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萍
(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婦科,廣東珠海 519000)
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著床,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多見,是婦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宮外孕患者普遍來得急,病情危重,部分患者伴有陰道流血或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筆者通過對本院近一年收治的87例宮外孕患者進行過的術前心理分析和調查的總結,提出相關護理干預措施[1],現報道如下:
對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9月收治的87例確診為宮外孕且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術前心理分析和評估。87例患者中已婚已育47例,已婚未育28例,未婚未育12例;20歲以下2例,20~40歲81例,40歲以上4例;大學文化程度以上28例,高中文化程度13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6例;因失血性休克入院占32例;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者占20例,條件中等者占38例,條件較差者占29例;92%的患者表示希望進行術前心理護理。
1.2.1 調查方法
用訪問交流及問卷調查法和臨床癥狀,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就診原因、婚姻狀況、經濟情況、心理狀態、對疾病的認知和對護理的需求,及護理后對患者情況的觀察和交流等。
1.2.2 護理干預
1.2.2.1 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患者對外界刺激強度、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應付能力的評估,都受到個性的影響[1]。所以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病因等多方面個人因素進行考慮,采取適當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醫護服務。如討論中所述,對待已婚已育者,應重點解釋疾病本身的危害和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的安全性和對未來生活的影響因素等問題,而對已婚未育者應重點闡述宮外孕手術對未來生育的影響性小,并介紹宮外孕的病因及一般常識,以消除患者的焦慮,而對未婚者在詢問病史時注意語氣要和藹,不要大聲張揚,做好保密性措施[2]。同時,對由于害羞等情緒影響而隱瞞病史或其他必要的婚史、性交史、停經史等的患者,要及時有效地消除負面情緒,闡述信息的重要性,來引導患者提供信息。對病情危急出血性休克的患者,還要配合醫師進行搶救、治療等一系列過程,并時刻注意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態度熱情,從語言表情上將患者當作親人,一言一行都要表現出充分的信心,護士要同情患者,尊重她們,理解她們難以言表的苦衷,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有安全感。
1.2.2.2 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由于大部分患者對宮外孕病情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患者連自己懷孕了也不知道,所以導致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時就診,延誤病情。因此在手術前,護理人員應當了解患者心理波動及其對手術的顧慮,針對性地做好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詳細解釋患者心中的疑慮,且注意語言的表達,內容盡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理解,必要時也可把手術的方式、過程、時間等告知患者,使其在思想上有一個充分的準備過程,放下心理負擔,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
1.2.2.3 實行人性化護理,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異位妊娠是婦科的常見疾病,近十多年來,與生殖器感染一樣呈逐步上升趨勢[3],嚴重威脅婦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有些是未婚或已婚未育的患者,擔心手術的安全和術后出現不良后果,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考慮患者所面臨的心理壓力及理解患者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盡量排解其負面心理效應,保持自尊,并通過交流使患者講出引起焦慮、恐懼的原因并充分表達出來,并為其進行分析,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從而增強護患間的信任,消除距離感和冷漠感。對未婚先孕患者,要尊重她們的隱私,做到對她們不歧視、不冷淡,不做容易引起其誤會的舉動,對她們的遭遇給予同情與關注,另外還可通過讓同室正在康復或已康復的病友現身說法,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及手術醫生的信任,在病房內營造一種積極的氛圍,讓患者能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
1.2.2.4 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氛圍,減少外界壓力。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支持力量與穩定患者的情緒密切相關。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在關注患者的同時,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與家屬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護患關系,用誠懇、熱情的服務態度,取得家屬的信任,對家屬的痛苦和焦慮給予關心和理解,采取傾聽、解釋、指導的方法,解除其憂慮,避免對患者不良刺激,積極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多給予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4]。尤其是未婚先育的病例,患者心理非常敏感和脆弱,不愿面對現實,需要醫護人員與家屬共同的努力來排解和消除負面情緒效應。因此,對于急診宮外孕患者,在工作中除了對患者實施高質量的護理外,還應重視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爭取家屬和社會的支持,幫助患者正視現實,樹立信心,緩和緊張恐懼情緒,保證手術順利完成,使患者轉危為安[5]。
經過護理干預措施后,大部分患者心理狀況好轉,不再受負面情緒控制。約90%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積極配合醫師,87例患者中有83例成功完成手術并按時出院,另外4例由于身體原因在繼續住院觀察1個月后方離開我院。結果見表1。

表1 87例宮外孕患者術前典型心理表現統計[n(%)]
宮外孕患者術前出現焦慮與抑郁狀態的相關因素:對疾病的認知缺乏;害怕疼痛;疾病突發對患者生命的威脅;手術治療對生育的影響;擔心經濟負擔等。在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已婚已育者相對心態比較平和,只是由于部分患者對疾病本身缺乏認知,及對于疾病對生命安全的威脅及經濟原因造成的恐懼和憂慮情況較多;已婚未育者則更多地擔心是否還有生育能力及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導致除了恐懼和憂慮外還表現出羞愧和焦慮的心理狀態;而未婚未育者由于情況特殊,心理壓力巨大,除了對疾病本身的擔心之外,更多的是對生活本身的擔憂和對身邊人的態度的敏感,例如家庭的態度,男友的態度,包括護理人員的態度都可能造成患者心理狀態的劇烈變化,比較難以控制。因此,通過對宮外孕手術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評估,并與患者家屬加強溝通,一起配合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并通過各種護理手段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效應,減少患者壓力,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這些既是醫療護理工作者的責任又是我們的義務,需要我們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為患者提供幫助和服務。
[1]王文蘭,朱梅紅.眼科患者術前焦慮水平與情感需求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7):74.
[2]方澤瓊.對未婚宮外孕患者的心理分析和護理干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9):714-715.
[3]石一復.異位妊娠的病因與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4):196.
[4]蔡建麗.宮外孕患者的心理護理[J].國際醫療衛生導報,2002,(4):93.
[5]陳偉月,李秀鳳,陳進蓮,等.家屬行為對宮外孕患者術前心理的影響及對策[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