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華,鄧麗麗,鄭延華
(廣東省中醫院,廣東廣州 510120)
腰椎術后患者在其臥床期間由于各種原因經常發生便秘,不僅會引起患者產生恐懼的心理,增加排泄時的生理痛苦,還會直接危害到身體健康,是誘發心肌梗死、腦溢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對術后康復產生不利影響。我院2009年3~8月對80例腰椎術后臥床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析,全面準確評估,針對個體差異,制訂并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讓該類患者在臥床期間順利排便,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取得較滿意效果?,F介紹如下:
2009年3~8月入住廣東省中醫院脊柱科,擇期行腰椎手術的80例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齡最小38歲,最大7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8年。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10例,腰椎管狹窄38例,腰椎滑脫12例。
①習慣性便秘患者。②術后<3 d內轉出脊柱科者。③有消化性潰瘍或消化道息肉等高纖維膳食禁忌證者。④截癱患者。⑤糖尿病患者。
患者在臥床期間順利排便,大便不干燥,1次/d或每2天1次為有效;排便沒有規律,糞便干硬,每3天1次或次數更少,常伴有排便困難為無效。
1.4.1 跌打損傷,氣血離經
腰部手術后出現胃腸功能率紊亂,西醫學認為,由于手術時因牽拉、刺激、術后腹膜后血腫、水腫導致胃腸道的蠕動和吸收受到抑制,易引起便秘。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具有聯絡組織器官,溝通表里上下,通行氣血陰陽,感應與傳遞信息,調節機能活動的功能。患者進行腰椎手術后,一方面手術前的麻醉使經絡的傳導功能減弱;另外一方面手術對機體的創傷也將經絡損傷,導致經絡傳導功能受到很大影響,引起便秘。
1.4.2 臟腑功能失去平衡
1.4.2.1 腰椎術后使人體氣血功能失衡,五臟六腑功能紊亂,脾失健運,易并發腸脹氣、便秘。加上手術后臥床,活動少,擔心排便時會有疼痛感而不愿進食,氣機不舒,氣血生化乏源,臟腑失去營養,腸道肌肉收縮乏力。
1.4.2.2 肺的肅降失調有兩個原因,①脾胃生化失調,而致肺氣不足。②因為手術的功能性損傷,心生悲哀,耗損肺氣。肺氣肅降失調,引起大便秘結。
1.4.3 機體平衡狀態被破壞
因為經絡、臟腑功能受到損傷,氣血津液均失,機體正氣減弱,抗外邪的能力下降,六淫侵入或導致全身發熱,手術損傷筋骨皮肉脈絡,血瘀脈外產生瘀血,瘀血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瘀久致使大便閉而不出。同時排泄有很強的隱私性,患者對床上排便顧慮較多,盡量控制排便造成大便干結。
1.4.4 情志改變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完整統一的機體,疾病的發生發展與人的精神狀態有很大的關系。手術使患者產生害怕、憂郁、激動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引起全身氣機紊亂,同時耗氣傷津,陰虛火旺,使大便干結不出。
1.4.5 疼痛感強烈
術后術區疼痛使患者情緒急躁、焦慮,一方面,情志不舒可致腸腑氣機不暢,不能宣達,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不能下行而致大便秘結;另一方面,疼則氣結,氣郁化火,導致胃腸積熱、津液耗傷、腸導失潤而致便秘。
1.4.6 飲食失調
術后患者飲食不合理,食物過于精細,缺少粗纖維食物和水分,不注意蛋白質和纖維素、維生素補充,飲水減少,且食量相對減少很容易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大便不僅量少而且很堅硬,最后引起便秘。
術前充分全面準確評估患者的整體情況,定時對患者進行排便訓練,即每天早餐后按壓肛門刺激肛門括約肌,模擬排便過程進行排便訓練,重建排便機制,爭取重建與進餐相聯系的刺激反應性排便,逐步適應病室環境,建立床上排便的習慣[1]。手術之前盡量做到排空大小便。
2.2.1 指導患者練吐納法,就是吐故納新,以調節呼吸為主要內容。患者平躺、周圍環境盡量安靜、心情放輕松,閉目內視。吸氣時將自然地一股清氣被吸入,終止吸氣時再瞬間憋氣,然后慢慢呼出時腦中想著胃腸道一股力量垂直向下,將把大便向肛門推送,每段練習35次,1天練習3段。
2.2.2 叩擊穴位療法,主穴選取二間穴、大腸穴、小腸穴,可與三焦穴、肝穴、腎穴相配伍,雙側穴位交替,腹脹明顯加選天樞(雙側)。每次 3~5 min(約每穴點叩 60次),每日 2次。自我腹部按摩法:每晚睡前或早餐后30 min或在便前20 min進行,叮囑患者在腹部按摩之前排小便,即將手揉搓發熱之后,趁著溫度將手稍用力按于臍部,以臍為中心,順時方向揉按腹部,每次5~10 min,每天1~2次。鼓勵患者盡快下床走動,一定要臥床的患者也要在床上簡單活動筋骨,且應勤翻身。通過以上措施,達到舒經通絡,恢復胃腸功能,使大便按時并且順利的排出體外。
消除患者情緒顧慮,并盡量緩解或解除疼痛并加強飲食調護,以增加食欲。脾胃功能調理好,則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生成充沛,肺的輸布、肅降作用,大腸的傳導功能均正常,從而消除便秘的內在原因。
保持病房內安靜、整齊、整潔、溫度、濕度適宜。春冬避風寒,夏秋防暑熱燥,注意晝夜氣候變化,嚴防六淫外邪入侵,引起發熱現象。調理飲食,增加營養,提高正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于”。同時要創造隱蔽舒適的排便環境,排除患者顧慮的心理。
解釋術后便秘的弊端,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意識,使其積極配合。術前請恢復期患者現身說法,介紹經驗,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并告之憂思過度傷脾,脾氣結而不行,導致運化不利,不利于患者術后痊愈。醫護人員應該密切監護患者,鼓舞患者痊愈的信心,讓患者感到自己一直被大家關注和尊重,通過些情感護理,使患者放松心情,遠離緊張和不安的情緒。
腰椎術后舒適的體位是減輕患者疼痛的重要措施。必要時通過中醫辨證腹針療法,另外指導患者進食活血化瘀止痛之品,如田七丹參瘦肉湯等。
做好飲食計劃,早餐前半小時空腹溫服蜜糖水250 ml(蜜糖30 ml加溫開水220 ml),早餐后吃香蕉1根或蘋果1個,每天喝水2 000 ml(除術后當天),正餐每餐吃適量青菜(按醫院的分量即可),每餐米飯二兩。每天觀察飲食計劃的落實情況。推薦的蔬菜有韭菜、芹菜、蘿卜等;其他食物有蜂蜜、芝麻、銀耳、豬肉、魚、雞、雞蛋等;粥類有麻子蘇子粥、郁李仁粥等[2]。盡量做到色、香、味俱佳??茖W的飲食,既能預防便秘,又可以加速身體的痊愈。
觀察組術后順利排便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便秘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術后順利排便情況比較
腰椎手術后患者臥床期間排便適應性差與多種因素有關。傳統處理的方法是采用導瀉或灌腸通便,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按中醫的辨證護理,針對患者排便困難的相關因素,辨證分析后,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患者能無痛苦地順利排出大便,減少腰椎術后便秘的發生率,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目前,我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收到滿意效果。所以,用中醫的辨證護理預防腰椎術后的排便困難的問題,科學簡單而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1]王凌云,周清宏,余莉.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護理研究,2005,1(4):661-662.
[2]譚興貴.中醫藥膳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260-261.
[3]李開靜,何忠.中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