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吳福麗
新生兒窒息是產科及兒科臨床中最常見的新生兒危象,是導致新生兒死亡、腦癱和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1]。文獻報道國外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5%~6%,國內為4.7%~8.9%[2]。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娩出后一分鐘,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從而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嚴重低氧血癥、酸中毒常常造成多系統、多臟器功能損害。新生兒窒息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者娩出過程中引起呼吸、循環障礙,近期及遠期并發癥較多,并可導致新生兒永久性神經系統后遺癥,成功復蘇是減少新生兒發病率和病死率的關鍵。積極預防新生兒窒息可以降低圍產兒死亡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人口素質。為探討新生兒窒息發生的相關因素,提供相關的干預措施,現對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115例新生兒窒息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出生的符合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的115例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重度窒息15例;輕度窒息100例,日齡0.5h~4天,平均日齡(2.03±0.12)天 。
1.2 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 新生兒娩出時的窒息程度按生后1min內的Apgar評分來區分,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分為正常,若生后1min評分8~10分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屬窒息[3]。
1.3 與新生兒窒息相關的監測因素 與新生兒窒息發生有關的因素主要為胎兒因素、母體因素及分娩時的因素。胎兒因素包括胎兒窘迫(胎心<120次/min或>160次/min)、臍帶因素(臍帶過短、脫垂、纏繞)、早產、新生兒性別及雙胎等;母體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癥(存在有糖尿病、中或重度妊高征、重度貧血、感染等)、胎盤早剝、羊水量異常(除外胎膜早破,臨產前B超提示羊水暗區≤3cm或產時見羊水<300ml)等;分娩因素包括胎位異常、產程延長及分娩方式等。
2.1 胎兒因素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 見表1。
結果表明,胎兒窘迫共發生73例,占新生兒窒息的比例為63.5%,說明胎兒窘迫是胎兒窒息發生的主要因素。我們也發現,體重小于2500g的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幾率較體重大于2500g的新生兒高,說明體重過輕也是誘發胎兒窒息的一個因素。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新生兒的性別與新生兒窒息無關。
2.2 母體因素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 見表2。
結果表明,115例新生兒窒息中,以胎位及產程異常居首位,共67例,占58.2%;其次為羊水異常因素,共25例,占21.7%。
2.3 分娩方式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 本文觀察到自然分娩42例,胎頭吸引器助產4例,產鉗助產5例,臀位牽引11例,共62例,占54.3%;剖宮產53例,占46.1%。從這組數字上我們發現,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分娩對胎兒窒息并無影響。

表1 胎兒因素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

表2 母體因素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
新生兒窒息率國內各家報道有明顯的地區差別,本組資料為3.1%。本文調查可看出,低體重兒的窒息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體重兒。由于新生兒體內各臟器發育不成熟,容易致使肺通氣功能障礙,正常氣體交換不能實現,使已經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的酸中毒進一步加重,機體代謝功能下降和肺循環障礙,肺毛細血管、肺泡壁滲透性增加,纖維蛋白滲出沉著,經空氣干燥濃縮后,形成嗜伊紅肺透明膜。加之,新生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供應不及時,致使肺通氣灌注失調,以及肺不張,引起呼吸困難。低體重兒對缺氧的耐受性差,在分娩過程中,因宮縮的作用,要影響胎盤血流灌注而使胎兒發生宮內缺氧;同時,胎頭在產道內受壓時間過長或產傷均可引起顱內出血而使呼吸中樞受損,因而應盡量減少胎頭在產道內受壓,縮短第二產程,接生過程中常規行會陰切開術,盡量避免胎吸、產鉗等陰道助產術。
本組資料表明,從胎兒因素來分析,合并胎兒宮內窘迫者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無胎兒窘迫者。胎兒宮內窘迫是指胎兒在缺氧時所引起的內環境改變,代償不全或失代償時表現出來的代謝異常和應激性反應,其代謝異常主要是無氧糖酵解供能維持細胞代謝,使乳酸堆積,pH值降低。應激反應包括胎動、胎心的變化,胎兒肌張力減弱,呼吸運動減弱或消失,肛門括約肌松弛。當胎兒在宮內缺氧未得到及時糾正,胎兒娩出后很可能表現為新生兒窒息,這種窒息可以說是胎兒宮內缺氧的一種延續。因而應及早發現并處理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窘迫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胎動的異常、過頻、減少或消失;胎心率異常,小于120次/分或大于160次/分,節律不規則等癥狀。其次在本組資料中,從母體因素來分析,引發新生兒窒息的首要因素是胎位及產程異常。胎位及產程異常是我院新生兒窒息的首位原因。由于臀位剖宮產指征的放寬,因臀位行臀牽引或臀助產引起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已很低,頭位難產發生率仍很高。胎位異常(枕后位及枕橫位)常常表現為宮口擴張延緩或停滯,減緩期延長;胎頭下降延緩或阻滯致使產程延長,而且胎位異常使陰道助產機會增加;肩難產及剖宮產出頭困難兒也易發生窒息。由于各種胎頭位置異常,易造成繼發性宮縮乏力。使產程延長或停滯,使母體疲勞,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從而導致酸中毒及缺氧。因此,避免滯產,可以減少或減輕新生兒窒息。產程異常還會影響胎盤血液循環,使胎兒在宮內缺氧缺血。我們應普及和提高產時監護技術,嚴密觀察先露下降、機轉及產程進展。及早識別產程異常和難產,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新生兒窒息對新生兒的近、遠期影響 新生兒窒息對新生兒危害很大,近、遠期并發癥較多,新生兒窒息后的缺血缺氧性腦病是導致圍產兒死亡、出生弱智兒、病殘兒的主要原因[4]。有報道顯示,26例新生兒腦癱,其中22例產時發生缺氧窒息。另有學者統計,在智能異常者中70%有新生兒窒息缺氧史。因此,做好圍產期保健宣傳,提高孕婦對圍產期保健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參加圍產期保健,提高自我監護意識,及早識別與治療妊娠并發癥,有助于降低新生兒窒息率。同時積極處理引起窒息的各種因素是降低新生兒窒息的重要措施,也是減少低智能兒、病殘兒發生率,低圍產兒死亡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措施。
[1] 錢慧霞.新生兒窒息116例臨床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7,15(4):90.
[2] 陳自勵.新生兒窒息的現代概念和診斷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5):307-310.
[3]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37 -343.
[4] 馮仁芝,沈秀梅.216倒新生兒窒息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鍵,2003,18(1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