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隱白穴治月經過多
我朋友的女兒有月經過多的表現,她接受艾灸隱白穴治療后,癥狀有了很大的好轉。隱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內側,距趾甲角0.1寸(編者注:患者中指上第一節為1寸)許,左右各一。方法:把艾條的一頭點燃后,懸于一側隱白穴上方1.5厘米處,每次懸空灸15~20分鐘,以隱白穴周圍皮色轉紅有熱感為止。先灸一側,然后灸另一側。每日可灸三四次,待血崩停止后可再繼續灸一兩天,使療效更為鞏固。此法第1次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家人在旁邊學習。以后就可由家人操作。
四川自貢 周建
中醫認為,月經過多的主要原因是沖任兩脈不固,臟腑失調。因此在治療上應著重補肝健脾益腎,調養沖任,其中又以健脾最為重要。隱白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按照經絡學說的原理,刺激隱白穴有健脾統血,補中益氣的功效。艾灸隱白穴時,患者常常會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繃緊拘急感或空虛感消失,心情也隨之開朗,經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顯減少。
(點評者:安徽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 劉瑩)
穴位貼藥降血壓
我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壓史,一直遵醫囑在吃降壓藥,但上個月因為家事繁忙,血壓控制得不夠理想,偶有眩暈、頭痛的表現。這時,一位中醫朋友給我做了一次穴位貼藥治療,我做了一個療程后,身體舒服了很多。方法如下:牛膝、川芎、三棱各50克,混合后研成細末,置干燥處備用。在貼藥時,必須取仰臥位,用酒精棉球將神闕穴(肚臍)擦干凈,取藥末5~10克放在穴位上,使藥物伏貼穩妥,再用香桂活血膏或紗布和膠布固定,保持3~4天,10次為1個療程。
遼寧本溪 張石
以上穴位貼藥中的藥具有益肝補腎、活血通絡作用。就目前得到的臨床資料而言,穴位貼藥對病程較短的早中期高血壓患者療效最好,對嚴重的高血壓病也能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一般患者經過一兩個療程治療后,頭痛、眩暈、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癥狀便減輕或消失,血壓明顯下降并逐步穩定。部分伴有血脂異常的患者,血脂可恢復正常,同時還有較好的減肥功效。
(點評者:安徽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 劉瑩)
高良姜肉桂方治胃痛
我妻子有胃痛的毛病,特別是受涼后最容易發生。今年上半年有為朋友推薦了一個方子,我們使用后效果非常好。方子如下:高良姜、陳皮各6克,肉桂、砂仁各3克,水煎取汁,每日3次。
廣西南寧 陳靈
此方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辨證屬寒邪內阻的胃痛、腹痛,即脘腹冷痛脹滿者。方中高良姜味辛性熱,散寒止痛,是為君藥;配以肉桂溫中補陽,以加強散寒止痛之功,用為臣藥;砂仁、陳皮化濕醒脾,行氣寬中,共為佐使藥。
(點評者: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蒲昭和)
“褪青筋方”提高孩子免疫力
我的孫子免疫力低下,老犯感冒。有位朋友推薦了一個方子,名為“褪青筋方”:黃芪、當歸、北沙參、炒白術各10克,太子參、丹參各12克,山藥15克,防風6克。煎湯,每日1劑,3個月為1療程。一般需2~4個療程。
山西太原 趙亮
老話說“山根(鼻根)青筋,災禍臨門”。 古人認為,小兒出生后鼻根部有青筋顯露者,多體質虛弱,易患多種疾病。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時毓民教授等研究證實,嬰兒出生后若在鼻根部發現青筋,或者雙顳部、上下眼瞼發現青筋,孩子多免疫功能低下、有血淤征象、體質虛弱,容易反復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褪青筋方”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預防反復感冒。不過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同樣是反復感冒的“青筋寶寶”,不同證型需要服用不同的中藥,不能一概服用“褪青筋方”。
(點評者: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蒲昭和)
自制地榆膏治燙傷
我女兒初為人妻的時候,做飯時常被燙傷,大多數時候是手上,有時還是臉上。燙傷后除了沖涼水,就沒再用其他方法治療,第二天燙傷的地方會更痛。但自從抹了我自制的地榆膏之后,燙傷就好得非常快。地榆膏方:取黃連、生地榆,兩者之比為1∶3,研為細末,以純香油調為糊狀涂之。
浙江溫州 孟歐
此方最大的特點是藥涂上后,不用包扎,讓其自然流水,干了再涂。腐水流盡,自然結痂,不用手撓,讓其自然脫落,就不會留下什么瘢痕。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之功效。藥理研究證明該藥能收斂、抗菌。黃連有抗菌、解毒、消炎作用。兩者合用對小面積的輕度燙傷有效。在燙傷之初宜用冷水沖淋,以減輕受損程度。
特別提醒:本方不適用于大面積、重度燒傷,因地榆制劑中所含的水解型鞣質如被身體大量吸收,有可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點評者: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