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義

時事風
法治政府,先從身邊事做起
趙義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29條意見。6年多前的2004年3月,我國政府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10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10年左右,轉眼間過去了大約一半時間。毋庸諱言,這些年,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離民眾的“新期待”仍有較大距離。而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有嚴重的趨勢。
建設法治政府,歸根到底是要規范和約束好政府的行政權力。意見的很多內容,比如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進行曝光;行政執法機關處理違法行為的手段和措施要盡力避免或者減少對當事人權益的損害;重大決策事項應當在會前交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風險評估的(重點是進行社會穩定、環境、經濟等方面的風險評估),一律不得作出決策;加大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力度。這些都體現了權力的一種自覺的慎重態度,現在的關鍵是真正落實到位。
行政權力是一種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和公民打交道的權力。因此,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難是難在權力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抗拒法治約束,容易的是,只要從那些每天都發生的身邊事切實做起,法治政府的精神就會日日得到伸張。
說起來,幾乎天天發生的行政訴訟官司,行政一把手該不該出庭應訴?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樓的行政行為為什么屢次發生?在公開的電視節目中連線的部門官員對于分管范圍內出現的一些違法違紀現象,來個“裝聾作啞”,統統不知道,為什么沒有任何說法?
身邊事,都是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從解決好身邊事做起,建設法治政府就不僅僅是政府系統內部自上而下的一項任務,而是真正對民權的伸張。相反,對于這些身邊事無所作為或者無能為力,但建設法治政府的成績單子照樣洋洋萬言,又有什么意義呢?
高層聲音
胡錦濤:為世界經濟增長營造良好環境
在赴韓國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前夕,國家主席胡錦濤11月9日接受了韓國媒體聯合書面采訪。胡錦濤指出,20國集團各成員應該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進一步消除阻礙自由貿易和投資的政策措施,在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方愿同各方繼續努力,推動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不斷取得積極成果。
溫家寶: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放在首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規范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會議指出,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涉及村莊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須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自主決定,不得強拆強建。嚴禁違法調整、收回和強迫流轉農民承包地。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樓等現象。
李長春: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
在第11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第20屆中國新聞獎、第11屆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兒月8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講話中說,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新聞界要認真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善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
孟建柱: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在近日全國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強調,更多地運用協商、疏導等辦法解決群眾的訴求、化解矛盾糾紛。通過案件的辦理、事情的處理,使當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權威、尊嚴,又感受到公安機關的關心、溫暖,實現定紛止爭、案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