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課題組
(“長三角洲地區加快制度合作、推進共同發展研究系列”課題組負責人:張漢東)

圖/新華社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后的又一次全球性盛會,已有179個國家和44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加,是歷屆世博會規模最大的一次。歷史上看,舉辦世博會不僅給參展國家帶來發展機遇,也給舉辦城市及周邊區域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效應和聯動效應。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將為長三角經濟提升、加快經濟一體化進程帶來新的機遇。
世博會帶來的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據專家預測,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有7000多萬人次海內外參觀者,相當于上海常住人口的3.5倍。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估計,世博會主體工程建設需180億元人民幣,運營支出106.8億人民幣,整個上海對世博配套投資高達3000億左右,國外參展國所建的場館也是一筆巨大的資金投入。
世博會具有較強的經濟輻射效應。根據歷史經驗,成功的世博會能夠為舉辦城市與區域帶來就業促進、技術推動及資源整合等效應。1970年大阪世博會促進了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經濟帶的興起,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發展了西班牙南部落后地區,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帶動了下薩克森州經濟復興。以1985年筑波世博會為例,其對日本GDP的貢獻量為6670億日元,占當年日本GDP的0.2%,所產生的“乘數效應”顯著帶動了日本全國經濟的增長。
世博會將從區域交通一體化、旅游業、服務業等多方面影響長三角的一體化進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對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的影響。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有約7000多萬人次海內外參觀者,對酒店、飯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將急劇增加,對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提出較高要求,上海希望通過建立現代化的區域交通網絡,將參觀人流分流到長三角其它城市。近年來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蘇通長江大橋、滬崇蘇越江通道工程等基礎設施的落成,將使江蘇、浙江、上海一體化進程加快。
——旅游業最為受益。上海世博會將歷時半年,包含了“五一”、“十一”兩個長假和20余個雙休日,這將為國內外旅游者提供較充足的旅游時間。根據預測,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中,將有35%會順道去周邊一游。所以,長三角地區加強旅游合作,將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旅游資源,共同接受巨大人流帶來的資金流和信息流。
——住宿、餐飲等服務業也將受益。鑒于世博會期間客流的短暫性,上海不宜單獨為舉辦世博會建造更多的酒店賓館,而大部分超出上海接待能力的游客屆時將通過長三角異地住宿來解決。按7000萬人次的客流量計算,預計到2010年,賓館床位的數字缺口將在20萬左右。而距上海300公里左右范圍的蘇州、無錫、杭州、嘉興等城市的酒店賓館資源完全可以為世博會分擔一部分接待壓力。
最后,世博會為長三角企業提供一個向全球展示的機會。上海世博會共安排企業館16個,其中10個為中國企業館,6個為外國企業館。世博會為企業展示提供了平臺,除有中石油、中國船舶、國家電網等多家國有企業參與外,已有復星集團、阿里巴巴、民生銀行等10家參展民企,其中6家為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還有德力西、奧康等其他一些長三角企業也正在積極洽談中。
設立了聯絡協調機構。長三角15個城市也分別與上海世博局簽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并建立了協調會議制度。至2009年8月底,長三角參與世博工作會議已召開了2次,全面探討長三角城市新聞宣傳周、票務推廣、園區商業、市場開發、“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等各方面工作。
旅游一體化平臺推進。自2003年開始,長三角城市就開始著手推進長三角旅游一體化進程,樹立“長三角無障礙旅游區”整體品牌。經過多年協作,合作城市之間已取消國內旅游“地陪制”;旅游車進出景區將不再限制;導游證跨省互認;旅行社在其他城市可開辦分支機構,跨城市連鎖經營的企業集團或聯合體也正在形成。為迎接世博會,滬、蘇、浙三地旅游局共同策劃推出了55條精品旅游線路,游客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主題深度體驗。
區域交通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近年來,以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為核心的快速網絡體系建設加快。一方面是公路基礎設施的完善和鐵路交通的提速,如杭州灣跨海大橋、長江口蘇通跨江大橋等的建成通車,大大縮短了長三角杭州灣城市到上海的公路距離。鐵路提速后,從上海到長三角各大城市,行程已大多在2個小時內,上海、杭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群之間,基本實現“列車公交化”。另一方面是交通上逐步排除體制障礙,加速交通便捷化。上海與無錫、常熟等地已實行交通一卡通,蘇嘉杭高速公路江蘇與浙江交界處的收費站實行合并管理等等。為了能充分發揮網絡交通優勢,不少大型的區域網絡交通建設都努力趕在世博前完工,為世博會服務。
隨著世博會的逐漸臨近,長三角地區應更積極抓住機遇,完善聯動平臺建設,對接世博,擴大世博的經濟效應,促進長三角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現有的政府平臺作用,深化協調與溝通。充實人員配備,加強培訓,提高應對國際化大展會的能力。認真梳理本地區對接世博會的亮點和著手點,加快與世博有關項目的對接。要加強長三角各地的溝通與合作,交流信息,互相學習,共同做好參博的各項工作。
加強宣傳,提高機遇意識。從現在開始就應逐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廣大干部和群眾都能充分認識,上海世博會對長三角經濟帶動的重要意義,特別是要提高企業家的機遇意識,積極推動長三角地區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世博會,提高長三角地區民營企業的全球知名度。
聯動發展,尋求長三角產業發展機遇。世博會的會展經濟效應和城市建設效應將為長三角提升產業層次帶來良好機遇,特別是第三產業中金融、旅游、交通、航運、餐飲、廣告等行業的發展機遇更多。長三角地區應錯位發展,積極推進與上海產業聯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區域交通聯網、區域旅游聯線、區域會展聯動、區域信息聯通等。另外,長三角各地也應根據自身經濟、產業發展需要,積極做好參會前對有關參展國的研究、展會期間的推介洽談工作,建立與本地區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國家的長期聯絡制度,也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省內相關企業與這些國家、地區建立聯絡關系,為今后企業尋求合作鋪路。
夯實經濟一體化基礎,共建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一方面建立長三角人才市場一體化體系,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優秀人才到長三角地區工作和創業,把長三角的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同時加快信息市場一體化建設,推進企業信息、物流信息、宏觀經濟信息、人才資源信息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推進通關一體化,降低企業的進出口成本,提高長三角地區國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