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池莉在1987年發表的小說《煩惱人生》一向被認為是“新寫實主義小說”的典型作品,加上后來發表的《不談愛情》和《太陽出世》,池莉成名期的作品以客觀的敘事角度、平實的語言,以及貼近大眾的題材內容,給當時“先鋒小說”日漸式微的文壇帶來了新的活力。她的小說以市井之中的普通人為描寫對象,表現底層人民在困苦、瑣碎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堅忍和頑強。池莉的小說沒有精心布置的敘事結構,也沒有華麗的語言作為陪襯,人物就在生活原本的坎坷中艱難成長。本文通過考察池莉小說的敘事藝術,試圖把握一種觀察與描述小人物生活、心態的角度和方式,揭示池莉小說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市民視角
相比較“新寫實派”的其他作家而言,池莉的小說不具備方方的批判深度,也沒有劉恒的作品題材廣泛,更相異于劉震云所建構的嚴密社會等級。她的小說總是圍繞著世俗男女的生活瑣事打轉,“俗”似乎成了池莉小說最為鮮明的特點。《不談愛情》中吉玲的父母接待未來女婿莊建非時表現出了令人詫異的禮貌和修養,市儈氣息一掃而盡;而在女婿與吉玲發生矛盾之后,吉媽媽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矯情,著實讓莊建非大開眼界、無力應對。巨大的差異和對比之中,體現出來的是小市民的所特有的市儈和狡黠,對此,作者的道德態度是曖昧不明的,她沒有對這種小市民的特性表示出任何反感和不屑。當吉媽媽的市民特征以母親的身份表現出來時,讀者所體會到的,是堅實、穩固的血脈親情。而作者在對沖突的另一方——莊建非的家庭進行描寫時,知識分子家庭的古板、冷漠、清高則躍然紙上。因此,與其說作者刻意將一切宏大崇高的思想觀念都排除出去,從而再現出生活的原生態,不如說,池莉本身就具備一個“市民”的各種特性,只有這樣的市民敘述視角才能讓她以市民的方式說話、以市民的方式安排情節橋段,并對小市民身上存在的所有負面因素坦誠表現、自覺維護。
池莉的許多小說都對親人之間的對峙和疏離進行思考和探討,《你是一條河》中的母親辣辣與女兒冬兒的情感決裂;《有了快感你就喊》中備受壓抑的卞容大的孤獨旅程;以及《一去永不回》中溫泉對家庭的怨恨,其中的敘事模式都是個體主動(或被動)地脫離家庭紐帶,被故鄉所放逐,處于孤獨、焦慮、顛沛的狀體之中。《煩惱人生》中印家厚的流放就是每天乘渡輪輾轉去車間工作。狹窄的居住空間、拮據的經濟條件,使賢惠的妻子滿腹牢騷甚至于惡毒,而家庭的溫情在現實面前則轉化為印家厚揮之不去的愧疚,于是,工作既是他補償家庭的唯一途徑,也是他逃離失敗、逃離譴責的唯一選擇。但即便他看不見滿面愁容、滿口抱怨的妻子,看不到雜亂、擁擠的家居空間,他也不能完全逃離家庭對他的控制。每一件進入印家厚眼睛的事物都會與他的家庭發生關系,大大低于預期的獎金必定會受到妻子又一次的血淚控訴;為雙方老人置辦的生日禮物的預算又遠遠不夠,他離開了壓抑的家,但卻并沒有感到輕松,家庭將他拒斥在外,卻又時時刻刻引誘他回來。一番周折之后,最終所有的孤獨、失落、焦慮都在他對兒子的期望和對妻子的感念中得到補償,他出離家庭又回歸家庭,完成了市井之中普通人的英雄旅程。
日常生活的細節是世俗生活的真實背景,也是作家傳達生存體驗的情境所在。池莉的小說,就是對無數生活瑣碎的記錄,許多細細索索、零零碎碎的小事撲面而來。這些小事生活中常見,也許因為它們太平常就容易被人忽略,一經作者點出,讓人豁然眼亮,覺得作品格外真實,所蘊含的生活內容格外豐厚,所刻畫的人物也格外自然、真實。
《來來往往》中康偉業與段莉娜的戀愛竟與毛主席的逝世密切相關,這是一個特定年代的細節,富有時代的風貌,留有那個特殊年代的烙印。段莉娜以內褲作武器威脅康偉業,如果他拒絕跟她繼續交往下去,她就把罪證交到康偉業的領導那里去。這個細節凸顯了人物的身份和個性,把段莉娜為人專橫、恃強欺弱的性格特征揭露無遺,同時預示著這種居高臨下的婚姻在外力推動下必將發生變異。《你以為你是誰》中陸建設和李浩淼在街頭演了一幕猜牌賺錢的雙簧戲,密密麻麻的圍觀者對這騙人的勾當竟渾然不覺。池莉就是這樣善于在諸如此類的細節里演繹著社會變動對人格的塑造,正是依賴這些具有時代特質的細節描摹凸顯了人性的異變感,借此,讀者在閱讀中體會到不同時代人的人生履歷和心路歷程,體會到空間深度感、時間透視感、歷史行進感。《看麥娘》在如流水般溫婉的敘事中,通過“我”苦苦尋覓失蹤了三個月的養女鄭容容而牽扯出父親、容容生母上官瑞芳和一段流逝的美妙時光。那些一幕幕令人難忘的細節在不經意間塑造著人物的靈魂,從童年的游戲開始,“我們要求一個人”令“我”和上官瑞芳血脈相通,心靈相融;“看麥娘”寄托了我們童年時代懵懂的憧憬,一種小心翼翼的呵護和甜蜜,滋養了我們的生命意識和女性氣質;“爆米花”讓我們找到了感知世界的方式;“腌雞”讓我們初次領略了性別的意義。在這里,作者強調了生活細節對于人生遭際的重大意義。
對細節的強調和突出,就是對生活本身重要性的強調和突出,在池莉看來,一切的想象,體驗和經歷都無法超越生活本身。但也正是這點,制約著池莉小說走向深入的思考和批判,“(作者)不作主管預設地呈現生活‘原始’狀貌……使他們的創作切入過去‘寫實’小說的‘盲區’,但也會產生對現實把握的片段化和零散化”1。她對世俗的日常現實生活真實細膩的再現堪稱鏡像式的復制,這也使他失去了對自己所表現的世俗生活進行必要的審視與反思。因此她顯然只觸及到了生活的表象,缺乏知識分子的人間情懷和對人文理想的追尋,以及對民族命運和人類生存狀態進行挖掘和深層此批判的人文關照。
這點在敘述方式上也有所表現,池莉摒棄任何增加閱讀困難的敘事結構和陌生化手法,以保證最廣大的讀者群體。之前的“三部曲”完全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述,由人物偶遇的某件事情、某個人帶入對他過去經歷的追溯,總體而言雖然比較呆板,缺少變化和新意,但勝在真實。而進入到90年代后,池莉小說的情節安排越來越傾向于獵奇,以大量偶然事件和戲劇沖突抓住讀者的目光。
她在小說中善于把偶然性作為一種對敘事節奏的有效控制,這種偶然性出其不意地出現,將人們設計好的如一潭死水的平靜生活攪得翻江倒海,使人在措手不及中被生活喜劇性地捉弄成一個相對自我的“陌生人”。荒誕產生于人的呼聲同周圍世界無理性的沉默之間的沖突,它使人感覺自己無足輕重,像個“局外人”。小說中人物原本平穩地行走在既定軌跡上,生活的安逸舒適甚至令人羨慕,突然有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徹底打破了他們原有的生活秩序。《你以為你是誰》中宜欣與陸武橋的相遇相戀,具有偶然性和戲劇性。宜欣是個前程似錦的女博士,陸武橋只是一個有著沉重家庭包袱的個體小老板。宜欣的“美女救英雄”,讓兩個人開始了一段異常浪漫的愛情之旅。然而這樣的愛情對雙方來說只是一場夢而已,宜欣和陸武橋在過完了象征一生一世的一個白天和夜晚之后,出國嫁給了一個加拿大男人。命運和陸武橋開了一個荒誕的玩笑后,生活又恢復了以往的沉重,老板、兒子、哥哥、弟弟、情人,多種角色讓他疲憊不堪。
在敘述方式上的轉變,使得池莉與“新寫實派”的創作有了明顯的區別,偶然事件、戲劇效果的大量運用雖然增加了小說的趣味性和閱讀快感,但也會使小說情節顯得做作、矯情。被劉川鄂稱為“小市民,名作家”的池莉,逐漸趨于媚俗,在贏得讀者的同時,喪失了其本身的坦蕩、質樸。
參考文獻:
[1] 《中國當代文學史》 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池莉文集》 池莉 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3]戴錦華 池莉:神圣的煩惱人生;《文學評論》 1995年06期
[4]李瑞睿 人生的體認與超越——池莉“煩惱三部曲”文化心理透視 平原大學學報 1999年1月
[5]吳文薇 論池莉小說的敘述話語 安徽大學學報 1994年
[6]劉川鄂 “池莉熱”反思 文藝爭鳴 2001年
作者簡介:涂登宏(1962—),男,重慶秀山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文學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