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鐘

這是中國乳企第一次站到了世界盛事的舞臺上,展示中國的魅力。
當歷史的鐘擺擺進了2010年,這一年,注定以世博為名。
回望世博,百花齊放于上海,不同的國籍,相同的舞臺,世博與東方文明古國在中國的上海灘碰撞出了最激情的火花。中國各行業中最具實力的企業,也懷揣各自的世博夢想,秉承“一起來精彩”的口號,向世界展示了蓬勃發展的中國企業“激情、活力、創新、挑戰”的一面。
早在2005年,伊利即代表整個中國乳業,以其優質的全線產品、專業的服務團隊和卓越的經營理念,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通過了全球最高標準的檢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標準,為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這是中國乳企第一次站到了世界盛事的舞臺上,展示中國的魅力。而伊利的成功也為中國本土的企業取得了寶貴的經驗。2010年,伊利再次征服世界,歷時184天的上海世博會,是一場嶄新的考驗和淬煉,而經過這場最長國際盛事洗禮的伊利,無論是產品品質、服務理念還是品牌影響力,都獲得了質的飛躍,得到了來自全球各地廣大游客的認可和盛贊,同樣,伊利也因為積極服務國際盛事,在國際化道路上,再次邁出了一大步。
“世博牛奶”的中國式味道
如果說,在幾年前的奧運賽場上,是中國企業在世界面前的初演,那么,本屆世博會則為中國企業打開了一扇可以系統、全面展示自我的大門。
世博大幕已落,據有效數據顯示,本屆世博會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屆世博會,同時也是消耗乳制品最多的一屆世博會,而乳制品的供應商,來自中國。
作為唯一一家同時符合奧運及世博標準、先后為奧運會及世博會提供乳制品的中國企業,伊利攜旗下全線產品為7000多萬中外游客送來了中國大草原的問候與關愛。綠色、健康的品質,清新、溫馨的服務。開園前三天,即創下了日均銷售10萬包的紀錄,來自中國的伊利乳制品,在世博園內,成為了全世界的世博游客接觸中國制造最直觀的體驗。
為了更好地服務世博,早在2009年與世博簽約之時開始,伊利即為全部的“世博牛奶”換上了具有濃郁世界民族特色的“世博服裝”,充滿了異域情調和風情,讓人們在流連于世博精彩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味蕾上的無窮回味。這也是伊利的世博牛奶極大地帶動了華東市場、熱銷華東,其“中國乳業代表”形象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由于對人類健康和體育事業的長期關注,同時也因為對自身品質和服務質量不斷突破和提升的經營理念,近日,伊利再次扛起“奧運公民”大旗,突破連續8年助力中國體育代表團備戰世界頂級賽事的紀錄,繼續助力中國運動健兒征戰即將開幕的廣州亞運會、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等世界級體育賽事,為奧利匹克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資本層面也對伊利在世博園的熱銷給予了最有利的回饋:據伊利發布的2010年三季報顯示,伊利股份2010年1-9月的營業總收入達到235.25億元,同比增長22%。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數字已經超越伊利2008年奧運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的總和,再次創造了中國乳業發展的歷史新紀錄。
“伊利藍”的中國式友好
如果說伊利的產品成為了世界游客認知中國制造的最直接的媒介,那么,分布在世博園內近千名“伊利藍”的世博志愿者們則為中國制造贏得了尊重。
為期184天、服務7000多萬中外世博游客,數千名世博志愿者,當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上海世博5.28的平方公里,正是園內的志愿者們,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在這里,收獲得了快樂、沉積了感動。
“微笑世博”,是上海留給世界的中國式友好;“微笑服務”,是伊利帶給中外游客的甜蜜印象。而“伊利藍”們招牌的溫馨服務,也使伊利的“世博牛奶”成為了世博園內最受歡迎的產品。
據數據統計,在國慶七天長假期間,伊利世博產品僅冷飲累計銷售就高達200多萬支,問鼎世博園餐飲業消費之冠。這意味著,平均每3個世博游客中就有2個在品嘗伊利的世博冷飲。同時,為了滿足酸奶、冷飲對保存環境的較高要求,世博早期,伊利即采用創新銷售方式,在移動售賣車上引入了保溫系統,不斷完善物流渠道,保障了廣大中外游客對伊利世博牛奶產品的需求。
同時,經過184天的奮戰,“伊利藍”們也創下了“零投訴”的服務紀錄。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在問到伊利印象的時候,很多外國游客毫不猶豫地對著記者的鏡頭豎起了大拇指。
綠色產業鏈:中國式可持續發展
如果說中國企業借助世博,讓自己的品牌和服務得到了世界的認知和認可,那么,世博帶給中國企業的更多的則是理念上的改變和升級。那就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綠色、低碳”是本屆世博會的主題之一,也是亮點所在。這是世博160多年歷史上,第一次以“綠色、環保”為主題,這符合時下社會大環境的需求,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深度聚焦,同時也成為了此次世博局選擇合作企業的標準之一。
“正是由于多年來在綠色、環保事業上的孜孜追求,讓我們了解了伊利;也正是因為‘綠色產業鏈的發展理念與世博‘綠色、低碳的主題高度契合,讓我們選擇了伊利。”世博局負責人如是說。
據悉,“綠色產業鏈”是中國乳業歷史上第一次用企業的經營思路引領推動行業共治的發展戰略。核心內容是由領軍企業向整個行業全面延伸綠色理念,確立綠色標準,生產綠色產品,最終推動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實現共同的綠色發展。作為世博企業,在綠色世博的大背景下,伊利集團數十年來始終堅持以傳播綠色理念為己任,在行業內首倡綠色產業鏈,率先舉起了綠色發展的大旗,掀起中國乳業的綠色風潮。
從為世博園提供綠色、環保的“世博牛奶”,到將廢舊的牛奶盒制成環保桌椅成為世博園內一道特色的風景;從參建世博歷史上第一個殘障人士館生命陽光館,到獨自籌建了數十個世博歷史上第一個有專人服務的母嬰服務中心;從在育樂灣的伊利牧場里為小朋友們講解綠色理念,到在新浪微博上創建首個由企業打造的以“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綠色公益微博平臺——“綠社會”,更廣泛的傳播綠色、分享綠色,并以此平臺開展了“伊利帶你看世博——發現世博之綠”系列活動,伊利的綠色理念借助世博得到了最廣泛的發揚。
“向外看”:中國企業的世界視野
營銷專家段傳敏曾斷言:奧運后下一輪中國企業品牌營銷的煙花綻放,是2010年世博會——因為世博不僅是國家高度重視的世界博覽會,也是中國企業實現騰飛,與世界接軌的盛事。牽手世博不僅能使企業自身的產品、品牌、理念得到錘煉和提升,更能開闊中國企業的視野,讓中國企業“向外看”。
當中國企業品牌營銷的煙花落幕在金秋十月,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制造在世界面前的華麗上演。聯想、伊利、騰訊網,從傳統行業到新興產業,中國,已絕不僅僅是那個只擅長提供剩余勞動力的國度,而是一個欣欣向榮,產業鏈完善,有強大競爭力的中國!
賽迪顧問高級咨詢師表示,企業絕對不會因為和世博攜手一次而一躍成為國際一流品牌。同樣,通過服務世博,讓自己的品質、服務、理念達到國際水準,這或許是中國企業觸碰世博之后最寶貴的經歷和財富。
剛剛閉幕的世博,對于伊利這樣的中國企業來講,似乎僅僅是另外一場競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