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漫
A股投資者在期待發掘中國“蘋谷微”的同時,也應時刻警覺,避免成為泡沫破裂的犧牲者。
美國百年股市,撰寫了蘋果、谷歌與微軟由名不見經傳到享譽全球的“神話”。中國投資者不禁感慨,何時才能夠捕獲國內的“蘋谷微”?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中小盤股的活躍程度遠超傳統藍籌板塊。這其中,固然有市場對中小盤股高成長性的認同,但也不乏泡沫隱憂。
縱覽美國從上世紀20年代以來的表現,每個轉型期前后都會涌現出一批新型行業,并成為股市新寵。在“舊人哭新人笑”的歷史更迭背后,是新興企業憑借科技實力向傳統行業的挑戰。但創新同時意味著大筆研發投入與失敗考驗,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正因此,投資者才會經歷網絡泡沫破裂而傾家蕩產的教訓。可見,A股投資者在期待發掘中國“蘋谷微”的同時,也應時刻警覺,避免成為泡沫破裂的犧牲者。
遺憾的是,近期一家名為海普瑞的公司已經讓部分投資者飽嘗苦果。事實上,海普瑞敢于向“史上最貴”發行價挑戰,憑借的正是所謂“高科技”概念。海普瑞招股說明書中稱“(公司)是國內唯一取得美國FDA認證的肝素原料藥生產企業”,這成為點燃市場投資熱情的導火索,甚至有券商據此預測海普瑞2010年每股收益將達3元以上。其實,股票發行時已有媒體調查發現,FDA認證只是肝素鈉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資格證書,申請過程并不復雜,而且國內同樣獲得FDA認證的遠不止海普瑞一家。冷靜的質疑卻被高漲的高科技概念熱情所淹沒。股票上市交易后連續下跌,申購者悉數被套牢。最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言人稱,FDA的這份許可的“直接被授予者”實際上是美國的制藥公司,而不是海普瑞,海普瑞只是被許可的一個原料供應商而已。但相比較投資者已經面臨的損失,事情真相來得著實是晚了。
如果投資者盲從海普瑞一面之詞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那么從對該公司成長性的判斷上看,買入者就難以擺脫風險意識不強的主觀責任了。市場對海普瑞未來發展的預期,是基于其高速擴產計劃,但研究國內肝素原材料供給的公開資料不難發現,海普瑞將面臨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肝素的原料藥主要是從健康生豬小腸黏膜提取加工而成,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生豬存欄量約占全球生豬的一半,2009年國內生豬出欄量為6億頭。但即便如此,國內豬小腸仍難以滿足海普瑞所預設的產能計劃。海普瑞目前的年產能是2.5萬億單位,已經利用了上游貨源的22%。海普瑞增發后的設計年產能將是5萬億單位,這意味著公司一年需要壟斷國內超過40%的豬小腸。事實上,國內的屠宰供給十分散落,目前位居供應商前五位的全部都是個體工商戶,并分散在山西、山東、湖南等省份。而且,大部分個體屠宰戶仍在家中保持著一桶水、一把刀、一個案子殺一頭豬的作坊式生產,供給量十分有限。海普瑞短期采購幾近一半份額的豬小腸基本上不可能實現,這也意味著其擴張產能的計劃根本就是紙上談兵。
可以說,海普瑞是當下A股市場中小盤股風險的縮影。此前,神州泰岳等個股也紛紛上演了或“一飛沖天“、或“跌跌不休”的過山車行情。尋求股市暴富夢想的股民很容易把價值投資拋在腦后。此外要提及的是,相關部門的監管舉措并未步步跟進。此次對于海普瑞招股過程中的諸多疑點,監管部門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更未采取進一步的查實。試想,如果海普瑞能夠延期上市,接受主管部門的嚴格審核,各種真相逐步顯現,受損投資者的范圍將會大大縮小。
美國百年股市孕育了一批對新科技孜孜以求的上市公司,繼而助力該國長期引領全球科技之先。反觀我國,投資者不成熟、監管者未盡責,“股市有風險”僅僅成為一句口號。在此場景下,“高科技”并未真正成為上市公司的追求目標,反倒淪為了股市圈錢的誘餌。人心浮躁的投資氛圍又怎么孵化出中國的“蘋谷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