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律


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出名、希望被關注,外向的茅侃侃更不例外。
“浮云,都是浮云。”和成名時一樣,茅侃侃這位“混世魔娃”盡管已經到了奔三的年紀,依然還是口無遮攔。
但回頭看看2005年那個總投資3億的真人實景游戲項目Majoy,以及因此而將初中文憑的他迅速捧為青年偶像的媒體熱潮,其實真的挺“浮云”的。
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出名、希望被關注,外向的茅侃侃更不例外,“當時感覺非常好,沒有任何準備一切就突如其來,莫名其妙就有了,就被炒成那樣了,但現在想想沒什么意義”。
“被創業”的煩惱
自稱不喝咖啡會很難受的茅侃侃,剛把廈門的朋友接過來,就邀到了北四環某酒店的咖啡廳里談合作。當然,他總愛把合作這碼事的前因強調為玩,“昨天才從廈門回來,本來真的是去度假散心的,但和這伙廈門朋友聊開了,決定在新項目上合股,他們也就跟來北京繼續聊”。
5年前,茅侃侃和一個曾有合作的國企老板,在石景山籌備做定位游戲,將傳統的電腦網絡游戲或單機游戲方式挪到現實中,通過手機或PDA這樣的移動終端整合后臺技術,制造數字化的真人實景游戲。這個在別人眼里不過是“高級點的真人CS”項目,在國企體制下,緩慢地發展到2007年下半年時,傳來“噩耗”——為配合奧運會,跟石景山區簽的那塊主題體驗區變成了停車場,就是著名的國際雕塑公園。
今年在國外,成功運用了LBS(基于位置服務)技術的Foursquare這個足跡網站非常紅火,網站通過移動運營商獲取終端用戶位置,比如在某商城和星巴克,并提供相應線下增值服務。石景山的項目雖然黃了,但之前為項目開發的城市定位服務技術則是成熟的。茅侃侃在與廈門朋友討論后,決定用時髦的LBS來做時髦的團購,到達一家酒吧的素不相識的顧客,通過他們的新項目平臺Checkin,到達一定數量后,就集體獲得一定折扣。
茅侃侃熱衷的還是技術和開發。雖說他在22歲前,就把技術、銷售、管理、包裝和推廣摸了個遍,但直到今天才明白自己天生就是做開發的,完全做不了營銷的事。他說:“能噴、愛玩和能把東西賣出去是兩碼事。”
熱鬧過一陣的Majoy官網早關了,實景游戲沒搞成,反倒成了設備供應商。技術研發初期畢竟做完了,就有激光槍部分產品可以銷售,于是就開始去賣所謂真人CS的東西。媒體那陣的炒作幫過小忙,茅侃侃每天接到100多個加盟電話,但便宜了加盟商,比如沈陽一個老板,免費的廣告效應,讓他幾年來賣了幾萬套設備,而茅侃侃公司的設備由于成本過高,只出手幾千套。
回想起來,茅侃侃認為自己是“被創業”,向往給人打工的生活。“我高中退學后就工作了,一直是起床后別人給我發錢,感覺挺好的;這幾年一起床我給別人發錢,特別痛苦。”
在他看來,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未必非得是管公司的人,自己好好當個CTO(技術總監)就挺好,“我不是個做老板的料,下個月我的新書發布,里面也是這么寫的”。
石景山的實景游戲漸漸沒聲音了,網絡上、貼吧里也就充滿了對茅侃侃的質疑。對質疑其能力的,茅侃侃反倒高興,“這還證明他給我臉,關注我,我又不是人民幣,不可能人人都喜歡,在中國來講,大把大把賺到錢那就OK,遇到問題,人家有質疑再正常不過”;對猜測其家庭背景的,茅侃侃苦笑:“假的,還有說茅道臨是我叔叔,扯淡,找到個姓茅的不容易嘛。”
“麥霸”的玩樂人生
5年前,媒體中的茅侃侃,是一則生動的創富故事。是故事就有演繹,就有編造,“至少我身家3億這事肯定是假的,我要真有3億,紀委早給我抓走蹲大號了,在國企窮死了,怎么可能那個數”。
現實里的茅侃侃,是有房有車有錢貪玩卻也能說能練的年輕人。不久前,他曾在一次公共論壇上,拉攏潘石屹來摻和自己的真人實景游戲項目,并開玩笑抱怨自己現在還住不上房,“不過,和任志強的國企一樣,他公司有錢和他有錢是兩回事,讓他自己多掏點錢買兩套房試試,還不如普通炒房人呢”。
他平時常常開著輛奧迪A4四處轉悠,但因常在夜店喝大,只好選擇坐車。
茅侃侃的生活中,完全不存在固定的作息,睡起來就帶著大家搞開發,在年底產品需要推出預覽版前加緊干活,并為將來的發展提前儲備一些人力和物力資源。
工作一結束,他就拉著朋友奔向夜店,“特別愛唱K,絕對的麥霸,一屋子的人都不用唱了,光聽我通殺了,民歌我都能唱,但也不能說驕奢淫逸吧,喝酒唱歌而已”,旁邊的廈門朋友前天晚上還被他帶到工體VIX。茅侃侃很喜歡VIX,因為上一個談了3年之久的女朋友就是在那認識的。
回家后,要是還沒喝醉,就開始看碟。茅侃侃愛攢DVD,只要是個片子都會買,但會挑著來看。“我喜歡看心理變態的、禁片、cult片,陰暗的看得特別多,我比較信五行和八卦,我本身火太旺,需要陰氣的東西來壓。”在他決定下半年進軍網絡前,信這個的朋友帶茅侃侃去算了一卦,水命。
“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和搭幫過日子的事兒,而創業是上到關心公司發展,下到關心員工生活的事,其細致程度和瑣碎程度勝過婚姻。”這是茅侃侃寫在博客上的第一條名言。這其實也是他即將推出的新書《像戀愛一樣工作》中的內容,“摘出來先丟到網上看看會不會挨罵,丟人的話就趕快讓出版社改”。
茅侃侃的確很愛寫書,即便眼前首要任務是年底要上線的產品,他還是想先把書賣好,“那產品技術門檻太低,不敢說,要不別人又說我瞎忽悠,等著把這書賣好再寫小說,現在寫小說肯定沒人看,大家都等著我說怎么創業怎么戀愛”。
《像戀愛一樣工作》,并不是印有茅侃侃三個字的第一本書,早前還有一本《侃侃創業(21歲億萬富翁的成長)》,作者是別人,“我還想告他呢,都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來了,寫得不好,就拼在一起意淫一下”。
只上完高一,沒考試就選擇退學的茅侃侃,卻總還惦記著同學的好。他的初中出來了很多公務員,茅侃侃就老跟他們說:“哥們以后過不下去就指望你們了,你們趕緊升官啊,別站錯隊就行。”
在他看來,那時的同學最純粹,幫起忙來沒廢話,這是他唯一念叨的學校教育的好處。朝九晚五的同學們難免會羨慕混出來的茅侃侃,“可他們光看到賊吃肉沒看過賊挨打,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虛的,都是浮云,我爸又不是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