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比“警察護校”、“學校專職保安”更重要的,是直接培訓孩子們面對緊急事件時的心理定力、緊急應變能力,以及在應對緊急事件時必須的體能。日本小學一年級孩子已經完成800米跑,二年級的孩子就已經完成1200米跑訓練,而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完成2000米跑訓練了。無論從體能訓練還是安全意識來看,“跑”都十分重要。
校園慘案之后
鄰國日本在2001年也發生過類似的校園安全事件。
當時,一名患有精神憂郁癥的37歲中年男人,手持兇器闖入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導致8名兒童死亡,13名兒童和2名老師受傷。這名闖入校園行兇的中年男子在接受警察審訊時說:這個世界給他太多不愉快的回憶,他對世間的一切都感到厭倦,為此曾經想要自殺但沒有成功,于是決定大量殺人,這樣被抓獲之后正好可判個死刑,一了求死的心愿。
2001年發生在日本的這次校園安全事件,徹底摧毀了日本校園的安全神話,促成了以大阪為首的日本各幼兒園與小學的大轉變,即將學校從過去的“開放式校園”轉型成“封閉式校園”。
在事發之前,為了增加孩子們與當地居民的交流,日本的幼兒園與小學的大門都是對當地居民敞開的。校園安全事件發生之后,日本的幼兒園與小學雖然沒有像我國一樣,大張旗鼓地采用“警察護校”,但迅速及時地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其中部分措施與我國相同,如:增加警察巡邏、校門安置站崗亭、進入學校要進行登記、校園內多處設置監控攝像頭,此外,日本的幼兒園、學校以及兒童設施,都紛紛掛出“警察巡回值班點”的牌子,孩子們按居住小區劃分,由學校家長會的“義務安全員”護送,排隊集體上下學,隨身攜帶報警器,等等。
日本警方在對大阪池田小學事件的調查取證時發現,拋開兇犯扭曲的犯罪心理不談,這起校園安全事件結果慘重的主要原因,除了平時學校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嚴之外,學校老師和學生缺乏安全防范訓練,在關鍵時刻明顯缺乏緊急應對能力,以至于未能有效地制伏兇犯、及時搶救遇害兒童,也是造成事件結果慘重的要因之一。為此,事件發生之后,日本的許多幼兒園和學校都開始針對學校自身的安全環境,紛紛制定各自的“學校危機管理手冊”。除了增加校園的安全硬件功能外,還制定培訓計劃,除老師們定期參加安全防范培訓外,還定期對孩子們進行安全訓練。
幾年前,我女兒剛4歲,上幼兒園中班。有一天回家告訴我說:“媽媽,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個蒙面的壞人。”這話讓我大吃一驚。那時候我們剛剛搬進新居,女兒也因此剛剛轉進離家不遠的一所幼兒園。這所幼兒園離車站很近,并正好位于一座高架橋的下面,從安全角度來看,地理位置不是很好。
所以,聽到孩子這句話時,我不由得神經緊張,馬上追問:“來了個蒙面的壞人?真的嗎?”“真的”孩子回答說。“那你們怎么辦?老師呢?”“我和其他小朋友都趕快按老師的要求,大家集中躲在一間教室,將門關好。老師們站在教室外面,手里拿著很粗的棍子,將蒙著臉的壞人趕跑了。”
聽完孩子的描述,我心里大松了口氣,馬上找出開學的時候,幼兒園發給各位家長看的“年度活動安排表”,找到當天的日期,只見在那一天的活動安排欄里寫著這么幾個字:“防范訓練日”。原來,孩子所說的“蒙面的壞人”,是老師們自己裝扮的,那天是幼兒園定期舉辦的“防暴訓練教室”的日子。
進入小學之后,每年學校開學時,學生都會帶回家一張由學校制定的“年度活動安排表”。通過這張“年度活動安排表”,家長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學校一年中的活動安排。下面摘錄一部分我女兒所在小學今年度的學童安全培訓計劃:
5月21日地震避難訓練
5月25日地震避難訓練備用日(21日下雨的話變更為25日)
6月3日防范訓練教室
6月8日學校安全日緊急訓練
6月14日全校集會暴行防范教室
10月19日火災訓練
11月11日暴行防范教室
2011年2月21日避難訓練
比“警察護校”、“學校專職保安”更重要的,是直接培訓孩子們面對緊急事件時的心理定力、緊急應變能力,以及在對應緊急事件時必須的體能。日本小學一年級孩子已經完成800米跑,二年級的孩子就已經完成1200米跑訓練,而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完成2000米跑訓練了。無論從體能訓練還是安全意識來看,“跑”都十分重要。因為在遭遇緊急安全事件的時候,對于缺乏體力的孩子而言,能夠迅速逃跑,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自救方法。
依仗社區的防范
“集團登校”是日文漢字,意譯為中文就是“集體排隊上學”。戴著黃色安全帽,手牽手排隊上學的日本小學生,幾乎成為日本街頭每個清晨的一道風景。日本孩子都是就近入學的,住同一小區的孩子都上同一所學校。孩子們上下學的時候按居住地小區劃分路隊,大家在指定的時間和指定的地點集合,然后兩人一排,五六年級的大孩子牽著一二年級小孩子的手,一起上學,一起回家。
從我們的住宅小區步行到學校大約10分鐘。雖然幾乎是一條直線,但卻要橫穿好幾條馬路。為了保證孩子們上下學的安全,和鄰近的其他小區一樣,我們小區也成立了“兒童會”。“兒童會”的成員是各家孩子的家長(日本全職主婦較多,因此兒童會成員大部分以媽媽為主),除了定期舉辦一些親子活動,這個“兒童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鄰近小區“兒童會”的媽媽們聯合起來,大家輪流值日,兩人一班,在孩子們上下課的時候,到各個信號交叉路口站崗,保護上下學的孩子們過馬路。
孩子們“集團登校”的途中,除了各個信號交叉口有“兒童會”家長值班,保護孩子們過馬路,沿途還有戴著袖章的“義務安全員”來回巡視,這些“義務安全員”主要以退休老人為主,他們由當地政府組織起來,有計劃有組織地定時定員在自己的生活小區巡邏,協助警察維護當地的交通安全與地域治安管理。
日本的學校中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小區探險”活動。最近幾天,我的女兒和她的同學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校區探險”。所謂“校區”,是指自己所在的包括學校在內的生活小區。
老師領著孩子們在學校附近的生活小區全都走上一圈,有了切實的直觀認識之后,學校會要求孩子們自己動手繪制小區地圖,這樣,不僅能增加孩子們自己對小區的地形記憶,同時還能告訴孩子哪兒是不安全死角,平時需要小心對待的。此外,孩子們在繪制地圖時,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標記出孩子們自己認為不安全的死角。
“緊急聯絡網”也是構建學生安全防范網絡的組成部分。學校會要求家長必須加入這個“緊急聯絡網”,方法非常簡單,按學校給出的郵箱地址發送一個空郵件即可。“緊急聯絡網”的主要用途是:所有的緊急事件,或者大小安全事件,都會通過“緊急聯絡網”及時反映至每一位學生家長。
前不久,住我家北面的一位鄰居,發現有一個騎自行車的成年男人,老是跟在兩個放學后在路邊玩耍的小女孩后面。鄰居覺得這個男人很可疑,于是就打電話報了警,幾分鐘后,所有的家長都收到“緊急聯絡網”的群發郵件:“×年×月×日×時××分,××××附近,某學校兩名女童在回家途中,有一推著自行車,藏藍上衣、牛仔褲的中年男子,一直尾隨其后,后女童發覺,迅速逃離,男子隨后離去。此事已報告警方,警方將加強小區安全巡視。”
上面的消息,學校在通過“緊急聯絡網”及時通知家長之后,還會第一時間由老師告訴班上的同學們,提醒孩子們下課及時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此外還會打印出來,人手一份交給孩子們帶回家,方便因工作忙碌而漏看郵件的家長們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