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娟 周玉英 袁小英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組病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早期主要表現為近記憶減退,晚期隨著智能的全面減退嚴重影響個人生活自理能力,繼而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如何有效地延緩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智能衰退,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為此,筆者對我院住院的 68例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在患者的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對象 為 2008年 6月~ 2009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 (CCM D-3)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年齡 <65歲,病程1~ 2年,排除血管性癡呆、腦部其他病變引起的癡呆、老年性抑郁、嚴重智能障礙者。共收集 68例,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男 14例,女 20例,平均年齡 62.76± 3.85歲,平均病程 1.56± 0.72年 ,MM SE評分平均 12.75±3.25分;對照組:男 16例 ,女 18例 ,平均年齡 63.83± 1.85歲 ,平均病程 1.82± 0.26年,MM SE評分平均 11.55±3.64分。兩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上述各項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 方法
1.2.1 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1.2.1.1 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團隊 成員包括責任護士、主管醫生和一些有一定治療經驗的患者。所有團隊成員都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內涵,認識到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是治療、自我管理的主要承擔者,而醫護人員幫助他們實施自我管理。建立相應的健康檔案,詳細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生活方式、自我管理現狀、病情現狀。同時記錄患者的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說明自我管理的概念、目的、意義及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提供通過自我管理使疾病生活質量康復的實例。
1.2.1.2 制定自我管理教育處方 根據患者的自我管理現狀,結合循證護理理論,制定個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處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和處理問題的技巧技能兩部分。疾病相關知識方面:每周組織集體授課 1次 ,由主管醫生負責講解。講解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的臨床表現、抗精神病藥物的有關知識、如何正確使用藥物、如何識別早期癥狀,如何運用所學技能進行有效溝通,如何進行社會應對技巧等;技能訓練方面包括:①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按時起床、洗漱、更換衣服、整理床鋪等,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打飯、掃地等,訓練患者自己辨認蔬菜卡片,如白菜、蘿卜、米飯等,如果辨認正確,可以得到獎勵卡片(此卡片可用于病區商店中的各種消費)。護士每天詢問患者當天的日期、具體時間、天氣情況、家庭電話號碼、住址、回答正確可以得到獎勵卡片。該項訓練由 2名專門的護士進行,每天 1次 ,每次持續 30分鐘;②社交基本技能訓練:組織患者進行繪畫、游戲、唱歌等活動,設置模擬電話游戲(即由患者模擬給家人打電話),由工作人員組織角色扮演,模擬走親訪友和家庭內交流,游戲中患者會得到獎勵卡片作為鼓勵。該項訓練由 2名專門的護士進行,每天 1次,每次持續 60~90分鐘;③模擬回憶訓練:以患者喜歡的照片、飾物為道具,鼓勵患者講敘自己的過去。由患者講敘過去 1周都做了哪些事情,家屬給與一定的提醒和鼓勵,使其自身確實感受到“我能行 ,我會做”,無論對錯均予以表揚 ,只要能夠表達就可以得到獎勵卡片。該項訓練由 2名護士、家屬、患者一起,每周組織 1次,每次 2小時。而對照組采用老年精神科常規護理方法,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幫助處理日常生活,協助進食,限制患者獨自活動,協助患者確認現實環境,做好患者環境和物品的管理,治療和處理患者軀體不適。
1.2.2 評價方法 采用生活量表指數評定量表[1]進行評定,比較干預前后評分變化。量表內容包括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五方面,評分與生活質量正相關。由經過系統培訓的護師進行評定,評定者間一致性檢驗 Kappa值為 0.81。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2]評價干預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變情況。ADL由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兩部分組成,共 20項。每項評分標準:可以自己做 1分;有些困難 2分;需要幫助 3分;根本沒法做 4分。該量表由經過培訓的護師進行評定,評定者間一致性檢驗 Kappa值為0.79。
兩組患者分別在干預前后和干預后 3個月、6個月進行生活量表和 ADL的測評。
1.3 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 SPSS 15.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 6個月后,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低于同期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 (P均 <0.05),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注:同組間與干預前相比較,* P<0.05,**P<0.01;同期間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下同
研 究 組對 照 組項 目 干預前 干預 3月后 干預 6月后 干預前 干預 3月后 干預6月后身體功能 1.58± 0.47 2.01± 0.48 2.86± 0.54* 1.58± 0.41 1.78± 0.42 1.82± 0.37角色功能 1.28± 0.34 1.82± 0.37 2.54± 0.28* 1.32± 0.28 1.25± 0.28 1.54± 0.34情緒功能 1.38±0.41 2.68±0.68*△ 2.97±0.54**△ 1.43±0.42 1.62±0.28 1.72±0.24社會功能 1.18±0.32 2.34±0.34*△ 2.86±0.54**△ 1.03±0.24 1.15±0.34 1.25±0.29總體質量 3.51±1.08 5.48±1.46*△ 5.87±1.54**△ 3.37±1.14 3.52±0.98 3.78±1.01
2.2 兩組患者日常行為能力的改善情況比較 干預 3個月和 6個月后,以 ADL評分作為檢測工具 ,研究組行為能力的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 (P<0.05),見表 2。與入組前比較,兩組在干預 6個月后的日常生活行為能力改善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ADL評分比較(n=34,±s)

表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ADL評分比較(n=34,±s)
組 別 干預前 干預 3月后 干預 6月后研究組 19.24± 6.24 14.78± 5.37* 10.37± 6.78** △對照組 18.74± 5.78 16.72± 5.78 16.34± 3.78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隨著病程的進展呈現難以逆轉的損害,若得不到悉心照顧[3]和護理干預[4],患者的生存期會明顯縮短,加強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護理是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有研究表明[5],尤其在疾病的早期,有效的護理干預更能有效地延緩疾病的病程,對生活質量更能有所提高。美國護理學家 Orem認為,個人對維護自己的健康負有直接的責任,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人是行為的主體,個人完全可以通過自我管理來達到疾病康復的目的[6]。根據自我理論,并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本身特點,我們制定了可行的早期自我管理教育,旨在通過評價自我管理教育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探求盡早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行為功能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
結果顯示,研究組在干預 3個月及 6個月后,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低于同期對照組,有其表現在情緒功能和社會功能方面。此可能歸咎于醫務人員及照顧護士不斷地、循序漸進地講解疾病有關表現,如何正確運用所學技能進行有效溝通,如何進行社會應對技巧等理論學習,讓患者首先對陌生環境無畏懼感,在此過程中部分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增強了信心 ,調控了自身情緒,有文獻報道[7],自利行為能力是個體適應社會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是社會功能的一個多為變量。
結果顯示 ,研究組在干預 3個月和 6個月后日常生活行為能力的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有研究表明[8],認知功能是人腦通過感知覺、記憶、思維等過程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征、聯系或關系的心理過程,也就是識別和恰當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它取決于復雜的相互聯結神經網絡的功能,此種功能可以通過不斷強化學習而繼而改善認知功能,我們運用此種理論,對研究組嚴格執行生活能力訓練,模擬家庭社交基本技能訓練,模擬回憶訓練,按計劃定期實施,結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和行為能力都明顯優于接受一般護理的患者,在此過程中我們還給與正性刺激作用,極力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
本研究實施過程中,由于護理上加大了對患者的關注和訓練,增加護士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使得護患之間的關系明顯優于普通護理模式,得到家屬的高度評價,醫療糾紛明顯減少。有利于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有效防范了一些醫療意外。不過研究實施時半度較大,費時較長,需要護士更多的耐性。總之,自我管理教育訓練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5],可延緩患者記憶力衰退和延緩自理能力的喪失,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值得老年科醫護人員的共同關注。
[1]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60-68
[2]韓學青,馮峰,陳建,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輔助診斷癡呆值的界定[J].中國臨床康復,2005,37(9):13-15
[3]曹利琴,陳曉芳,黃小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護理難點與對策[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6,27(1):70-71
[4]Bugener S C,Buetiner L,Buckwalter K,et,al.Evidence supporling nuri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persons in early stage Alzheimer's disease(AD)[J].JN HA,2008,12(1):18-21
[5]王湘,鄧瑞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護理模式的國內外比較及其啟示[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44-46
[6]楊延忠,李智巧,黃麗.自我管理理論和方法對現代護理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906-908
[7]張麗,于慧麗,陳景清,等.家庭教育前后精神分裂癥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為的研究 [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495-497
[8]孫仕友,張培琰.精神分裂癥病人認知功能障礙及其治療 [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