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世界,我們只是居住
【美】《新聞周刊》3月22日
每個人都已經意識到,中國會在世界和周邊事務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但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的是,中國開始試圖影響世界規則的制定。
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樣的國際機構,是在少數國家特別是美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其行為方式充斥著美式價值觀。在力量弱小的時候,中國只能被動接受于己不利的游戲規則,現在,中國希望這一切得以改變。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就認為,中國希望成為全球性機構的主要話事者。
在過去幾個月,中國和6個國家簽署了價值1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現在,在東南亞和與中國接壤的一些地方,人民幣已經成為貿易往來中被廣泛接受的貨幣。漸漸的,這些國家之間的貿易也可能會以人民幣結算。
北京也在不動聲色地參與重新設計互聯網。當前基于IPv4的IP地址到明年將用盡,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分配到的IP地址很少。目前,中國正在推動基于IPv6的新一代IP地址的使用,IPv6不僅容量大大擴展,而且更便于網絡監控。
眼下尚不清楚,當中國著力去改變世界時,這個世界會變得怎樣。但是,通往那個世界的旅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未來10年十大趨勢
【美】《時代》3月22日
第一,下一個10年仍是美國世紀。第二,重繪世界地圖。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將突破邊界的藩籬。第三,互聯網的帶寬將會像石油般值錢。第四,退學經濟。學生會通過遠程教學系統留在家中學習,成年人則會利用計算機留在家中辦公。第五,中美會組成一個不可或缺的管治全球的軸心,但不會成為好友。第六,失敗的自由。美國有全球最寬容的破產制度,近3/4的美國人曾考慮創業,歐洲則只有不足一半的人有此膽量。第七。“白色焦慮”。美國的白種人到2050年將成為少數民族。第八,電視拯救世界,電視仍將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特別是在全球貧困地區。第九,精英沒落。第十沉悶時代。人類平均壽命大大延長,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最多人任職的職業將會是護理行業。
德國10年
【英】《經濟學人》3月13日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歐洲被普遍認為是一個經濟發展陷入僵化的大陸,那里的人們不愿工作卻要求高福利。然而,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取得的成就反映了完全不同的事實。2009年,德國的經濟收縮了5%,世界最大出口國的地位也拱手讓給了中國,但德國的出口產品以高質量取勝,其實力絲毫未受損失。施羅德政府在2003--2004年間就進行了勞動力市場和福利體系的改革,將實際工資水平壓下來,2000-2008年間德國的單位勞動成本年均下降了1.4%。德國也是歐洲單一貨幣體系的受益者,幾乎近半數的德國出口都在歐元區各國,而這些國家再也無法通過貨幣貶值方式來面對德國的競爭。
環保運動的歧路
【美】《國家》3月22日
在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氣候危機的今天,環保組織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吊詭的是,它們同時也在從那些嚴重污染環境的大公司那里獲得贊助。這種腐敗行為有時是隱蔽的,有時是公然的。在1980年代以前,環保組織的經費一般來自會員和富有的個人支持者,數額有限。但后來,有些環保組織開始不滿足于現狀,它們發現那些大公司很愿意給它們捐款。于是,漸漸形成了這樣的模式:那些污染環境最厲害的石油公司、化學公司慷慨解囊,環保組織則欣然接受,并對這些公司頒發“環境貢獻獎”。而起初不愿意這樣做的環保組織,因為擔心自己的影響力萎縮也不得不這樣做。
廉價中國再見?
(臺灣)《商業周刊》3月21日
2010年,中國大陸遭遇有史以來最大一波缺工潮,據政府2月底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認為招工有困難的企業達70%,三成的返鄉工人表示要視情況再決定是否外出務工,分別比往年增加5%-6%。受缺工影響,在大陸設有工廠的臺商將面臨有單出不了貨的窘境。為解決缺工。調漲工資已成為必要手段,伴隨而來的,將是總成本的拉高。如此一來,遲早會反映到終端產品的價格。一家供應蘋果iPhone手機零組件的臺商稱,3月1日起,公司已發出正式公告,對客戶新訂單的報價一律調高10%。低廉的生產成本,是過去20年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驅動力,但工資上漲正瓦解這項根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制造業如美國通用汽車投資中國的目的,已經從低廉成本轉移到市場甚至是人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