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銀華
目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且賬齡老化、質量低劣。據統計,截至2008年8月27日,上海證交所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為3594.6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907.5億元增加23.63%;深圳交易所為1775.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443.7億元增加22.96%。兩上市公司合計應收賬款5369.8億元,上年同期為4351.19億元,同比增加23.4%。使企業很多正常營運資金變為了沉淀資金,企業營運難以正常進行,同時整個社會的資金流通也受到了阻礙,社會再生產能力受到很大影響。
大多企業的應收賬款由銷售部門或銷售人員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易造成應收賬款回收不力;也有企業將應收賬款全權交給財務部門管理,但財務人員很難全面掌握賒銷客戶的相關信息,在進行應收賬款管理時也不能進行嚴格的追蹤監督。應收賬款無論是由銷售部門管理還是由財務部門管理,都無法做到分工清楚、責任明確,當款項無法收回時,企業內部則會互相推諉,始終沒有人來主動承擔責任。
1.對賒購企業的資信審查制度不夠
我國企業一般沒有嚴格的資信審查制度,在管理上往往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銷售人員對賒購企業的資信審查不嚴,有的根本就沒有審查對方的資信,僅憑借個人經驗或是私人感情進行賒銷。個別銷售人員為了獲取更多個人銷售業績,自作主張地采用寬松的信用政策,隨意賒銷商品,創造表面的高收入,虛增利潤,加大了企業應收賬款收回的風險。
2.企業內部銷售人員素質不高
很多企業將銷售業績與績效工資掛鉤,難免會出現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只注重銷售任務的完成,而欠考慮企業的利益。由此形成的應收賬款,企業并沒有從制度上要求銷售人員全權負責追收,導致應收賬款大量沉積,勢必使企業的經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企業財務人員操作不規范
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個別會計人員由于對應收賬款管理政策領會不透,導致對應收賬款的處理不恰當。例如把應收職工欠款、應收債務人的利息等也作為應收賬款處理。會計上的應收賬款主要包含:一是指企業因銷售活動形成的債權;二是指企業流動資產性質的債權;三是指本企業應收客戶的款項。個別企業還會故意以應收賬款進行投資,從表面上看,該企業仍然資金雄厚,實力不凡,但實際上卻已經處于嚴重的資金周轉困難狀態。
據調查,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比重高達50%以上,遠高于發達國家20%的水平。企業間相互拖欠貨款形成“三角債”,正常流動資金被大量應收賬款擠占,企業只好借助銀行貸款。但因應收賬款回收不力,有的根本無法收回,造成資金流不暢,最終無法償還銀行借款,銀行資金也逐漸轉化成了應收賬款。據統計,目前我國有近2000億元不良貸款,大部分是由于企業應收賬款回收不力造成的。
1.選擇合理的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企業允許客戶延期付款的最長時間。信用期限過短,不足以吸引客戶;信用期限過長,雖然有利于增加銷售額,但盲目放寬信用期限而得的收益會被增加的各項成本抵消,進而可能造成利潤的減少。
2.做好資信調查,制定適當的信用標準
信用標準是指客戶獲得企業商業信用所應具備的條件。企業在制定信用標準前,應對客戶進行廣泛的信用調查和信用評估,詳細了解客戶之前的資信情況,做出準確的信用評估,進而制定適當的信用標準。
3.采用適當的現金折扣政策
現金折扣是企業在商品價格上對客戶所做的扣減。企業提供現金折扣一方面可以使老客戶為了享受現金折扣而提前付款;另一方面也可以招攬一批希望享受現金折扣的新客戶,擴大銷售。
1.實行嚴密的組織分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
對應收賬款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應以制度形式將權責確定下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做到各司其職。對越權及未按程序處理形成的應收賬款和壞賬,要明確責任。
2.完善績效考評體系,獎罰分明
不斷加強績效考評體系,尤其是銷售部門,不僅要鼓勵銷售人員提高銷售業績,還應將應收賬款納入考評體系,銷售人員要對自己負責的應收賬款積極催收,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制度的激勵作用。
3.加強購銷合同管理
為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交易雙方應簽訂詳細的購銷合同。合同一經簽訂,雙方必須嚴格執行。銷售合同的簽訂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貨款的收回,減少經濟損失。合同的內容和手續應符合《合同法》的規定,特別是付款形式、收款期和延期付款的具體違約責任等更應該明確。
4.定期整理應收賬款,保證及時清欠
應收賬款應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對方核對,通過核對可以發現應收賬款是否同對方一致,是否弄虛作假,從而減少壞賬損失的可能性。對已形成的應收賬款應定期整理,編制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了解客戶情況和應收賬款的變化。對到期應收賬款應及時催收,不能按期收回的款項應查明原因,及時和會計部門溝通。對長期未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對應收賬款追蹤分析
(1)了解客戶的還款情況。在應收賬款形成之后,企業應加強管理,了解客戶付款的情況。對新客戶應密切關注其付款情況,保證及時收回款項;對老客戶,因彼此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往往會忽略了壞賬的可能性。但一旦老客戶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損失通常會很大。
(2)密切監控客戶已到期以及將到期的債務變動情況。對于已到期或者將到期的應收賬款,企業應注意其變動情況,并對客戶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如果確定客戶出現了嚴重的經營危機,且沒有恢復的可能,就應該采取果斷措施,盡可能收回款項;如果客戶只是在資金周轉上遇到麻煩,經過努力可以還款,那么可以考慮放寬信用期限以收回更多貨款。
2.對應收賬款進行賬齡分析
一般來說,拖欠的時間越長,款項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壞賬的可能性就越大。企業通過分析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密切注意各種應收賬款的具體情況,實施嚴密的監督,以提高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
3.建立完備的壞賬準備制度
無論企業采用怎樣嚴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商業信用行為,就有可能發生壞賬損失。企業應建立完備的壞賬準備制度,保障企業穩定發展。企業應在期末分析各項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并預計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對已經確認壞賬的應收賬款一旦重新收回,應及時入賬。按照我國新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在處理壞賬時應采用備抵法下的應收賬款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或類似信用風險分組測試的方法。
1.應收賬款抵押或者出售,便于資金周轉
企業以應收賬款的債權作為抵押擔保,向銀行、信貸公司等金融機構貸款,如果貸款期滿企業無法還貸,則貸款機構有權行使應收賬款的收款權;應收賬款抵押實質上是在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時進行融資,保證企業的資金流動;出售應收賬款也是企業融資的一種,但這種融資方式主要在國際上使用,被稱為“國際保理業務”,對應收賬款的質量要求比較高,在我國尚未廣泛使用。
2.委托專業機構,轉移信用風險
針對有些特殊性質的單位,如市政部門,企業即使采取以上方式也很難收回貨款。針對這種回收困難的應收賬款可以在形成之時,通過購買信用保險將收款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在無法收回款項時,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除了購買信用保險外,企業還可以委托專業追債機構追討。不管是購買保險還是委托專業機構處置應收賬款,都需要企業支出一定的費用,如果能夠追回的應收賬款金額遠大于這筆費用支出,那么對企業來說以上兩種方式還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