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權力變革的基本邏輯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
2010年,總理說是最為復雜的一年。其復雜性不僅表現在經濟上,而且也表現在社會和政治方面。經濟上財政和貨幣政策既需要推進,但也需要注意其消極影響。社會和政治方面,既需要推進改革。也需要關注穩定。這種審慎,需要有明智的抉擇,更需要有穩定且收放自如的權力。明智的抉擇,需要的是充分的信息和智慧,強勢且具有彈性的權力,而這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等級化的行政機構。但是,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發展活力,卻來自非等級化的個人,企業,事業單位,維護正義的法治以及表達民意的民主。公共權力等級化加強行政能力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需要非等級化的活力的緊張,決定了政府職能轉變、政府治道變革和政治改革進程總體在推進、局部徘徊不前的基本節奏。
于地方政府來說,一方面在主導方向上要服從上級,另一方面在操作上要開拓空間,發揮自己的智慧,這對于GDP為導向的政府來說,為很多精于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地方官員提供了晉升的機會。但是,當宏觀調控和服務型政府需要地方花錢的時候,精于經濟發展的地方官員騰不出手來做服務,或者不愿意服從宏觀調控犧牲政績,而不精于經濟的地方官員沒有經濟實力。于是,經濟調節,有利于GDP的容易執行,不利于GDP的宏觀緊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就往往遇到阻力。
政府職能轉變,需要政府不僅重視經濟發展,而且要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而多中心化的權力結構,才適合履行多方面的職能。這就需要公共權力去等級化。公共權力等級化和多任務目標不適合由等級化權力來完成,但是要完成任何一項任務必須依靠等級化的權力,這將構成2010年及其未來中國問題復雜性的重要方面。
顯然,要發展,就要擺脫這種復雜性。其關鍵是,化單中心的等級化權力為去等級化的多中心的權力。公共權力,不僅僅需要等級化的令行禁止,更重要的還是非等級化、多中心化發展的活力。這應該成為中國政府治道變革的新方向。(2010年第6期《公權變革進行時》)
勞工NGO的公信力突圍魏偉(中國小小鳥打工互助熱線創始人)
作為同是勞工NGO同行,對于番禺打工族服務部和曾飛洋的工作和堅持深表敬意,也對《南風窗》再次關注NGO表示感謝。
據筆者觀察,南方的勞工NGO長期缺乏媒體關注,也許是勞工NGO缺乏媒體公關的經驗,還是“環境所限”的一種掣肘?這一定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由此,筆者更想對于中國勞工NCO的現狀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打工族服務部無疑是南方最早的勞工機構,在勞工NCO發展上也直接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正如曾飛洋先生所言,南方的勞工NGO似乎都處于更好更大發展的瓶頸期。有時候我們常常把不能有好的發展歸咎于生存問題,其實,任何問題都是可以找到“突破之角”的。尤其是在建立社會公信力方面,是最值得NGO向政府,企業去學習,把劣勢轉化為優勢,這需要一定的技巧,也是首先要做到和歷練的能力。
建立公信力的首要方法是扎實地做好工作,有足夠解決工人需求的能力,同時做好媒體公關,及時地完成機構的使命和目標人群的信息對接,也就完成了公信力。這種公信力的建設,能夠釋放出足夠的社會能力,可以表現為政府的信任,目標人群的信任和再影響等,也可能產生社會,甚至企業的捐贈,也就規避了生存危機,政府和社會的信任危機,也就趨向向好的,更大的方向發展之基礎了。如何在現實社會中去實現勞工NGO的使命和發展之夢想,是勞工NGO同行(誠然,也包括小小鳥自己)們,在堅持生存,堅持存在,堅持給予打工者服務的承諾的同時,應該長久不斷地努力和探索的話題,更應該是一種不斷且謙和的行動。
每一個勞工NGO的故事,也許都是艱苦和動人且精彩的,因為每一天勞工NGO的服務都是距離社會的現實需要最近的,在立竿見影地奉獻著。筆者深深地期待,勞工NGO不但是勞工NGO人的精神使命追求,更應該有一天成為廣大勞工朋友們的精神寄托和公民社會發展的推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0年第6期《曾飛洋:一個勞工NGO的夾縫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