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行了具體部署距今已經整整10年了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吉林延邊地區等12個省、自治區及地區,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8.8%
從孫中山提出西部開發方略,到國民黨政府的西部開發動員;從解放后“一五”、“二五”時期對西部的傾斜,到改革開放之初西部地區的開發建設,西部凝聚著幾代人的目光
西部大開發能否改變西部人的天地和命運?當百年戰略工程破題10年時,現實的問題和挑戰伴隨著冷靜的思考,擺在國人面前、
過去10年,西部發展不負眾望,堪稱“黃金10年”,但也產生了很多新問題、國家層面各種規劃層出不窮,對西部大開發的關注度在下降,西部辦的變遷就是明證;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民生層面,西部和全國平均水平的絕對差距仍在繼續擴大;經濟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對西部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了極大的挑戰;西部的資源優勢自不待言,然而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同時避免產業結構的逆向調整,仍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另外,建設安全、高效、合理的運輸交通網絡需要巨額資金,環境綠化治理需要技術和時日,協調民族宗教矛盾需要策略和耐性……種種艱難復雜倍是耗資耗時耗力如何招商引資西進,如何布置調整西部社會,如何樹立西部經濟品牌亦是艱難的工作、
更關鍵的是,產業技術的對外依賴使中國喪失了對自身經濟的自主區域調整能力,它導致了東部單邊崛起,從而產生了東西經濟的失衡東部經濟的繁榮雖然一定程度可以拉動西部的有限發展,但若想西部真正擺脫被人拖著走的局面,還得從根本上先解決國內自主技術創新落后的問題
因此,西部開發實際上觸及中國諸多方面最根本的問題,其發展不可能是突變式,而只能是漸進式,從而可能將是中國在整個21世紀的難題,未來十年,國家將更多地著眼于提升西部地區的自我造血能力,西部地區包括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會有明顯的提高如果西部經濟的發展真能如19世紀美國的西進運動、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發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那樣發揮作用,以西部地區龐大的資源和土地面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新世紀必將有更光明的前途,
策劃:本刊編輯部統籌:趙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