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潭 紀路

編者的話:
這里介紹的是今年3·15前夕一篇關于假冒偽劣產品案件的訪談記錄。文中提到的假冒偽劣不是衣食住行領域的東西,而是你沒有想到的假冒偽劣“標準”。您有興趣不妨一讀,開開眼界,長點維權知識和本領。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為大家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國標準出版社標準法律事務部主任王壽魁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邱寶昌律師,也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
王壽魁:謝謝主持人。我手里拿了一本書,叫《2008版ISO9000族標準》,是指導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一本核心教材,以指導企業從生產開始的全過程進行質量管理,用于提高企業整體的產品質量管理水平。但是有學員參加了由某認證公司召開的標準培訓班之后,大呼上當。原來,他發現60多頁的兩個標準中錯誤竟多達308處,而且都是實質性錯誤,還不包括標點符號,也不包括字體、字號等。學員認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便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權威的鑒定機構為此做了一個標注,凡是用紅筆標注的地方都是存在差錯的,大家可以看到,從首頁開始到最后一頁,錯誤隨處可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規定的圖書錯誤率應該在萬分之一以下,而這本書卻高達10%。
主持人:這個訴訟從被提起一直到最后判決下來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王壽魁:訴訟從2009年9、10月份開始,到2009年年底有了一個判決結果。
主持人:最后判決結果是怎樣的?
王壽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決某認證公司退還學費700元,這個認證公司同時被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和掃黃打非部門查處。
主持人:這個培訓機構還存在嗎?
王壽魁:培訓機構還在,只不過這些假冒偽劣標準被收繳了。雖然學員提的要求是雙倍返還,要求賠1 400元,但是法院認為這是合同糾紛,侵權問題可以另案起訴,因此做出一倍賠償學費700元的判決。盡管如此,這在我們國家仍是第一起。無獨有偶,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熊先生,他在河北石家莊參加GB/T 19000系列標準的培訓的時候,他認為,河北質量認證有限公司使用了假標準,里面錯誤高達幾十處,使他自己不但沒有達到學習目的,還使他精神受到了嚴重傷害。
主持人:河北法院是怎么判的呢?
王壽魁:河北石家莊法院判決與杭州法院判決相比更到位。熊先生的學費是300元,石家莊的判決不僅僅要求河北質量認證有限公司返還學費,還加判賠償培訓費300元,共計600元。
主持人:那就是雙倍賠償。
王壽魁:也就是說熊先生雙倍賠償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另外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很有意義,也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第一次,即還賠償學員熊先生500元精神損失費,因為熊先生認為自己的精神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這兩個案件雖然內容大體相似,但兩個判決卻出現了差異。可喜的是,沒有一家法院支持用假冒偽劣標準誤導學員,并給學員造成包括精神損害在內的各種傷害。
主持人:現在我想請邱寶昌律師給大家講講,對于這兩個案例,法院為什么對同樣的事件卻產生了不同的判決結果呢?
邱寶昌:對于同樣一個法律事實,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他們對法律和事實的認知可能存在差異,所以就出現了同案不同判。這個不僅僅是在杭州和河北,十幾年前在北京某兩個區法院對同一個案件判決也不一樣,一個是雙倍賠償,一個沒有按照雙倍賠,當時爭論得很激烈,不足為怪,這是一個認識上的問題,或能力的問題。剛才王壽魁教授講的標準上的疑義問題實際上十幾年前就發生過,是一起一元索賠案。一本圖書出錯,存在很多錯誤,讀者買了書以后要求一塊錢的賠償。圖書這個問題,不是普通的使用,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是一種精神消費。剛才講到的兩個判例,是法院價值取向的問題。我們國家幾年前出臺了對包括假唱、無理由停止演出等問題的處理意見,指出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自己的權利。如果純粹是一個合同糾紛,算違約,法院判一倍賠償不能說錯誤;如果培訓中有很多虛假的內容,誤導培訓學員,出現錯誤,那就既有違約,又有侵權了。如果消費者選擇雙倍賠償,只要符合欺詐構成條件,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就應該賠償雙倍。河北石家莊法院這個判決依據了消法。同時,河北石家莊法院判決還有一個特點,不僅僅是雙倍賠償,還有精神損害賠償,我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突破。法律應該與時俱進,但成文法往往滯后于現實生活也是事實。所以法律應該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出現不同的糾紛狀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王壽魁:我們把假冒偽劣標準稱為假冒偽劣商品之一,它既是物質商品,也是精神產品,特別是用于給別人搞質量管理,拿著錯誤的依據和錯誤的理論,用于指導質量管理,這就從源頭上給我們的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帶來了嚴重的隱患。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它的危害性有多么嚴重,我要用案例說話。
主持人:今天王教授帶來一些證據給大家。
王壽魁:我給大家展示一個,是江蘇省海安縣技術監督局查處木材標準造假的一組材料。這里還有一個文件,是關于江蘇等地工商機關積極會同質監部門清理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報告。有人說標準誰敢造假啊,但那個出現308處錯誤的標準就是存在的事實,這無論如何不能認為是過失。下面請邱寶昌律師分析一下。
邱寶昌:標準就是行為的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把本來規范人們行為、做事規范的標準造了假,使得標準本身不標準了,誤導人去走歪門邪道了。如果質量標準、管理體系的標準出現錯誤的話,那實際上還不如不學,不學我不懂,可學了之后就沒有是非之分了,這個貽害非常深重。
王壽魁:如果還要指導別的企業按照錯誤的標準進行生產,可能還要誤導別人。我介紹的假木材標準事件發生在幾年前,我參與了處理全過程。國家質檢總局接到江蘇省海安縣技術監督局的一個情況反映,說當地出現了一件怪事,消費者買木材的時候,按他的慣例,或者按他的經驗,他認為一立方米木材應該足夠一立方米他才認可,就像我們買一斤米大體知道是多少一樣。但是消費者買了木材以后,拿標準一對照,發現雖然符合標準要求,但憑經驗卻覺得少了許多。消費者就感覺很納悶,怎么回事,標準還有錯嗎?對于消費者的質疑,木材商則振振有詞:標準不可能出錯,國家標準就這么定的。結果我們拿著正版國家標準一對照,才發現木材材積累計表上誘導公式中的小數點被人為地挪動兩位,這樣一來,依誘導公式編制的木材材積累計表就錯之千里了,致使消費者買1立方米的木材,最多只能買到0.66立方米,最少僅買到0.33立方米。接到報告,國家質檢總局責成海安縣技術監督局迅速查處了這件事。
邱寶昌:海安的“地方標準”跟你這個正版國家標準不一樣,是真標準嗎?一定要注意到標準是否統一呀!
王壽魁:技術監督部門迅速進行了查處,發現當地木材商手中流傳著大批假冒偽劣標準,很多屬于故意編造標準數據,誤導消費者,坑害消費者,以此牟取暴利。
邱寶昌:是很小一部分經營者吧?
王壽魁:在當年當地我認為不在少數,幾乎占85%,甚至到90%以上。
邱寶昌:相關行政部門是否為虎作倀?
王壽魁:不是這樣的。這些假冒偽劣標準和不法木材商被迅速查處了,并進行了行政處罰,還在當地媒體上曝了光。這些案件就是質量技術監督局發現的。經查處,對非法木材廠進行關閉,涉及刑事犯罪的送檢察機關、送法院,還支持被坑害的消費者拿著憑證索賠。這件事發生在幾年前,但是當時雙倍賠償的觀念并沒有深入人心,僅退錢了。還有一部分消費者沒有維護自己的權益,令人十分遺憾,他們認為,算了吧,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實際上這是縱容,違法者會把你的寬容當作軟弱。
另外還想向大家介紹一個更加離奇的案例。事發幾年前福建省惠安市,為這個事我還去了五六趟。我們接到了福建南安某氣瓶生產企業的咨詢,稱惠安某燃氣公司說他們生產的液化氣瓶質量安全存在問題。事實上生產氣瓶的南安企業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生產,嚴格進行送檢、抽查的,但是在與惠安某燃氣公司進行交易的時候卻遇到了阻力,其不但欠南安企業的貨款不還,反而說南安生產的氣瓶質量有問題,要求南安企業退一賠一,雙倍索賠,然后打起了官司。讓南安某氣瓶廠感到很納悶的是,生產出的合格產品明明是按照標準進行生產的,而對方出示的標準卻和他們手中的標準不一樣。依據惠安某燃氣公司出具的標準,顯然南安某氣瓶廠生產的氣瓶質量是不合格的。南安某氣瓶廠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國家標準還有多種版本嗎?因此不服氣來到北京,找到國家質檢總局。領導責成我們拿著正版標準到法院去澄清事實。當我們到達福建,看到惠安某燃氣公司提供的標準之后,大吃一驚,發現和正版國家標準完全不一樣。惠安的標準與正版國家標準中有關產品質量的關鍵數據竟然被篡改了,而南安的標準與國家標準相比卻一模一樣,是真的標準,惠安的標準是假的。當時,主審法官都暈了。什么原因呢?原來惠安的企業為了欠錢不還,并達到雙倍索賠的目的,自己請“專家”編了個“國家標準”。欠錢不還,還要人家賠償,相當于賴賬。法院給了一個叫“變造標準”的說法,罰款5 000元。這個官司一直打到泉州二審時才把事情說清楚。
標準應該是很嚴肅的,有時一個標點符號的錯誤都可能導致重大歧義,當然任意變造、偽造、盜版等就更不允許了,這些統統都被稱為假冒偽劣標準。我們了解到,消費者包括那兩個學員和南安的企業,他們當時在法庭上呼吁的是什么呢?他們強烈呼吁,要像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一樣,打擊假冒偽劣標準。因為假冒偽劣標準給消費者和學員造成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損害,還造成精神上的傷害。這幾個案例說明一個問題,幾個法院雖然在判決上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對假冒偽劣標準一致說“不”,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消費者一定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去維權,包括物質維權,當然也包括必不可少的精神維權。
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開心地跟兩位專家聊了這么長時間,希望大家能夠在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勇于站出來去爭取自己的權利。要嚴厲打擊那些違法的假冒偽劣標準制售者。今天訪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