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球眼
中美“并行外交”如何不悖
謝奕秋
去年11月新加坡APEC峰會前后,奧巴馬接連訪問了日中韓三國,重點是中國,閃光點是在上海,而這次橫濱APEC峰會之前,奧巴馬接連訪問了印度、印尼和韓國,重點是印度,聚焦點是孟買。從對中國“軟接觸”到支持印度“入常”,一年來美國外交基點轉了個大圈;而在美日、美韓同盟的基礎上,美、日、韓、越、印、澳“海洋聯盟”正在浮現。
11月8日美國與澳大利亞“2+2”防長與外長會,顯示了兩國長期的信賴關系。澳、美兩國一起參加過上世紀5場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朝戰、越戰以及海灣戰爭)以及本世紀兩場戰爭(阿戰、伊戰),哪怕澳大利亞經濟繁榮完全仰賴“中國特需”,澳中軍事信任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深度。而在與中國關系甚深的越南、柬埔寨,希拉里最近的訪問成果也超出預期。以此為契機,以希拉里為首的對華“失望派”正把“磕頭派”排擠出美國對華決策層。
面對美國的防衛外交攻勢,中國寄望于靠“訂單外交”突圍。11月4~7日胡錦濤訪法,之后訪葡。法國總統薩科奇破例到機場接機,然后全程陪同,迫切希望與中國簽訂價值上百億歐元的合同,向中國出售法國的高科技工業產品。而中法在利用G20峰會(韓國之后,法國是主辦國)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方面也有共同語言。同樣,11月9~1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50人商務代表團隨行,據說英國石油公司將幫助中海油在南海爭議區開采深水石油。
中美“并行外交”仍不免在一些國家短兵相接: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剛剛訪問了柬埔寨、印尼和泰國,溫家寶也計劃在12月訪問印度,而溫總理10月造訪過的德國、意大利、希臘及土耳其四國,11月19—20日將在里斯本北約峰會上與美國碰頭討論“戰略新概念”。當然,“并行外交”也有善意交集,溫總理10月底在河內歡迎美俄參加東亞峰會就是明證。
周邊風云
緬甸鞏發黨輕松贏得大選
據路透社報道,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以壓倒性多數贏得該國20年來首次大選。USDP一名高官說,該黨贏得了議會中多達80%的待選議席。反對黨已承認敗選,但指責軍政府舞弊,稱很多公務人員在提前投票中被迫要求支持USDP。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印尼表示緬甸大選既不自由也不公正,他呼吁緬甸當局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政治犯。但中國外交部稱贊緬甸大選“平穩、順利”。在計票工作進行的同時,政府軍把少數民族叛亂分子清理出了東部某邊境城鎮。反叛分子表示,大選結果和軍方繼續主導政壇不利于他們實現自治。
日本公務員泄露撞船錄像
據共同社報道,11月10日從日中撞船錄像泄露案偵查人員處獲悉,日本第五管區海上保安總部一名職員稱錄像“是自己泄露的”。東京地方檢察廳和警視廳等將以違反《國家公務員法》(保密義務)為由對其展開訊問。該職員是巡邏艇的船員,目前還在海上航行,不久就將返回。據海保調查,泄露的錄像是海保提交那霸地方檢察廳的錄像中的一段,長約44分鐘,顯示中國漁船似乎是有意撞向日本巡邏船。此事可能有損于兩國修復關系的努力。
G20首爾峰會現三大爭論
據西班牙《起義報》報道,11月第二個星期將在首爾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將老的七國集團(美、日、歐、加)和新的七國集團(金磚四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韓國),以及歐洲央行和澳大利亞等重要的國際力量聚集到了一起。會議從一開始就存在著似乎無法解決的三大爭論軸心:老七國集團成員之間就強勁和可持續增長的框架存在不和諧音;老七國集團和新七國集團爭奪國際金融機構的領導權;歐洲國家內部爭論金融穩定委員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