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女陰謀論》
曾有位中年男士的一篇文章遭到了女性讀者的圍剿,他說剩女之所以產生,是因為:
不能一步到位,甘愿多磨幾個回合。
于是,便有了剩女。……
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明碼標價的新時代:一個男人所能獲得的女人的質量、數目與金錢權勢成正比,質量包括姿色與年齡。不夸張地說,這已經導致了極度的性不公平。
僅僅這最后一句話,就足以讓知識女性讀者高度不爽,其中一位回應說: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更多的女人會選擇在職場上搏殺而后成功或成仁,不論客觀地或者主觀地講,都會造就更多大齡單身女性。這種女人可以不計較男人的錢,男人的權,卻不會不計較男人的素質。剩下來的單身男性,如果不能夠將自己的修養和見識大大提高,是不可能得到這批女性的青睞的。社會缺損家庭而受到的傷害,是女人的傷,同樣也是男人的傷。
文章很長,但帖子的字數加起來恐怕是文章的N倍,而且一水的女性。雖然沒有表明身份,恐怕其中有不少剩女,最后有個女讀者提綱挈領地對剩女和評點剩女的男人做了總結:
作者看到的是自身欲望的投影,通篇讀下來,作者對女性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女性的姿色、年齡為自身最大資源的層面上。也許您說出了一部分現實,但這部分現實包含了很多主觀臆斷的成分。……
這是我能想象的寫作者遭遇的最狼狽的情況。一個寫作者面對一群經歷豐富、有智慧而單身的女讀者而去討論她們的生活選擇時,不是應該小心一點嗎?
上海 于方來
(對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評或建議,請致信 xmletters@gmail.com)
編輯:
您好!
讀了你們上期雜志的剩女陰謀論,頗有感觸。
我自己也是大齡女青年。曾經在國外留學多年,回國后才意識到自己在國內準確的稱呼是剩女。
我個人覺得剩女這個稱呼有點侮辱人。剩?剩下的,被人挑剩,無人要的次貨?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我很驚訝在上海居然婚姻觀念如此落后。剩女這一稱呼無形中給了女性很大的壓力,多年的封建或是舊習還未根除,為什么大家不敲著鑼打著鼓地叫剩男,組織他們去相親?女性如果在一定年紀不結婚,就會被叫剩女,而男士被“尊稱”鉆石王老五,男女平等嗎?要知道,很多剩女,其實很盛女,她們很優秀!
現在離婚率高,我以為原因之一就是這種壓力下造成的閃婚。相親時,就像菜場買菜,論斤論兩。女人急于找男人,笑貧不笑娼,小三淪為一種大家默認的社會現象,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很多女孩為結婚而結婚。
在國外,愛情相對純粹很多。男士在找女友或妻子時,考慮更多的是這個人的性格,而不是年齡、金錢。所謂剩女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沒有輿論壓力。如果在國外,你在30歲出頭時對別人說:我很老了。得到的反應多數是對方睜大眼睛看著你:不,你還年輕。國內的女孩,25歲左右就開始大嘆青春離去。很多急于結婚。女孩們,25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呢。可是她們承受著整個社會給她們的壓力。
請別再叫我們剩女,也別拿我們出來討論,我們需要一個寬松包容的社會,請尊重我們。
王璇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