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球
?
煙葉不同采收方式的對比試驗
張漢球
福建中煙工業公司
通過兩種不同的采烤方式比較,分五次采收的煙葉和七次采收完畢的煙葉比較,兩種方式采烤的煙葉在產質量等經濟性狀表現上無明顯影響,但可以節省勞動力12個,每千克干煙可降低能耗成本0.18元。
采收方式 能耗 成本
烤煙生產中采收烘烤環節所投入的用工量是各個生產環節中最多的,對煙葉生產各環節所投入的勞動力作了統計:即每生產出一畝地的煙葉共需投入勞動力47個,而采收烘烤環節每畝投入的勞動力卻有13個之多,占總投入量的28%,近1/3。所以煙葉采收烘烤環節用工量大而集中,且與秋收作物爭勞力的現象突出。本試驗的目的是通過收烘烤環節減少采烤次數,從而減少勞動用工量、節省勞動力,降低用工投入。
1.2 試驗地點:貴州務川縣豐樂鎮廟壩村。
1.3 試驗設置:試驗采用大區田煙示范,種植密度1.1m×0.55m,單株留葉數22片。
五次采收:煙地0.5畝,植煙540株,分五次采收完畢,在移栽后60天開始第一炕煙葉,第一炕采收4片,上部4~6片實施一次性砍烤;
七次采收:煙地0.5畝,植煙540株,按照常規采烤方式分七次采收完畢,中下每次采收2~3片,上部4~6片實施一次性砍烤。
所有供試驗煙葉同期采收的在同一間烤房里烘烤,不同期采收的分別在兩間相同的烤房里烘烤。
2.1 不同采收方法煙葉的烘烤特點。經過對兩種采收方式的煙葉在烘烤過程的情況觀察,五次采收煙葉由于采收時煙葉的成熟度較高,所以變黃較快,但有極少部分煙葉筋脈變黃速度偏慢,這部分是欠熟葉成熟度低。煙葉達到九成黃所用的時間為38小時,煙葉完全達到黃片黃筋時間是第56小時,已進入定色中前期;七次采收的煙葉達到九成黃所用時間為44小時,變黃較為一致,其完全變黃的時間為60小時。減少采收次數,可以減少變黃時間。
2.2 對煙葉產質量的影響。從經濟性狀比較(見表1)看,五次采收煙葉,下中上三個部位的上等煙率平均值為39.1%,七次采收為39.8%,七次采收高于五次采收0.7個百分點;上中等煙率比較,五次采收為90.9%,七次采收為92.6%,七次采收高于五次采收1.7百分點;橘黃煙率比較,五次采收高于七次采收1.9%,五次采收的均價高于七次采收0.2元/kg。從煙葉經濟性狀的比較看,五次采收與七次采收之間無明顯差異。

表1 經濟性狀比較
2.3 采烤過程能耗用工比較。普通小型烤房的烘烤容量以6畝/炕計算,五次采收每炕烘烤平均用煤量以320kg/炕計,七次采收平均每炕以300kg/炕計。煙葉采收包括采摘、運輸、綁竿、上炕、下炕,6畝地煙葉全部采收完畢用工合計30個,采收環節分5 次采收與分7次采收完畢的用工量相同,0.5畝地煙葉采收完畢共需用工2.5個,每個工天以20元/天計,折算成投入成本均為50元;烘烤工時每炕以6天計算,五次采收的烘烤用工合計5個,七次采收需用工7個。所以0.5畝地煙葉在烘烤過程可節約工時2個,折算成本投入可節約投入40元。能耗比較,五次采收的每千克干煙耗煤量2千克,七次采收每千克干煙耗煤2.6千克,五次采收能耗成本較七次采收節省0.18元每千克干煙。
3.1 減少煙葉采收次數對于煙葉的產質量基本無影響,但對于節約勞動力投入和能耗成本是有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還可緩解煙葉采烤與其他農事活動的矛盾。
3.2 減少采收次數,可以明顯降低成本上部煙葉的煙堿含量,提高煙葉的內在品質,對改善上部煙的品質有明顯效果。

表2 能耗工時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