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有經濟學家質疑,一些“空頭”對沖基金經理的所謂精準預測只不過是“撞大運”,“就像一個人天天說會有壞事發生,早晚有一天會被證明是正確的”。
41歲的蘇格蘭對沖基金經理休·亨德利(Hugh Hendry)最近在中國很有名,因為他今年5月中旬拋出“中國經濟即將衰退”的言論,并且已重金押注中國信貸泡沫遲早會破滅。此人于2008年曾正確預測了全球經濟衰退,因此他此次看空中國經濟也備受各界關注。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西方已有多人提出類似的“中國衰退論”——先是今年1月,美國對沖基金經理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迪拜嚴重1000倍以上……中國將走向硬著陸”;然后是今年2月,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預測,中國泡沫將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破滅;緊接著的3月,花旗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比特(Willem Buiter)表示中國經濟泡沫將在一年內破滅,美國波士頓GMO投資公司老板杰里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也在研究報告《中國的紅色警報》提出類似觀點;到了4月底,國際投資大師麥嘉華(MarcFaber)又拋出“中國經濟可能在9-12個月內崩潰”的論調。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經濟運行數據,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創下2008年以來18個月新高,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也同比上漲6.8%。中國經濟過熱似乎已成為金融機構分析師的共識。再加上中國調控房地產措施的出臺,中國經濟“崩潰論”預測似乎不像空穴來風。
駁斥這一論調的國際專家也大有人在。如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的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就認為有關中國泡沫的說法“夸大其辭”。而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Scissors)則指出,中國經濟未來一年內出現崩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用“健康的結構重組和溫和的增長減速”來形容未來9到12個月的中國經濟走勢可能更為貼切一些。
看空的理由
看空中國經濟似乎成了當下西方對沖經理們的一種新“時尚”,休·亨德利就是其中一位。他2005年從倫敦最著名的對沖基金之一Odey資產管理公司中剝離出Eclectica,2008年因正確預測經濟衰退而給客戶帶來巨額回報。在雷曼兄弟破產后,Eclectica基金僅在2008年10月就增長了50%。
今年5月,亨德利表示自己在倫敦的Eclectica資產管理公司在國際市場上購買了20家公司的期權,這些公司的共同特點是,背負巨大財務杠桿、過度依賴亞洲和大宗商品。如果中國經濟崩盤,這些公司股價就會大跌,亨德利就可以從中獲利5億美元的回報。
亨德利認為,過去16個月,中國內地銀行業新增貸款高達13萬億元,這個數字比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地區的數字總和還要大,這將刺激工業產能擴張造成過剩。今年上證指數已下降21%,是亞洲地區表現最糟糕的一個。
亨德利還指出,中國目前的經濟模式與上世紀20年代一戰后的日本驚人的相似。當初日本房貸、產能過度擴張,最后終于導致整個經濟體系崩潰。如果中國也發生這樣的情況,還將引發全球其他地區更大的危機。“中國從沒有一個時期有這么高金額的基礎建設融資放款,這波放款熱形成中國經濟不穩定的風險,也是該國經濟可能崩潰的主要原因。”
此外,亨德利認為中國過于依賴對美國出口,而未來十年內美國經濟規模可能從14.6萬億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為止)萎縮到10萬億美元,這股不穩定的力量最終將把中國引向毀滅之路。
和亨德利不同,曾準確預測美國能源企業安然會破產的“空頭大師”詹姆斯·查諾斯更擔心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查諾斯強調:“比起對資產價格的高估,信用的過剩供應才是制造泡沫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地球上還沒有一個地方的信用過剩供應程度能趕得上中國。”
查諾斯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的創始人和掌門人,管理著70億美元的資產。他是華爾街少有的對沖天才,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查諾斯憑借在金融、房地產、建筑工程等多領域建立的空頭頭寸又大賺一筆。
如今,52歲的他把賣空目標投向了中國。從2009年夏天開始,查諾斯開始研究中國經濟,目前他在紐約和倫敦的辦公室有26名員工專注研究中國經濟,并且他已經開始啟動“做空中國”布局。由于中國政府禁止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查諾斯曾透露,他正在尋找其他方式,在中國香港上市的銀行、地產、建材生產商等公司,到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均在其視野之內。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也很擔心中國的樓市泡沫,他分析中國經濟泡沫將從房地產市場開始破滅。若升高利率到足以抑制投機的程度,一方面會令貸款者無法承受,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高度依賴投資的中國經濟的增速。信貸吹起的中國泡沫,將在10年內造成一場區域性衰退。中國對此次金融危機所作的反應,顯然加大了經濟中存在債務泡沫的風險。
羅格夫表示,中國若在10年內出現債務泡沫破滅,其經濟增速將會急墜到2%,而且還會引發地區性的衰退。他說,當出現這樣的情形時,便會了解到中國的重要性,因為它將導致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全部陷入衰退,而對拉丁美洲的資源出口國而言更是“恐怖”。不過,羅格夫稱,盡管這樣的崩潰會導致增長速度驟降,不過這樣的陣痛或將持續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而不會導致像日本那樣經歷“失落的10年”。羅格夫承認,他也不能確定什么將會導致他所說的“債務泡沫”破滅,他推測最有可能的是地產部門,因為那是危機的最常見的根源。站在查諾斯、羅格夫一邊的還有“末日博士”麥嘉華。他生于瑞士,在上世紀70年代就來到香港投資。他曾任德崇證券總經理,后創立麥嘉華資產管理公司。2001年美國網絡股泡沫大行其事,麥嘉華果斷地撤離股市,轉而投向黃金市場,結果賺了個盆滿缽滿。麥嘉華日前表示:泡沫化的訊號全都出現了,無論如何,中國經濟都將放緩,甚至是在未來9-12個月間潰堤。”
麥嘉華說,政府抵制房市投機,將促使投金轉向股市。但他強調,鑒于中國股市吸引力降低,投資人亦可能轉買黃金。麥嘉華指出,他會避免投資與中國經濟相關的企業,以及銅、鋅等基本金屬。他較偏好的是小麥、玉米與黃豆等農產品。
危言聳聽?
雖然多位對沖基金經理看空中國經濟,但不要忘了,這些人只要股票下跌、公司倒閉就能賺取一筆豐厚的收益,而他們平時所做的就是尋找經濟泡沫,然后吹大泡沫直至將泡沫捅破。
有經濟學家質疑,一些“空頭”對沖基金經理的所謂精準預測只不過是“撞大運”,“就像一個人天天說會有壞事發生,早晚有一天會被證明是正確的”。
對沖基金的操作成功與否,不僅要靠嚴謹的數據分析,有時候也要自己制定游戲規則。被媒體奉若神明的“空頭大師”也深諳個中道理,他們經常會利用媒體制造悲觀論調,以便坐收漁翁之利。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認為,麥嘉華、查諾斯、羅格夫等人關于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巨大泡沫威脅的判斷是正確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回落的確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但是,樓市的矯正不足以導致經濟衰退。如果2010年和2011年中國GDP增長力度削弱的話,我不會奇怪。來自投資的推動會減少,但這也正是中國需要的。但是,來自真實國內需求和外部需求的推力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