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紅 楊友香 丁德良 馬偉平 許月嫦 林小君 杏華
血透知識宣教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
蔣小紅 楊友香 丁德良 馬偉平 許月嫦 林小君 杏華
目的 觀察血透知識宣教對血透患者透析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45例新進入血透患者為干預組,47例維持性血透患者為對照組。干預組進行規范早期程序式健康教育,對照組僅進行相關的知識宣教,觀察18個月,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程度變化、透析知識的掌握程度、透析效果等指標。結果 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與干預前以及對照組相比,產生焦慮情緒明顯減低(P<0.05),透析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明顯提高(P<0.05)。結論 早期規范的健康知識教育有助于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
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生存質量
血液透析是慢性腎衰竭主要的替代治療方法之一,隨著社會經濟和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依賴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的患者越來越普遍。由于對血液透析的原理及相關知識缺乏了解,不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在治療時產生恐懼、焦慮、甚至抗拒的心理,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導致透析不充分,生存質量下降。規范的血液透析知識宣教有助于緩解患者的恐懼情緒,提高透析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對2007年7月~2008年7月新加入45例血透患者進行規范血透知識宣教,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干預組選取2007年7月~2008年7月新加入45例血透患者,對照組選取2007年7月以前進入血透的維持透析患者60例,共92例患者;其中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39例,糖尿病腎病23例,高血壓腎損害15例,梗阻腎病7例,其他病因8例。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具有均衡性和較好的可比性。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隨機床邊宣教,由治療護士分發健康教育資料和口頭隨機教育。干預組患者由專人負責按健康教育內容循序漸進進行血透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具體方法為:(1)新進入透析患者上機前詳細介紹透析的原理、必要性、對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透析置管的原理、必要性,讓患者充分了解整個血液透析的流程,消除其恐懼感;(2)下機后講解管路的保護、觀察、并發癥的處理;(3)誘導透析期結束時介紹內瘺的原理、必要性、內瘺的保護;(4)內瘺手術完成后宣教內瘺的保護、觀察、內瘺的鍛煉,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表現和自我觀察;(5)開始使用內瘺時講解內瘺的保護、自我觀察,血液透析各種慢性并發癥的觀察和處理,飲食注意事項。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于2個月內完成,對部分文化程度較低患者和家屬再進行一遍健康教育流程。
1.3 觀察指標 整個研究時間未18個月,于開始試驗和結束時分別對所有患者記錄焦慮自評量表(SAS),記錄研究過程患者每周的總透析時間、18個月入院次數、血肌酐值、超濾量等相關指標。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例)

表2 治療前后患者焦慮程度對比(例)
表3 治療前后患者其他指標對比(±s)

表3 治療前后患者其他指標對比(±s)
注:與治療前對比*P<0.05,與治療前對比#P>0.05
指標治療后干預組 對照組 干預組 對照組治療前透析時間(h/周)7±3.5 7±3.5 12±2.5 7±5.0入院次數 - - 3±1.5 5±1.5平均超濾量(L/次)3.3±1.2 3.6±1.8 2.3±1.5 3.9±1.1血肌酐值(mmol/L)1011.3±120.7 890.4±120.5 880.3±90.9 1007.3±115.5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焦慮程度對比 治療后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產生焦慮患者例數明顯降低,如表2所示。
2.2 治療前后患者其他指標對比 治療后干預組患者住院次數、透析充分性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如表3所示。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血液透析已成為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1],在治療過程中,不僅是對患者生命的維持,更重要的是對其生存質量的提高,使患者盡可能的接近正常生活狀態,最終融入社會從而減輕社會家庭負擔。但由于患者對血液透析知識了解不夠,面對醫護人員、血透儀器及即將進行血液透析術中的穿刺、插管等,會產生緊張、恐懼、無助的心理,又怕發生意外,沒有安全感,這種緊張情緒會引起患者嚴重的心理消極抵抗反應,特別是對血液透析過程相關知識的匱乏,影響治療效果,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增加入院幾率和并發癥的發生[2]。
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早期規范程序式的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了解透析流程,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并發癥的防治方法,逐步掌握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能力,從而在治療過程中增加醫患配合默契,提高治療的效果。研究表明,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患者可以掌握相關的知識達到應有的目的,與實驗前和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焦慮情緒、治療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顯的改善,生存質量顯著提高。
早期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調整血液透析患者心態、提高患者認知水平、消除恐懼、減輕心理壓力、提高透析效果,對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1]高麗,李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56.
[2]宋春蓮.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透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1):1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0.082
528400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院血液透析中心 (蔣小紅 楊友香 丁德良 馬偉平 許月嫦 林小君 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