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過度夸大了學校的教育功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導致部分家長沒有盡到教育責任,只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需求。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注重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質的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改變當前一些青少年學生道德缺失的現狀,必須有針對性地尋求破解的對策。
一、注重家庭教育,培養親情觀念
追星女楊麗娟“癡追劉德華”,沒能收獲追求偶像的快樂,倒是釀成了父親跳海的人間悲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尚有待加強。我們許多父母的思想根子里總是怕孩子缺吃少穿,從小就溺愛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就給什么。而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這種現象更加嚴重,有些學生對明星的情況了如指掌,對自己的父母卻連生日都難以記住。有些學生在父母生病時不知端茶送水,甚至還擺公子哥的架子、耍小姐脾氣。如果一個學生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怎能奢望他去愛同學愛國家愛人民呢?因此,我們的社會應該擔負起責任,多開辦家長培訓班或是家長網絡學校,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從小培養子女對父母和家庭的熱愛之情。教育家長嚴格掌握教育原則,允許孩子在正常范圍內自由舒暢地活動、成長,鍛煉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力量,形成積極向上、性情開朗的良好性格。要真心實意地愛孩子,不溺愛孩子。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樹立教育孩子“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確思想。
二、創建良好的社區風氣
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道德風尚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而不良的社會風氣會使一些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的學生走向歧途。俗語有云,“學好三年,學壞三天”。因此,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道德人文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社會各部門要大力協作、配合,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減少青少年學生道德教育滑坡的環境誘因,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外道德教育監護和督導系統,使學生在校外的環境得到凈化,使之走上健康文明之陽光大道。
三、發揮學校德育的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我們要面對現實,有效地防止污染的發生,從實際情況出發,從日常行為抓起,利用輿論陣地,開展多種多樣切實有效的宣傳活動,營造清除污染、掃除不規范行為習慣的氛圍。結合各科知識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遠離污染源。另一方面要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學校還應加強道德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傳統文化美德,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學校應著力培養在校學生的人格品質,使其學會做人,尊重人。
四、開展挫折教育,提高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
當今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過于溺愛,使其在生活和學習中變得脆弱、任性、嬌氣、驕橫、懶惰,一遇到困難、挫折就泄氣失望,更有甚者,索性輕生,以求解脫,這樣的事例不為少數。這足以說明他們的心理相當脆弱,不敢面對挫折,正視困難。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軍訓、社會實踐、生活磨練、體能訓練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以微笑和勇氣面對挫折。另外,我們還應不斷提高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以正面引導為主、反面教育為輔的方式開展教育,讓學生真正明白什么是對的、應該做,什么是錯的、不能做。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要抓好學生的每日常規教育,還應多關注學生的“非主流”,教育學生擯棄不正確的東西,使其健康成長。
五、正視網絡,利用網絡,加強學生的青春期教育
在與家長的接觸中,我明顯地感覺到,家長們都“聞網色變”,視網絡為毒瘤。我個人認為,這大可不必。說句實在話,網絡的確毒害了不少青少年,使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想,網絡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試問,我們能把網絡堵住,讓學生們都置身于網絡之外嗎?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我們無法將其堵住,那我們只有“疏”了。我們應該教會學生怎樣正確使用網絡,怎樣健康、綠色地上網,怎樣充分利用網絡為我們服務。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老師加強指導督促。我們的社會要有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