵。如在上海、青島、北京等地區的中職學校在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時,學校能保證每一位學生有一臺電腦,而在那些欠發達山區中基本上實現不了,只能是爭取每10人一臺電腦。最后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幾年,在那些欠發達山區中的許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經濟效益也受到了沖擊,企業迫不得已采取裁員的措施,企業內部職工紛紛被裁,企業也無力吸收那些新的中職學生就業,因此中職學生的就業市場陷入疲軟狀態。
(三)欠發達地區中職院校招生難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職教育的投入,開始中央財政加大了對中職院校學生的支助,從2006年給30%的學生享受1000元/年,到2007年給95%的農村籍學生提供1500元/年的助學金,但在欠發達的山區中職學生選擇中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仍然不高,學生的素質也較低。一方面,中職招生實行的是免試注冊入學制度,現在的中職生大多經各級高中層層篩選后,剩余的才進入職校,被認為是普通高中選剩的“差生”,覺得選擇了中職院校就是選擇了混日子,這種觀點使得中職院校的招生較難。另一方面,除了觀念因素之外,在欠發達的山區中,由于中職學校自身教學模式的滯后、教學設備的不足,使得山區中的中職教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生覺得在中職院校學習了幾年后什么都沒學到,更加不愿選擇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二、促進山區中職學校學生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勞務基地建設
在欠發達的山區加強勞務基地建設,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勞務信息,擴大輸出規模,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實施有效的管理,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增進經濟合作,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促使派遣勞務型向承包實體型轉變、員工由輪換工向承包工轉換、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建議:(1)完善管理服務體系,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在輸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省(市)建立承包公司,同時政府在該地區設立辦事處。由政府委派人員直接管理,完善黨、團、工會組織,發揮群團組織的積極作用。(2)創勞務品牌,樹務工形象。要求員工守法規、思想道德高尚、艱苦奮斗重團結、專業技能有特色、人員輸出具規模、全國建立信息網。(3)實行以勞務養勞務,改善政府管理機構的資金問題。與用工方磋商,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保障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4)解決務工人員后顧之憂。企業或公司為務工人員辦理綜合保險(養老、工傷、醫療)。
(二)中職院校合理協調中職教育與當地經濟的發展
在民族地區經濟不發達,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把握住國家“十一五”期間經濟宏觀調整的機會,整合教育資源,做好成人教育,辦好勞動力轉移工作,是開發勞動力資源、解決城鄉就業之間的矛盾、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是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聯系的有效途徑;是帶領農民致富達到小康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伍秀珍,欠發達地區中職學生職業規劃的問題與對策,湖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楊秋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中等職業教育,2005
[3]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農村中學實施職業生涯教育”項目組.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促進學生持續發展一農村中學實施職業生涯教育情況的調查分析.中國教育學刊,2005
作者簡介:王培君,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