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在地理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培養;激發;教學;興趣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拐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提高教學成績,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那么怎樣才能在地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生愛學的目的呢?
在初中的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索的。
一、注重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投資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要想使學生愿學地理,就必須創造一種愉悅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用充滿熱情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表示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使學生與教師之間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學生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因此,我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觸到教師真心關愛自己,從而愿意親近、理解、支持教師,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進而發自內心的發奮學習。
二、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币虼?,要使學生始終精神奕奕,教師就要針對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課要多利用形象直觀的掛圖、模型、板畫等引起學生的興趣。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
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繪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并用,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并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投影、電影的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解決了很多傳統教學形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不斷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設導語來激趣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在每節地理課中如都能設計出形式多樣,巧妙有趣的導語,就會有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緒從抑制狀態重新進入興奮狀態,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如在講世界氣候的季風氣候之前,我引用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提出諸葛亮為什么有先見之明,知道火燒連營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呢?”懸念一出,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后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2、用教師生動有趣、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來引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教學語言的藝術。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瑯瑯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如:巧借古詩教學。詩詞歌賦,瑯瑯上口??墒箤W生如臨其境如講地球的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描述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用謎語來調劑學生的情緒,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在教學中能適當運用,則可啟發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我在講授長江流經的省市自治區時,末尾我出了這樣一個謎語“船出長江口”(猜一個城市名),讓學生猜,這一這則謎語,讓學生記住了上海的位置——長江口,又如風平浪靜—寧波、空中碼頭—連云港、大言不慚—???。謎語不在多,在課內出現要適時。最好讓謎語在教完一個內容后出現,最多一兩條,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劑學生的學習情緒。
3、歌曲的借用: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講長江之前,讓學生聽一首充滿深情的《長江之歌》,這時學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著一條洶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識。接下來就順著歌曲的歌詞講下去:“你從雪山走來。”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學生的興趣全部都調動起來了。而一組慷慨激昂的《黃河大合唱》又仿佛把學生帶到了黃河岸邊去探究“母親之河”的奧秘。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間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著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于哪個季節?為什么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
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與輔助,積極開辟地理課第二課堂的活動是目前深入開展教學改革,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二課堂形式是多樣的,如地理模型制作、環保漫畫、環保小論文、手抄報、氣象觀測、地理墻報等。這些課外活動將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化知識,增長見識,豐富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學校,我在學生中舉行了地理圖片展,并配合學校地理手抄報、地理小制作競賽,發動學生進行地理小制作。他們的興致很高,想象力也非常豐富,做出的作品質量也比較高,如學生制作的地理小報“地球母親生病了”不僅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還引起了大家學習地理的熱情。因此我覺得,現在學生不喜歡上地理課,很大程度上是引導不當的緣故,只要我們在課前課后,利用各種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是會喜歡上地理課的。
五、從世界的熱點問題中激發學生了解天下大事的興趣。
現代社會,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的發展,網絡已走進千家萬戶,一個中學生已經能夠輕松地從網絡中獲得知識與信息。社會的熱點問題,最易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針對學生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師應該將社會的熱點問題引入教學之中。如我國西南大旱的原因,汶川5.12地震是如何產生的等等。通過網絡,學生還可以了解伊拉克戰爭情況,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戰亂根源,這是一般學生都關心的熱點問題,由此入題講解地理知識他們感到地理很有用,這樣不僅教了書本知識,拓展了教學內容,還激發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六、重視愛國主義情感、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列舉國內外破壞生態平衡給人類帶來嚴重危害的事實資料,如日本出現貓集體自殺的事例,引起學生極大興趣,追問其原因,是由于貓吃了被污染的魚導致神經錯亂,人吃了被污染的魚,精神受損傷,行動失控,以至死亡等等。這使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甚至危及人類本身,可見保護環境勢在必行,意義重大。結合我們居住的環境實例,通過討論評價生活環境質量,從小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蓖ㄟ^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愈來愈高。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學生,熱愛地理教學,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充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地理教學搞得更好。
作者簡介:王昆(1981—),女,烏魯木齊市體育運動學校中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