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尼峰 李 青
誰都以為景德鎮已過了主汛期。從各方的監視顯示分析看,7月14號是景德鎮防汛抗洪的最后期限。人們普遍認為,景德鎮可能將由防汛轉入抗旱。景德鎮臺新聞中心也提前布置了“戰高溫”的各項選題。
7月14號下午,景德鎮驟然烏云密布,天空瞬時刮起了大風下起了暴雨,城區路面到處是積水。這一天下午到當天晚上,景德鎮召開的緊急防汛會議一個接著一個。全市關注汛期的普通群眾也從各方打聽到,景德鎮將于深夜或者凌晨迎來洪峰,低洼地段還可能嚴重被淹。但是大家得到的都是小道消息,第二天會不會持續暴風雨,普通百姓似乎或多或少存有僥幸心理,因為進入主汛期以來,天氣預報每一次預報景德鎮有暴雨,可瓷都大地依舊暴曬難忍。至少連續三次,天氣預報和景德鎮民眾開了一個個玩笑。
夏日清晨5點本已天亮,但7月15號的5點感覺就像黑夜,電閃雷鳴,遲來的暴風雨猛然吵醒了每一個沉睡的人。當天的暴風雨牽動著新聞中心所有編輯記者的心?;蛟S是新聞職業的敏感,8點之前,14名記者相繼趕至臺里。8點10分,我們接到采訪通知,市委宣傳部領導要到發射塔視察,中心決定由記者程桯負責跟隨采訪。9點40左右,程桯全身淋濕回來,向主任匯報,他不能寫剛剛的稿子了,現在馬上要趕到浮梁采訪,那邊的災情很嚴重。撂下這一句話,程桯隨身攜帶三盤帶子立即趕赴全市災情最嚴重的浮梁縣黃壇鄉南溪村。

出發之時,暴雨如注。一路上,一塊塊農田、一個個村莊被淹,一條條河流猛漲。到下午6點,在浮梁重災區,程桯拍攝了大量軍民抗洪搶險的珍貴素材。考慮到天色已晚,救援有危險,大家正準備撤離。這時,當地一名副鄉長急匆匆地跑到救援隊伍面前說,村莊里還有人,如果不救他們,他們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考慮再三,救援隊伍最終決定再試一試。程桯也堅決申請到現場去。大家準備了一艘沖鋒舟,推選了三名預備役民兵和一名熟悉地形的向導,包括程桯在內一共五人又踏上了救援征程。
坐上沖鋒舟,程桯就開始專注拍攝,生怕錯失每一個需要拍攝的場景。行駛了十分鐘,沖鋒舟突然熄火。誰也沒來得及通知誰,失去控制的小船意外撞橋翻船,程桯和三名預備役民兵瞬時掉入深水中。唯有向導反應快,他在剎那間雙手抓住了橋墩。洪水滾滾而來,暴雨下個不停,天色越來越黑,不識水性的程桯越沖越遠……
一名電視臺記者和三名抗洪搶險戰士被洪水沖走了!這個消息在7月15號晚上8點景德鎮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突然宣布,參會人員頓時神情凝重。因為在此之前,百名當地干部群眾已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搜救,最終無功而返。當時,景德鎮市主要領導和浮梁縣當地干部已作了最壞的打算。當晚,浮梁縣黨政領導緊急調集了全縣能調動的所有救援人員在沿線全力搜救四名失蹤人員。
幾經周折,當晚10點15分,奇跡發生了!在離翻船地點十多公里的三龍鄉河面,救援人員借助微弱的燈光發現四個幸運的人抱住一顆倒下的樹漂浮在水面上,走近看,確定是落水的四名人員。此時,不識水性的程桯在激流中已經浸泡了三個半小時。得救上岸后的程桯第一件事就是和焦急等候的同事忘情相抱,此情此景,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當時,程桯說的第一句話是:真遺憾,我沒保護好拍的新聞素材,這里面有好多我精心拍攝的經典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