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成為中國銀行業的先期預警信號
《華爾街日報》4月27日
尋找中國銀行業的預警信號?城市商業銀行可能正是那只“煤礦里的金絲雀”。2009年貸款“井噴”行情過后,最先遇到麻煩的可能就是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
這些地方銀行規模很小,其中規模最大的包括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然而,這些銀行卻是中國銀行業中發展迅速的領域。截至3月末,中國144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全國銀行業總資產中的比重為7.1%,高于2008年底的6.6%。城市商業銀行在銀行業中的份額越來越大是因為這些銀行一直站在中國貸款潮的前沿:截至3月底城市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增長33.5%,增幅遠高于主要國有銀行的17.5%。
誠然,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倒閉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機率微小,而且眼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情況看起來還十分健康,但是這一領域可能成為中國銀行系統出問題的早期征兆。為了與大銀行競爭業務,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已經轉向高風險業務。西北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Victor Shih稱,去年城市商業銀行給于地方政府關聯企業的大部分貸款都沒有抵押或只有少部分抵押。
好消息是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已經開始想辦法在問題出現前籌資。譬如,重慶銀行計劃今年上市,其它幾家城市商業銀行也正在效仿。
中國應將更多外匯購買黃金儲備
路透社4月19日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近日表示,中國應從龐大外匯儲備中拿,出更大部分來購買黃金,以支撐其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目標。他還表示,政府還應當鼓勵國內企業動用部分外匯儲備,來購買國外能源和自然資源資產。
李連仲在一次論壇上說,中國可考慮多買一些黃金,因為如果中國希望人民幣發展成為國際貨幣,就必須擁有一定規模的黃金儲備。
截至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額升至2.4471兆(萬億)美元。但是,黃金在中國龐大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依然很小,大部分儲備都投入了美元計價資產。
工行行長:四大銀行將面對巨大資本缺口
《金融時報》4月14日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表示,未來五年內,中國四大上市銀行可能面臨總計至少48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缺口。
楊凱生表示,他提出的這4800億元人民幣缺口還僅僅是測算了貸款增長所帶來的資本占用因素,“如果進一步考慮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因素,其資本占用還將進一步增加”。楊凱生表示,他的估算是基于當前11.5%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今后五年年均12%的凈利潤增幅和年均15%的貸款增幅。
大陸及香港資產泡沫風險正在上升
《國際財經時報》4月13日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表示,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地區的資產價格已經回升到危機前水平,形成資產泡沫的風險正在上升。他還認為,香港應維持港幣盯住美元匯率機制。
美證交會向高盛發難
路透社4月19日
高盛在2007年為對沖基金經理安排抵押貸款衍生品的交易,如今吃上官司,有可能成為次貸市場崩盤后相關法律訴訟的開端。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向高盛提出詐欺訴訟,聲稱未向買家揭露名為ABACUS的擔保債務憑證(CDO);對沖基金經理John Paulson曾為ABACUS協助選擇抵押貸款衍生品,但他本人則是對此交易進行反向押注。高盛否認有任何做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