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益輝(陜西)
(作者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決策咨詢年刊》執行主編)
陽春三月,我隨陜西省決咨委幾位專家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就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情況進行了考察。第一次踏上這片西部唯一的沿海、沿江、沿邊省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廣西經濟社會取得了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特別是北部灣經濟區的快速崛起,為西南地區的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等延伸區域注入了新的發展后勁。這對于我們加快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溝通我國東、中、西部的樞紐,也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有陸海通道的經濟區,乃我國對東盟開放的前沿窗口。
早在2006年,廣西區黨委、政府認真分析全區經濟發展情況,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將廣西納入西部大開發的區域發展大盤中,統攬全區經濟做大文章。他們首次提出泛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戰略,以毗鄰東盟的獨特區位優勢,審視未來廣西的經濟發展走勢,從大的格局、大的戰略思路來研判所處的重要戰略地位。并結合珠三角、長三角和泛北部灣經濟區開發發展的成功經驗,及時向國家提出了建設和發展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規劃。同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加快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正式納入廣西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設發展重點。此后,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個地級市組成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式成立,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之后引領中國經濟加速發展的“第四大經濟圈”。
珠三角、長三角、泛北部灣等地區經濟之所以取得長足發展,主要是將區域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得到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
隨著國家繼續出臺一系列大的區域戰略舉措,廣西依托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和每年舉辦的東盟開發開放合作論壇,以及與珠三角、長三角和泛北部灣經濟圈的聚合力量,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北部灣經濟圈乃至整個區域經濟新的騰飛。
由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明顯的區位優勢和國家突出的戰略地位,在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更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因此,必然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北部灣同時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沿海開放、少數民族自治和邊境地區開放以及《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一系列優惠政策。
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城市西安,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一核一軸三輻射”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輻射引領作用。因此,在推進關天經濟區發展過程中,應用好國家給予經濟區的各項政策,以爭取又好又快的發展。借鑒北部灣的成功經驗,我們的一些政策性措施和跨省共建經濟區機制還有待上升到國家大區域發展戰略上。
2007年,廣西組建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以北海、欽州、防城港各自獨立的港務集團進行開發建設。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因港口建設規模小,經營效益不高,加上投入資金跟不上,三個港務集團的發展潛力無法得到最大限度開發利用,造成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不能滿足沿海開發發展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有效整合沿海各港口資源,實現大集團、大企業戰略,2009年初,經交通運輸部批準,北海、防城港、欽州三港正式更名為廣西北部灣港,結束了過去三港分散經營、無序競爭、資源浪費的低水平、低效率運作的格局。以大集團統籌開發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實現了大產業快速發展。
關中—天水經濟區雖不具備沿海地區那樣的獨特優勢,但有著豐富的科技資源優勢、裝備制造業優勢、能源化工優勢、農業科技優勢和旅游資源等優勢。我們應在借鑒北部灣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同時,立足自身優勢,繼續發揮大集團、大企業的龍頭引領作用。對已組建的大企業集團,應在挖掘現有潛力的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如整合旅游資源,省上已成立旅游集團公司,目前在完善已開發的旅游資源外,還應對自然旅游、人文旅游、科技旅游等旅游服務統籌管理,合理配置資源,以改變我省旅游資源條塊分隔的局面。進一步拓寬旅游服務項目,以集團引領帶動作用,使旅游資源優勢發揮最大化;對其他優勢產業作用發揮不夠的,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并做好產業升級換代;軍工企業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形成軍促民、民扶軍的產業集團強勢。要加快整合這些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做強做大這些產業,使“一高地、四基地”真正成為關天經濟區的發展強項和亮點。
廣西緊緊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發展機遇,主動融入多區域合作,進一步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促進開放合作全面展開。他們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平臺,宣傳推介北部灣經濟區,以擴大與東盟合作。利用外部資源,加強與央企的合作,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吸引區外、國外資源開發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為了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他們會同國家發改委等十多個國家部委,成功舉辦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以推動成立由文萊、中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八國九方組成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聯合專家組工作會議。還與廣州、海南、湖南、重慶、云南、四川、江西、上海等省市簽署了省市區合作協議。

當前,經濟全球化是各國及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關中—天水經濟區雖無邊貿優勢,但現有的區位優勢,同樣存在巨大的吸引力。我們在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依然要重視對外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項目,以項目帶動經濟區的快速發展。關中發展要立足大產業、大項目,做足大招商、大引進、大發展這篇文章,以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為先導,加強東西部的合作,搞好會展業,堅持繼續辦好每年東西部貿易洽談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改善承東起西骨干道路,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空港樞紐。以品牌優勢和高新技術產品實現我省貿易和大物流園區建設的快速發展。
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一系列新的舉措,在大產業、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等“八大”領域力爭實現重點突破。
做強大產業,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區。北部灣經濟區已入駐企業814家,建成446家,到2012年可實現總產值5906億元。為了加快推進區政府重點支持的11個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將在管理體制、土地、資金、政策、招商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建設大港口,形成中國-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完善大交通,加快構建區域性國際合作交通樞紐,改擴建南寧-欽州-北海、欽州-防城港高速公路;加快經濟區的5條高速公路和12條鐵路以及南寧火車站東站、南寧機場新航站區建設。構筑大物流,加快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支撐體系。圍繞這個目標,區政府重點抓好欽州保稅港區二三期工程;加快北海出口加工區鐵山港擴區的申報工作;加快建設南寧空港物流產業園區等一批對經濟區物流起決定作用的物流園區、專業物流平臺和專業市場,促進和引進一批大型物流公司。推進大城建,加快建設北部灣城市群。發展大旅游,大造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實施大招商,集中力量組織重點產業園區招商。發展大文化,加快提升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軟實力。打造一批北部灣文化工程和優勢品牌,挖掘現有資源,大力推出反映北部灣發展的大戲、大劇,出版北部灣發展叢書,構建北部灣對外交流平臺。
結合關天經濟區的實際,我們必須調整思路、更新觀念,力爭短期內在城市化建設、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資源加工、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實現突破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經濟區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