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貞
473004 南陽理工學院附屬醫院(郭書貞)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一組與浸潤性宮頸癌密切相關的癌前期病變的統稱。可分為CINI,CINII,CINIII三級。從CIN發展到浸潤癌有一個較緩慢的過程,需經歷10年左右[1]。所以,只要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就能預防宮頸癌的發生。近年來,我院運用宮頸疾病篩查的三階梯技術即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組織學檢查進行CIN篩查。現將篩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婦科門診對就診的已婚女性進行液基薄層細胞學(TCT)檢查,陽性者行陰道鏡檢查并取活組織檢查,確診CIN216例,年齡20~74歲,其中CINI 131例,CINII 57例,CINIII 28例。
1.2 標本采集 用頸管刷收集宮頸口及宮頸管的脫落細胞,洗入裝有Thinprip專用保存液的小瓶中,經過Thinprip 2000系統程序化處理,制成薄層細胞涂片,95%乙醇固定巴氏染色。
1.3 細胞學診斷 采用2001年修訂的TBS分級系統,即:包括正常范圍(WNL),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腺細胞(AG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LSIL即CINⅠ,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細胞學陽性診斷是指ASCUS/AGCUS及以上的病變。
1.4 陰道鏡檢查并取活檢組織學診斷 采用國產電子陰鏡(金科威、深圳)SLC2000B,由有6年以上陰道鏡檢查經驗的主治醫師實施陰道鏡檢查。分別將醋酸白試驗及碘試驗圖像存入電腦或打印存檔,同時在其監視下對異常圖像處進行多點活檢,如無異常圖像者進行宮頸3、6、9、12點處癥;②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按輕、中、重分為CINⅠ、CINⅡ、CINⅢ。組織病理陽性診斷是CINⅠ及以上病變。
1.5 分析方法 以宮頸組織學診斷為金標準。平均數的計算采用算術均數,樣本率比較采用x2檢驗。
2.1 年齡分布 從表1看出,CINI~CINII的發生率年齡峰值是25~40歲,占85.64%(161/188),與其他各年齡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CINIII的發生率年齡峰值后移至30~50歲,占89.29%(25/28),與其他各年齡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表現 從表2可見,宮頸1度糜爛中宮頸高度病變的患者為22例(29.73%);宮頸II度糜爛中為24例(43.64%);宮頸III度糜爛中為25例(53.19%);宮頸光滑中高度病變為14例(35%)。
2.3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組織病理學結果比較 由表3看出,HSIL和LSIL的符合率為92.5%(37/40)和71.8%(112/156)。
2.4 治療方法和近期預后 組資料中,對CINI陰道鏡檢查結果滿意的86例患者中的45例進行隨訪觀察,第6和12個月時重復TCT檢查,27例轉為陰性,自然消退率為60%(27/45),12例仍為CINI,16例診斷為CINII~III,發生率為35.56%(16/45)。其余41例采用微波局部治療,第6和12個月重復TCT檢查均為陰性。對CIN I陰道鏡結果不滿意的45例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療,切下組織病檢結果診斷為CINII的4例;85例CINII、CINIII中,3例要求隨訪觀察,18例行全子宮切除術(CINIII10例,CINII8例);64例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療,術前常規宮頸管 刮,切除標本切緣陽性者10例(15.6%),其中CINIII和CINII切緣陽性率分別為26.08%(6/23)和9.76%(4/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年齡分布特點 本組資料顯示,CINI~CINII的發生率年齡峰值是25~40歲,CINIII的發生率年齡峰值后移至30~50歲。從CIN發展到宮頸癌需要10年左右。說明宮頸癌的年齡已經年輕化。30~40歲還是生育年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的開展,城市女性生育年齡延遲,而性行為年齡不退遲,反而很多女性有性行為過早,甚至有多個性伴侶,增加了感染機會,造成了CIN的發生[2-3]。CINI、CINII、CINIII發展為癌的危險分別是15%、30%、45%,CIN患者發展為宮頸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發展為侵潤癌是正常的7倍。因此,婦科醫生必須及時對臨床就診的患者進行CIN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達到預防宮頸浸潤癌的發生,達到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達到治愈宮頸癌的目的。
3.2 臨床表現 從表2中看出宮頸1度糜爛高度病變的發病情況為22例(29.7%),宮頸11度糜爛為24例(43.6%),宮頸111度糜爛為25例(53.2%),宮頸光滑中高度病變為15例(37.5%)。因此婦科醫生在宮頸病變的篩查中,不能忽略那些肉眼檢查宮頸光滑的患者,不能忽略CIN的篩查及治療。
3.3 TCT、陰道鏡、組織學檢查對CIN的篩查 本組資料顯示,TCT檢查聯合陰道鏡活檢對CINI的診斷符合率為71.8%(112/156);對CINII和CINIII的診斷符合率為92.5%(37/40);對宮頸癌的診斷符合率為100%。應用細胞學、陰道鏡與組織學即三階梯技術規范化診治管理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變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準則[4]。宮頸細胞學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初篩檢查方法,TCT技術應用于宮頸病變篩查能明顯提高涂片質量和診斷準確性。但是仍有一定的假陽性率和漏診率。陰道鏡用于對細胞學異常的進一步評估和診斷。本文異常陰道鏡圖像表現多樣化,提示宮頸細胞學檢查的分級越高、陰道鏡圖像復雜而多樣化,陰道鏡下活檢的陽性率越高,只有掌握正確的宮頸細胞學診斷法及認識各種陰道鏡圖像,才能準確地選擇活檢部位,提高活檢的陽性率和診斷的準確率。陰道鏡檢查滿意的CINI可以隨訪觀察;CINII、III患者首選宮頸錐切術,但錐切治療CIN III有殘留風險,對于無生育要求的原位癌患者首選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治療。

表1 CIN患者年齡分布情況(例)

表2 宮頸糜爛與CIN的關系[n(%)]

表3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TCT)與組織病理學結果比較
[1] SolomonD,DaveyD,KurmanR,et al.The 2001Bethesda.System: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JAMA,2002,287(16);2114-2119.
[2] 宋學紅,王秋曦,宋玉芬.影視陰道鏡在子宮頸病變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78-281.
[3] 郎景和.迎接子宮頸癌預防的全球挑戰與機遇[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3):129.
[4] 宋學紅.三階梯技術診治管理女性下生殖道癌前期病變[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