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平 趙春燕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源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會議重要成果——《京都議定書》,是指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既符合可持續發展政策要求,又產生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投資,由此換取投資項目所產生的部分或全部減排額度,作為其履行減排義務的組成部分。通過這種合作,發達國家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本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高昂費用,加快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步伐,而發展中國家可以獲得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的技術以及急需的資金。中國作為減排潛力巨大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全球炭基金選擇合作伙伴的首選之地,倍受國際社會關注。
一、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施CDM項目的必要性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涉及南昌、九江、上饒、撫州、鷹潭和景德鎮六個設區市,包括42個縣(市、區),土地占全省總面積31.86%,人口占全省總人口45.5%,GDP占全省總量56.5%。2009年吳新雄省長提出江西不僅要加快發展和崛起,更重要的是通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和崛起。因此建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實現江西崛起的必然要求。江西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貧乏,人均煤炭儲量為全國的1 /3,人均能源消費量為全國的1 /2,但能源消費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占消費總量的86. 94% ,以水力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僅占13. 06%。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清潔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資源較豐富,目前除水能利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能源還未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開發。若將有潛力的項目納入到CDM中,江西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的步伐必將加快,對加快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一)加快本地區經濟的開放與對外合作
江西為中部欠發達地區,雖然近年來經濟發展加速,與溫室氣體排放密切相關的能源、交通、住宅等基礎設施及部分高耗能工業部門都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但是,無論是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還是提高現有的能源使用效率,都需要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以改造現有的落后設備。尤其是國外在開發清潔能源,資源消耗,治理環境污染,加快生態經濟發展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技術設備和治理方法。實施CDM項目正是利用外資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而言,如果引進了“清潔”的外資和環保技術,不僅可以提升環保技術水平、節能降耗、減少污染,而且可以通過擴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實踐,為更好的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奠定基礎。
(二)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
在《京都議定書》及相關制度管理和約束下,每個國家的碳排放權就成為一種稀缺的資源。雖然我國在第一承諾期還未承擔減排義務,但遲早也要承擔量化的減排或限排責任。現在參與CDM活動可為今后承擔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責任積累經驗。實施CDM項目既可以幫助發達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本,又有利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節能減排工作,并且可獲得節能減排的技術與資金支持,雙方互惠互利。2009年10月國家發改委決定將英國戰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試點項目”放在南昌實施,這無疑是江西省借由低碳經濟綠色產業搶占國際高端市場的一個機遇,同時也有利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更好的實施CDM項目。
(三)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實施CDM項目既可以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新能源產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又可獲取減排量交易碳匯交易收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高能量轉化效率。引進先進設備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獲取減排量交易和碳匯交易收益可以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從而有效地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投入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新能源產業中來,加大了新能源的開發力度,有利于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環境。
(四)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CDM項目從項目選擇到實施有一整套的國際指南和準則必須要遵守。項目的審批、核查、監測和減排量的證明、簽發都要嚴格按國際標準和規范進行。只要項目的某一方面未滿足國際標準和規范要求,就可能無法獲得可核減排量。因此實施CDM項目可以提高企業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意識,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二、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施CDM項目的可行性
(一)可再生能源發電實施CDM項目的優勢
1.風電。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北部是江西風能最佳區域,江西首批納入國家風電建設規劃的項目是鄱陽湖老爺廟區域。目前全省共規劃建設10余個風電場,獲批準立項建設的風電場,除磯山湖、長嶺外,還有星子大嶺和都昌老爺廟風電場,四大風電場均環繞鄱陽湖而建。以磯山湖風電場為例,它是江西首個風力發電項目,共安裝20臺風電機組,掃風面積可達4650平方米,年發電量為5500萬千瓦時。與一個同等裝機規模的火電廠相比較,每年可節約煤1.93萬噸,減少一氧化碳排放約5.1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15.8噸,減少氮氧化合物約222.7噸。2008年12月底20臺風機全部實現并網發電以來,采取邊調試邊發電的辦法,2009年一季度已發電1600萬千瓦時,創產值1000萬元,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如果四大風電場全部使用后,每年預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16萬噸,預計年發電量將達到約1.6億度。
2.水電。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力資源豐富,贛、撫、信、饒、修五大江河,年經流量在1500多億立方米,含有巨大水能,發展水電潛力很大。積極實施水電項目,既有利于治理生態環境,實現鄱陽湖流域水量調度,有效防治水旱災害,又有利于航運與發電,減少煤炭開采和使用量,提高清潔型能源的比重。目前江西獲批的CDM項目有近半數是水電項目,而其中又有近半數是小水電項目。小水電作為一種綠色電力,一直以來備受國際能源環境投資公司的青睞,同時也是重要的一類CDM項目,尤其是其中的捆綁小型CDM項目比較受投資企業的青睞。如昌坪河一級和二級10.4MW小水電打捆項目,優勢在于雖然其所產生的認證減排量可能不構成吸引力,但CDM項目的一些交易成本分攤到捆綁中的單個項目后,成本明顯下降,而且風險也得到了分攤、減少。另外只要捆綁項目不大于小型CDM項目的規模限制,對小型項目的捆綁就沒有其他更多的要求。因此,項目開發者可在權衡成本和收益的基礎上,靈活選擇捆綁對象。
(二)甲烷回收利用實施CDM項目的優勢
1.煤層氣。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是推動煤炭工業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成功注冊的豐城礦務局煤礦瓦斯利用項目就屬于這類CDM項目,每年能減排19.0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2006年底,豐城礦務局全年瓦斯抽采總量達到1.34億立方米,不僅為礦區用戶供應日常生活瓦斯燃氣,還為豐城市1.49萬戶居民實行了每天24小時供氣。瓦斯抽放量的增加,使豐城礦務局實現了以抽促用,瓦斯利用成為豐礦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煤層氣項目對優化能源結構、節約燃煤具有積極的意義。
2.垃圾填埋氣。垃圾填埋氣是垃圾填埋場的最終產物之一,主要成分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氮等,其中甲烷含量占45-60%,屬清潔替代能源。甲烷的溫室效應增溫潛能是二氧化碳的21倍,其全球變暖潛能值高,相應的該項目減排量也大,因此垃圾填埋氣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大的CDM項目開發潛力。以南昌麥園垃圾清理場CDM項目為例,該項目通過充分收集垃圾填埋氣,建設沼氣發電機組,平均每年可以減排29.6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全部機組投產后年發電量2200萬千瓦時,年節約用煤1萬噸。這既有利于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環境,又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盡管垃圾填埋氣項目只能帶來中等或低級的技術轉讓,但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這將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施CDM項目中一個具有較高價值的領域。
3.沼氣。沼氣是秸稈、雜草等一些有機物質在一定溫度、濕度和酸度下,隔絕空氣經微生物厭氧消化作用產生的可燃性氣體,是一種較好的清潔能源。沼氣項目開發可以使畜禽糞便和有機廢水等經過沼氣工程的處理,避免甲烷直接排放大氣中,同時沼氣可作為燃料用于發電、供熱等用,并能替代煤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發展沼氣建設還有利于封山育林,減少水土流失,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環境。
三、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施CDM項目的措施
(一)加強政策引導,加大人才培訓
首先政府部門要通過及時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有效引導CDM投資項目,尤其是促進地方中小型國有和私營企業的參與。其次,擴大CDM培訓范圍。政府部門需要了解相關的背景,為企業爭取時間、抓住機遇注冊CDM創造條件,并進一步為項目實施提供有力保障;企業更需要了解CDM的具體工作程序、方法學和相關信息,推動CDM投資決策,提高注冊成功率。2007年江西成立了“CDM技術服務中心”,但專業服務人才較缺乏,服務能力還有待加強。所以應通過引進具有CDM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熟悉CDM項目開發規則和管理的專家隊伍,迅速培養一批CDM項目開發人才,并組建相關科研機構,開展CDM項目科研工作,從而更好的發揮CDM項目開發與技術服務的作用。
(二)提高引資質量,鼓勵環保企業的發展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清潔能源資源較豐富,許多清潔能源發電的項目雖然有著很好的地域和資源條件,但由于資金和技術缺乏始終沒能形成規模和獲得應有的效益。此番借助CDM項目的契機,正好能夠突破資金和技術兩大難題,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帶來生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自身有較大的節能減排潛力,因此要結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自身優勢,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優勢CDM項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改善生產工藝,不僅可以直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解決高污染高能耗問題,還可以用排放量換取外匯,為企業引入發展資金,解決發展瓶頸問題,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經濟在CDM項目推動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提升CDM項目宣傳力度
目前江西仍有許多企業對CDM項目不太了解,更談不上積極主動實施CDM,導致一些企業在技術改造和更新技術過程中,雖然實現了減排目標,但卻錯失了獲得碳減排收入的機會。政府和從事環境相關工作的人員應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對企業和公眾加強CDM的宣傳,讓他們及時了解相關項目的背景,并為項目的開發提供指導,對于一些符合CDM要求的項目最好從立項開始,在項目的可研報告里就把CDM的影響考慮進去,這樣既可以及時申請注冊CDM,而且在編制項目設計文件時也會更加方便,有助于提高項目注冊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蘇榮. 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J]. 江西社會科學,2008(8).
[2]辛曉牧/冷雪飛. 清潔發展機制的進展及應對策略[J].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8(4):15-17.
[3]嚴玉平/余裕平/劉梅影/陳葵. 清潔發展機制(CDM)給江西結構調整帶來新機遇[J].江西能源,2007(3):1-3.
[4]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專題. http://www.jxdpc.gov.cn/poyan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