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資本論
以互聯網的名義
楊軍
隨著第三方部委的介入,360和QQ的紛爭似乎正漸入尾聲,也許360并不是贏家,但騰訊卻絕對是輸家。在騰訊做出讓網民二選一的“艱難決定”之前,關注此事件的網民并不多,這個決定成了一道分水嶺,其后是洶涌而至的網民。決定發布的當晚,天涯上一個關注二選一紛爭的帖子,以一分鐘翻4頁的速度引爆網民的口水戰。和以往口水戰不太一樣的是,這次其實算不上“戰”,因為觀點幾乎是一邊倒。雖然可能有很多委屈和無奈,還有眼淚和不眠之夜,但是QQ并沒有拿到一點同情分。
對大部分網民來說,他們只是這些企業提供的技術的使用者,其實并不關注這些互聯網企業背后的恩怨情仇,也弄不清技術上的誰是誰非,甚至并不真正關心誰對誰錯。不管360之前做的事情是光明正大還是偷偷摸摸,網民完全感覺不到360和騰訊之間的劍拔弩張。但是QQ的決定之后,同時安裝了360和QQ的網民被迫只能卸載其中之一,不管是因為一時之怒還是公關的失誤,總之結果是騰訊很不聰明地把戰火燒到了用戶頭上,本來可能同情QQ的網民因為被脅迫的感覺而對騰訊產生了反感。看網上大部分的跟帖,最激起群憤的應該就是這種被脅迫的感覺,從而騰訊被進一步質疑其企業文化和形象。
當互聯網一夜走紅,BBS、博客、微博漸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帶給人們最大的觀念沖擊就是,在這里每個人都有平等的話語權,不再有高下尊卑,不再有精英和草根之分,每個人都是能獨立思考、有獨特認知的個體,每個人的自我都格外彰顯。這似乎已經成了網絡思維的潛規則,在網絡世界浸潤的網民早已經習慣這種觀念,所以當他們在網絡世界遇到和此相悖的事件,他們的憤怒會超乎想象。透明、自由、平等是互聯網的應有之義,也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那些隨著互聯網一起崛起的企業,更應該讓這種觀念深入骨髓。我們希望這類事件不再發生。以互聯網的名義。
當事人
民間環保先驅者梁從誡去世
11月2日,中國民間環保的先驅人物梁從誡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世紀壇醫院低調舉行。梁先生晚年投入環保這場他所謂“不可能打贏的戰爭”,于10月28日因肺部感染逝世。
梁從誡1932年生于北京,祖父梁啟超,父親梁思成,母親林徽因。大學畢業后,梁從誡從事歷史教學研究等工作,1989年出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1994年3月,梁先生成立中國文化書院·綠色書院。以“保護自然、善待自然”為宗旨,又稱“自然之友”。
與其他的草根環保組織創建者不同,梁從誡做過幾年政協委員,有“兩會”的發言平臺和資源管道。10幾年來,他帶著“自然之友”一路奔波。從保護滇金絲猴到阻止怒江建壩,從保護北京四合院到有預見性地建議首鋼搬遷到曹妃甸,再到提案政府治理周口店遺址的粉塵污染,從不懈怠。有人罵他“極端環保主義者”,梁回應說,就是要向“極端發展主義”宣戰。
廣西高官梁春祿被留黨察看
11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第九屆委員會宣布免去梁春祿的黨委委員職務。中紀委做出給予其留黨察看一年處分。在今年9月底自治區政協常委會議上,梁春祿被免去區政協副主席職務,具體原因不詳。
梁春祿現年58歲,廣西欽州人,1977年12月參加工作,廣西大學商學院在職研究生班畢業,高級經濟師,曾擔任廣西百色市委書記、廣西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