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可否認,畢業班作文教學的現狀令人憂思,而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老師,無疑應當肩負起糾正與探索的責任,充分發揮“領航員”的作用,認真研究教情與學情,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與著重點,有序、有效的展開復習與訓練,以使學生輕松應對高考。
[關鍵詞]作文教學;中文教育教學藝術
筆者作為一名農村中學語文老師,多年的畢業班教學經歷,使我深切地感知到作文教學面臨的困惑和存在的誤區,并努力思索與探尋解決的方案。我認為,學習興趣的缺失與教學思路的混亂是畢業班作文教學中最需要“正本清源”與“撥亂反正”的,由此,將作文教學的切入點放在“以‘情’導寫、有‘序’促寫”上,就顯為得尤為必要。
一、以“情”導寫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睂懽鬟^程也必須有興趣參與不可,因為作文興趣對作文能力的形成有極顯著的影響,如果沒有興趣的催化,寫作目標的達成將受到影響。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高三學生的寫作興趣正逐漸缺失,要想重新培養,談何容易!而要將興趣的培養落實到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命題—批改—評講),讓興趣的火花燃燒在整個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則更是難上加難!筆者以為,畢業班作文教學,教師應“以柔克剛”,重在糾偏、喚醒與激發。
首先,要列舉典型事例,糾正認識偏頗。十多年的學習生涯,學生對語文的偏見可謂根深蒂固,對作文更是又畏懼又厭煩,這一點極難徹底改變。而思想認識上的誤會不消除,無疑為作文教學埋下了“禍根”,作文教學將舉步維艱。在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名人重視語文的言論和事跡,會給學生的思想認識以強有力地沖擊。如中國古代有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又多半是文學家(張衡、曹操、魏征、王安石等),且有佳作流傳后世;現當代的毛澤東、周恩來、蘇步青等也十分重視語文的學習;英國的大哲學家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又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更為有效的是,筆者近幾年在做這樣的統計,那些語文學科幫助其成功通過高考,且起著關鍵作用的學生,那些我傾注了心血,高考中有了回報的學生,我都記下他們高考的成績,整理他們學習語文的事跡,適時地介紹給后來的學生。這種現身說法式的教育更具有說服力,更能糾正學生對語文和寫作認識上的偏頗。
其次,要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我們知道,情緒是寫作的啟動基因。因此,激發這種心理意識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而創設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師在每一次作文訓練的命題中,都要貼近學生,而不是高高在上;都要引導學生,而不是難為學生。一支歌曲,一首小詩,一幅圖畫,一件實物,一個動作……都會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點燃學生傾吐的激情。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苯處熢诿}時的精心創設情境,恰恰拉近了老師、學生與作文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作文是“自我”的活動,而不是“老師”的任務。
第三,要用心批改點評,鼓勵學生傾吐。當代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習的內部動機, 但也十分重視學習的外部動機。作文批改不是純技術的操作,而要傾注老師的感情和心血;也不是板起面孔的說教,而是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注意并做到這些,就能形成強大的外力,學生寫作的內驅力才能真正被激發。簡單地說,作文批改有“一忌”“二要”:忌千人一面,簡單重復;要傾注感情,鼓勵認可;要點評恰當,因“材”點評。翻開學生的習作,如果看到的全是“中心突出、切題緊湊、構思巧妙、表達流暢、論證充分、描寫細致”等純技術的評語,相信就連老師自己都很煩,到后來不知該如何擬寫,干脆以“閱”代替。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得好:“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庇纱丝梢姽膭詈驼J可的威力有多大!它能夠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樹立起寫作的信心。并且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讓學生敢于說真話、抒真情、揚個性、析道理,這樣的文章才能產生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筆者覺得,走進學生的世界,幫助學生化解困惑乃至走出陰影,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是語文老師的天職。寫作,為之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評語,恰恰是一種催化劑。它催化的不僅是寫作,不僅是語文教學,還有一顆顆封閉的、迷惘的、自卑的心!
第四,要確定主題、重點和基調,變單向評講為互動參與。每次作文評講,不能就文論文,要確定主題,突出重點,鼓勵為主,以增強寫作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要盡量避免將學生的作文分鮮明的等級。好的作文,連同批語印發給學生,讓每個學生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判,教師搜集整理后再作總結;作文成績不好的學生,應盡量放大他們的亮點,哪怕是幾句話,一個詞。對于他們的不足,中肯地指出后,可讓學生自行修改。
二、有“序”促寫
興趣的培養,是作文能力提高的前提;材料的積累,是作文能力提高的基礎;知識的感悟,是作文能力提高的保證;思路的拓展,是作文能力提高的關鍵。這幾乎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共識。但在畢業班作文教學中,我們卻將眼睛緊緊盯在“發展等級”上,這便脫離了教情學情,違背了寫作的規律,有揠苗助長之嫌!筆者以為,基于對教情學情的了解,堅持訓練、評講、復習相結合,展開定專題、定時量的有序復習,是畢業班作文教學的又一切入點。為此,筆者認真思考,大膽嘗試,將畢業班作文教學設立了若干專題。在此,謹將第一專題的復習計劃簡列如下:
高三作文評講與專題復習(一)命題意圖:
1、鼓勵學生“我手抒我心”,寫出真情,寫出個性,寫出思想;
2、增進了解,發現問題;
3、探尋并制定復習方案。
題目命制:自由寫作和考場作文。
問題凸顯:
1、自由寫作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學生在習作中敘經歷,抒真情,揚個性,析道理,有不少亮點閃現。
2、考場作文暴露出很多問題,最突出的有以下兩點:
①偏題嚴重:沒能讀懂和緊扣材料的內容及其含義,立意偏頗。
②內容單薄:寫作素材匱乏,挖掘不力,運用失當。
方法探尋:
1、定主題,多鼓勵。
作文評講要確定主題,突出重點,鼓勵為主,以增強寫作的針對性,并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查問題,補漏洞。
材料的積累、思考、運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從平時做起,注意收集整理典型材料。
3、定專題,分步驟。
①評講專題:放飛真情?張揚個性?思辨哲理(1~2課時)
②復習專題:材料的積累、思考、運用(4課時,每周六;適時補充一些新鮮材料。)
專題說明:
葉圣陶說:“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積蓄,臨到執筆,拿出來的是很自然的?!闭Z言學家呂叔湘也說過:“作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能不能表達到,關鍵是學生腦子里有沒有可供表達的內容。”因此,作文教學必須從內容入手,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地積累思考材料,掌握運用方法,并使他們提高認識,養成習慣。
實施步驟:①引導學生尋找素材并進行分類整理;
②指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材料訓練思維;
③編寫寫作提綱強化積累學會運用。
參考文獻:
《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
《葉圣陶論創作》(葉圣陶)
《語文課程標準與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徐龍年)
《呂叔湘論語文教學》(呂叔湘)
作者簡介:吳福年,男,安徽省安慶市,本科,任教于安徽省樅陽縣錢橋中學,曾榮獲安慶市高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陳雪峰,女,本科,任教于樅陽縣錢橋中心學校,安徽省優秀教師,安慶市教壇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