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跨越關中—天水經濟區”采訪團來到天水市各旅游景點進行參觀,體驗天水精品旅游景區的魅力。
天水市旅游局局長談啟明說,天水正積極融入大關中旅游圈,加強與關中六市一區的緊密聯系,借助西安國際旅游大都市的輻射力,帶動天水旅游的發展。
同時,天水加快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了一批知名精品景區,培育和組建了大型旅游集團,推動了天水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對旅游資源的再挖掘,努力形成強勢旅游產業,是天水這個經濟區次核心城市的又一個重要突破口。
關中—天水經濟區正以中華文明之源為主體形象,重點開發建設以西安黃帝陵—寶雞炎帝陵—天水伏羲廟為主的尋根祭祖旅游精品線,傾力打造以“尋根祭祖”為特色的旅游品牌。這兩個重要抓手,極大地推動天水旅游產業的強市建設。
實現天水旅游產業的新跨越,不僅需要深思熟慮、長遠規劃,更需要真正行動起來。天水市旅游局副局長陳海濤說,天水旅游產業將以自己的特色為基礎,實現天水旅游與關中的真正對接,把天水的旅游產業推向全國、推向世界。在資源優勢轉化方面,逐步打破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限制,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采取合資、參股、轉讓、承包、租賃等多種方式進行有效開發建設,引進國內外品牌酒店入駐天水,開發民航天水旅游專線包機業務等。

天水麥積山石窟
在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麥積山石窟、大像山、水簾洞等為重點,與西安大唐文化、寶雞法門寺佛教文化對接的佛教石窟藝術旅游線上,天水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天然林景觀,也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關山森林草原、小山林區景觀、大地灣遺址和讓世人震驚的張家川馬家塬古墓,都是天水的資源優勢。以隴東南第一道觀——天水玉泉觀和中國十大道教勝地——平涼崆峒山為重點的道教精品旅游線,已給天水旅游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平臺。
旅游商品是旅游產業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它對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知名度的提升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其他途徑不可替代的。天水旅游商品最早是以傳統的雕漆和絲毯為代表的,曾暢銷世界37個國家和地區。
2009年,天水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9.6億元,提前一年超額實現“十一五”末期計劃目標。到2015年,天水市接待游客人數將達到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50億元,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12%。到2020年,接待人數有望達到17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00億元,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19%。
依托關中—天水經濟區,貫徹落實甘肅區域發展戰略,天水旅游產業正以“旅游富市”戰略為主,確立“華夏文明之源”的旅游總體形象,對接寶雞、西安、咸陽等這些文化大市,結合天水特色鮮明的文化積淀,在經濟區中集聚形成一個集旅游、體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文化圈,同時攜手平涼、慶陽、隴南,打出天水生態旅游的優勢品牌,實現以強帶弱、優勢互補,建立旅游合作發展機制、構筑旅游經濟共同體、設立無障礙旅游區、加強聯合營銷、打造核心旅游品牌。面對關天經濟區規劃的進一步實施,天水依托資源優勢,實現了旅游產業從“事業型”向“產業型”的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