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成 周鐘聲
對大課間體育活動三種組織模式的探討
□紀成 周鐘聲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在原來課間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學校體育活動形式。與傳統的課間操相比,大課間活動的優點在于:1.時間長,活動時間25到40分鐘不等,平均達到25到30分鐘;2.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學生緊張的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一定實效。
1.全校集中型模式
全校學生在音樂伴奏下進場集合,然后一起先做中、小學學生廣播體操然后是自編校操,或按學校指定的項目統一練習。其特點是規模大、人數多,地點集中,活動時間、內容便于統一安排和管理,其優點是比較容易組織管理,督促檢查,相互促進。
這種模式適合大課間活動剛起步的學校,這些學校的大課間活動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摸索和經驗積累。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是適合場地器材條件有限的學校。場地器材匱乏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不能順利開展的一大障礙。劣勢就是內容、形式比較單一,學生自主活動時間較少,很容易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會對大課間的興趣下降。最大的缺陷是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學生的活動內容都是老師安排好的,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活動的內容。
2.自由分散型模式
大課間體育活動時學校提供各項活動的器材,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由組隊,自由選擇內容,進行自我活動。每個項目的帶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指導或組織,做到每人都有活動內容,人人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其特點是分組后活動規模小、人數少,地點可以分散,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長,活動方式比較靈活。
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學生按照要求活動。正是因為學生是來自不同的班級和年級的,所以在大課間活動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相互間的協調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劣勢就是對場地、器材、人員要求比較高。要求場地比較大,器材要比較充足,組織管理教師要比較多,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比較高,教師除了要管理還要做好引導學生參與活動。
3.俱樂部型模式
這是在自由分散型模式的基礎上提升的一種模式,它是在大課間體育活動時由教師組織,學生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礎上自主參加,形成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的一個團體。許多學生因為喜歡同一項目而組成一個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個體能找到自己的一種歸屬感。
這個模式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發展到比較完善時的一種模式。其優勢是學生有很大的選擇空間,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個團體有很好的運動氛圍,學生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能夠較好的掌握所選項目的技術。劣勢就是對場地器材的要求高;對指導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有運動專長或教學專長的教師來指導學生比較全面的掌握運動技術。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學生和老師對某項傳統運動項目都有基礎的學校。
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三種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進行了調查,從下表中可以看出體育老師對三種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還是比較肯定的。

表1 三種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調查表(N=104)

表2 體育教師對模式的選擇調查表(N=104)
大課間體育活動不要求統一規定的模式,學校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從表2對開展了大課間體育活動學校的體育教師調查的結果來看,選擇全校集中型模式的占43.60%,自由分散型模式的占36.50%,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寧波各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場地還不是很充裕;有部分的學校開展大課間已經卓有成效;老師自身的素質有待進一步的提高等問題。
現在提出學生學習減負后,雖然學生的課業負擔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但心理壓力仍較重。因此,需要一種模式來調節,這種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是調節學生心理的一種可行模式,正符合素質教育的精神。模式的探討目的是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更好地開展,相信通過我們不斷地去努力實踐、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模式,大課間體育活動將日趨成熟完美。
[1]朱洪濤.三十分鐘課間鍛煉[J].學校體育,1987,(4):45.
[2]張海平,王屹川.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J].體育科研,2002,23(2):33-35.
[3]周鳳施.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理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26(11):714-716.
[4]羅英姿.大課間的管理[J].中國學校體育,2001,(5):53.
[5]陳穎悟.我國中小學課間操的產生、現狀及發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4.
(浙江省寧波市李惠利中學寧波市鄞州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