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月紅
【摘要】為了通過音樂課來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必須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調動一切手段,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和鞏固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趣變成一生的志趣,促進他們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質量;培養興趣;健康發展
2002年,國家新課程標準的正式頒布實施,吹響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在這一點上,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作為音樂教師應始終致力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學的更好更活,而且使他們富有自信心、責任心和創造精神。教師運用興趣教學方法,全面構思精心設計,對課中要素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安排,使其密切聯系,互相促進,有利于提高課的整體功能和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精心設計導語,誘發美感增加情趣。一個好的導言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培養同學們正確的鑒賞能力,達到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目的,以插圖導入、故事導入、錄音導入、笑話導入等多種形式的導入,總能給學生以新鮮感,會博得他們的喜愛,而產生學習的契機。如在教學《插秧歌》時,有些同學根本沒有見過插秧這種勞動形式,對插秧一無所知,僅靠書本上的插圖是不夠的。因此在學習歌曲之前,先播放一段插秧的勞動場面,使學生對插秧的季節、速度以及農民勞動的氣氛有認識和了解,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學習歌曲時,他們就很感興趣,并能在歌曲的速度和情感處理上把握的很好,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美。
一個好的導語是能抓住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的。正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著名觀點,闡明教師的作用是引導、鼓勵、啟發,這也是導語精髓之所在,也是我們教師所要追求的。
其次,組織好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激發興趣。現在的教學目的是感知音樂美、表現音樂美。對于視唱、節奏、發聲練習這些“雙基”內容要求適當淡化。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內容又很枯燥,那么教師應如何使之活起來,讓學生愛學易于接受,并在“雙基”教育中也發現音樂的協調美和理性美呢?
(1)視唱教學專業性很強所需時間長又枯燥,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口琴帶入課堂,視唱與練耳同時進行,讓學生動眼識譜、動手演奏、動口唱歌、動腦思索,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學起來都非常起勁。
(2)節奏練習我們可以引用奧爾夫的教學法,把節奏與語音結合起來,邊歌唱邊擊打,還可在班內同時擊打三部節奏,增強學生的節奏感、聽覺能力和協調能力。視唱能力和節奏感的培養,即使是噪音素質不太好的同學,也可以把這兩種素質鍛煉得非常好,這也激發了自認為噪音條件不好的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3)發聲訓練是對學生歌唱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可是單純的發聲練習枯燥、呆板不易領悟。若采用形象化的文字語言和音樂語言,誘發同學們的情感,歌唱技能、技巧就會得到很好的訓練.如發聲練習中的氣息保持,比喻成一個灌氣的足球,氣滿有彈性才能踢得遠、踢得高。歌唱氣息只有保持住,才能做到聲音要有感性發生。要求呼吸的處理,告訴同學們吸氣要像聞花香一樣,要深吸,吸得滿,呼氣要均勻,像吹蠟燭一樣,火苗總讓它向一側傾斜,不能跳動。這樣使本來枯燥的發聲、氣息練習,變的生動有趣。
(4)歌曲教學突出美育功能。在學習歌曲《七色光》時,我先找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然后讓大家思考“太陽給我們帶來的氣色光彩都代表了什么?”所有同學都都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討論片刻后各抒己見,有的說七色光代表祖國代表黨對我們的關懷,使我們健康成長……有的說七色光代表老師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同學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發現了生活中“愛”的存在。學過幾遍歌曲后,我又對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明天你們要怎樣創造七彩世界?”這下同學們的興趣更濃了,有的男生說七彩世界需要和平,我要做一名綠色軍人……有的說七彩世界中我愿做一名白衣天使,使人們遠離病魔困擾……直到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的想法還沒有表達完。雖然他們沒有說完,但我知道在這一節課中同學們都明白了,在接受別人關懷的同時也要對別人付出自己的愛。他們都感受到了一種美——心靈美。
最后,欣賞教學是非常有趣的課程,它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能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語言的魅力,和音樂豐富的表現力。要使學生能對音樂有所感知,光憑學生聽和老師講解時不夠的,若在能配上相應的電教手段,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同時感受那樣會事半功倍。如在欣賞《瑤族舞曲》時,教師首先對音樂的背景作簡要介紹,隨后在聽樂曲時,學生邊聽,邊觀看教師制作出的電腦課件,隨著音樂的起伏,場面的熱烈,電視上顯示出相應的畫面,使學生無論在聽覺和視覺上都能感受到樂曲情緒上的變化,全身心投入曲中,并能深刻的領悟到樂曲所表達的意境。
課堂教學的優化,涉及教學活動的許多方面,因此也要求教師必須圍繞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處理好各方面關系才能真正做到優質高效。
德國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是人自發的需要,音樂是手段,育人才是最根本的”。作為當代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調動一切手段,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和鞏固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趣變成一生的志趣,促進他們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