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巴什新區房價高企,建而未住
康巴什因何在沙漠中崛起?有當地人士告訴記者,東勝老城區缺水是城市搬遷的原因。而無法忽略的是,這座城市因煤而富,其人均GDP直逼香港,雄厚的財政實力才是沙漠新城崛起的背后推手。
正是這樣一座“空城”,其新開樓盤的房價已達6000元每平米。與沿海一線城市一樣,這里也充斥著炒房團的身影。但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滿喜4月7日對媒體說,康巴什新區目前入住率低,不能說明房地產市場就存在泡沫。
鄂爾多斯,因資源而勃興,隨之刺激樓市的繁榮。這座人均GDP居于國內前列的城市需要思考的是,城市運營是否能夠建立在資源與樓市泡沫的沙灘上。
鄂爾多斯人以能在沙化地上如此迅速的建起這座新城感到自豪。2004年前,康巴什還只是片荒漠,兩個小村莊不到1400人。2004年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隨后房地產開發陸續展開。
一面臨山,三面環河,新城區風水極佳。由快速通道進入康巴什后的景觀大道將新區一分為二。
黨政機關、公共設施和居住區多位于西側。黨政大樓的背后是成片的西式別墅向遠處延伸,看不到有人居住的跡象。除去辦公區域,造型現代的公寓、連片的住宅更是隨處可見。
寬闊的馬路上車多人少,依稀環衛、建筑工人各自勞作。因為是工作日,各黨政機關門外室內倒是往來頻繁。
景觀大道以東則多是產業園區,至今累計注冊企業350家。新區東北部還規劃有文化創意產業園。這項名為“鄂爾多斯100”的項目2008年啟動,將由世界100名設計師設計100棟別墅作為住宅,并建設酒店、工作室等。但是在這超過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雖然設計模型已經有了,但在建的屈指可數。
楊滿喜也承認說,現在居住在新區的還多是公務員。
楊滿喜不喜歡外界“空城”的說法。他說,老城東勝區70萬人從無房到有房并不容易。原先住的公房,或者是沒房,后來鄂爾多斯人開始富裕起來,市民才從有一套房到兩套以上的房子。
“現在也還沒有滿足需求。”楊滿喜說,新區的住宅已經都售出,也多為鄂爾多斯人購買。雖然現在入住率低,但這是“階段性的正常現象”,“一年后、兩年后你再來看,肯定不是現在這樣”。
康巴什新區目前新房均價在每平米6000元左右,該價格已經高于內蒙古“黃金三角”的另外兩角——呼和浩特和包頭。在呼市的內蒙古大偉海潤房地產公司銷售總監魏東說,康巴什的商品房的確都賣了,但現在沒人住。“市政府從東勝搬遷至新區,也是希望能形成新的居住區,帶動新城發展。”
鄂爾多斯學研究會會長奇·朝魯說,東勝的大學生一個月2000元工資,租個房子就不夠吃飯,此地的月租高達每平米50~60元。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和外來打工人員確實買不起、租不起房子,“這部分人怎么用政府特殊政策來進行扶持,是個問題。”
康巴什的最大問題在于人氣不旺,但持續上漲的房價卻對欲來落戶的人群產生強大的“擠出效應”。
青年作家、《伊化報》編輯張冷習對記者說,“這個房價不光工薪階層無法承受,就是年薪20萬的人也無法承受。”
位于鄂爾多斯市一中對面的康和盛世小區地理位置優越,下月才開始預售,上門咨詢的人就絡繹不絕。小區屬鄂爾多斯本地開發商東勝蒙欣房地產公司,共600套售6000~7000元每平米。
置業顧問楊陽4月8日說,前來咨詢的人中本地的居多,自住和投資需求大約各占一半。即便對于工薪階層的購房者來說,價格偏高,但她看好小區的銷售前景。“鄂爾多斯有購買力的人太多了。”而附近另一小區翰林苑在2008年開盤不久就銷售一空,“新區造好的房子基本都買完了”。
鄂爾多斯另一家經營東勝區舊城改造項目的開發商的銷售總監也說,鄂爾多斯人有置業的傳統,而在老城區的改造中,也催生出每年3至4萬人的購房需求;除了回遷,就是另買新房。“所以不能說康巴什新區就沒有剛性需求”。
康巴什唱的“空城計”并不妨礙炒房團活躍的身影。
康巴什新區有沒有炒房團?楊滿喜的答案是“沒有”。但在市場人士看來,情況可能并非如此,而這也是判斷泡沫是否存在的因素之一。
“新區房子賣得快,是因為鄂爾多斯人大多以投資心理來買房,而非自住。一個人有三四套房很正常。”大偉海潤公司銷售總監魏東說,“鄂爾多斯樓市的確存在泡沫。但從資金能力、投資取向來看,至少三五年內,當地房價還會持續漲。”
魏東說,鄂爾多斯的房地產市場是個怪現象,“它不是靠人多(剛性需求)來支撐,而是靠資金來支撐”。他解釋說,鄂爾多斯房地產市場是有大把的資金支撐,一是煤炭能源企業資金充足,二是社會閑散資金很多。“有閑錢就扔在這上面。投資心理比較膨脹”。
2003年之后,伴隨著鄂爾多斯煤炭開采高潮的到來,資本迅速向房地產涌入,更是與民間高利貸相互倚重,成為彼此的助推器。鄂爾多斯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火爆的局面。彼時,房地產行業是民間金融的最大目標。
呼和浩特市廠文房地產經紀公司孫屹曾表示,高峰時期鄂爾多斯房地產業85%的資金來自民間資本,尤其是高利貸。開發商敢于借高利貸造房子是因為房價一直在上漲。
2005年,當地民用住宅均價為每平方米1200元。2006年漲至1800元,2007年飆升到3000元,東勝區房價逼近5000元。
而到了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鄂爾多斯賴以生存的煤炭價格暴跌,房地產業失去了資金助推。同時由于宏觀調控和需求釋放等因素,鄂爾多斯樓市開始下行。
彼時的魏東推銷呼和浩特的樓盤必去兩個省內城市:包頭和鄂爾多斯。鄂爾多斯的投資客是許多樓盤的重點營銷對象。但2008年再去推銷的困難已是越來越大,鄂爾多斯人買房興趣驟減。
2009年初至今,樓市經歷從回暖到再一次的快速增長,康巴什新區和東勝區的房價均在每平米6000~7000元。而鄂爾多斯因煤而富的程度可想而知。當地民間流傳說,鄂爾多斯身家過億的富翁有1700多位,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于煤炭產業,三分之一來自房地產。而房地產業的原始資本積累也往往來自于煤炭。
一時間,“鄂爾多斯炒房團”的名聲已與溫州炒房團并駕齊驅。習慣上,鄂爾多斯人先是在本地和呼市置業,再往北京和海南發展。
魏東2009年就接觸過鄂爾多斯的炒房團:一個團隊十幾個人,一擲千金會買下整棟樓,比如北京的數家酒店就是這樣被買下改造建成。
魏東做出最壞的判斷說,如果鄂爾多斯的煤炭資源枯竭了,房地產賴以為繼的資金量發生變化,鄂爾多斯房地產市場才會真正難以為繼。“當然海南也曾經存在泡沫,也破裂過,但是還是復蘇了。”

大型在建項目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