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語文教學整體觀的指引下,從教材的整合、語文能力多方面發展的整合、教學資源的整合三個方面論述了語文教學整體觀的構建和實踐經驗,以求語文教學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真正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整體觀;整合
語文教學亟待樹立一種整體性的教學觀,從教學整體觀念的樹立、從教材的整合、從整個語文教學資源的整合方面拓寬語文教學的廣度,加深語文教學的深度。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把握語文教學整體觀呢?
一、整合語文教材,樹立教學整體觀
自新課程實驗以來,以“主題”組織單元的設計已成為語文教科書編排的一個新取向。這里的“主題”,是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為線索。這種設計也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解教材,要縱橫聯系,領會意圖,把握目標;處理教材,要整體入手,兼顧局部,為生成而預設,讓每一課的教學設計成為此單元教學構成中的一個點。這個點在結構中既承前也啟后,與系統中其它點的組合發揮出超越自身強大的整體力量。
筆者在聽課中發現,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簡化為練習,而且是進行書本知識訓練的練習,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效應因而難以充分展現。教師如果以模塊的方式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就會變單純的練習為引導學生發現本單元課文與練習的聯系,形成教學的整體性、系統性,重組教材,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的協調發展,實現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目標。
如在當前最為熱門的低碳生活主題下,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與環境”中的五篇課文《蘇州園林》《都市精靈》《幽徑悲劇》《明天不封陽臺》《治水必躬親》以及單元后的“記敘中結合抒情與議論”的寫作指導,可以組成一個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塊。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在“人與環境”的主題下,串聯本單元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本模塊教學可分三步走:1.幾篇課文的教學應根據文本特點,引導學生與課文深層次對話,從而真正走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模塊主題;2.課文中主人公如何營造和諧的環境,可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并讓學生聯系本單元的課文以及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談感受,從而樹立環保的責任意識;3.拓展延伸部分,發動學生進行低碳生活在生活中不同方面的應用、意義的研究活動,并形成小組的研究成果,在班級發出低碳環保生活的倡議。這樣的設計,用整合的觀念豐富了文本教材的意義,有利于學生在一個時段內,在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和培養能力,逐漸地提升語文素養。
二、用整合的觀念,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明確具體的要求:“語文課程應不斷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識、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語文課程尤其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力為重任。” 其實,聽、說、讀、寫等各項語文學習活動是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把語文能力割裂開來,分別進行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結果是不太令人樂觀的。因此,我們要用整合的觀念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能力。整合的核心是聯系的建立。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在識字寫字、漢語拼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語文的反復實踐活動中善于抓住契機,創造條件,夯實能力訓練的基點。
比如,要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發展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除了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之外,還要在讀寫結合上花大的氣力。可以說,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之一。實踐證明,仿寫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師把規律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它,就會從讀中悟出寫的門徑。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又如,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更是與其他語文學習活動共同存在的。毫不夸張地說,離開了口語交際這個途徑,課堂教學是無法展開的。因此,不管是課文學習前的交流,還是對別人的朗讀提出看法,或針對課后問題進行的質疑討論,都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和平臺。
三、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走向語文功能的綜合
課程綜合化是世界范圍內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我國現行的中初中課程體系是嚴重的分科體系,這種分科的體系實際上是把學科彼此孤立起來,分別地向學生頭腦澆鑄,這種教學的結果不能完全達到培養一個完整的健全的人的目的。課程的綜合或整合,是新課程改革在結構變化上的一個重點。
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從課程內容方面來說,就是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系現實、密切聯系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局限于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源遠流長的一泓活水。在自然、社會廣闊的天地里,引導學生不斷獲得學習語文的樂趣,不斷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組織一些課外語文活動,如觀察、調查、參觀、比賽等活動,也可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體驗正常、豐富的人際交往,在社會生活的種種規范、禮儀中學得各種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人格。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不能零敲碎打,應回到一個大的視野中來整體策劃、精心設計、高度綜合,在靈活整合中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使學生在面對未來,面對生活時多一些底氣,多一些靈氣。
作者簡介:趙新峰,江蘇省新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