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漾波
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定控制環境中,由內部控制人依據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對單位的重要經濟活動和重要環節進行監管的過程。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也是正確處理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證。
1.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經營管理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非常重要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點無非是產品的銷售、貨款的回收、物資的采購、款項的支付,而這些環節無不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休戚相關。
2.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需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會計信息,會計信息失真雖然能給企業帶來一時的蠅頭小利,卻給國家、社會甚至是企業自身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一是造成資產的大量流失,影響和破壞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宏觀調控措施的執行;二是損害公眾利益。嚴重損害了單位和職工個人利益,直接影響了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收益和債權利益。三是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科學決策。錯誤的、不真實的會計信息使相關部門特別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依據缺乏可靠性、科學性,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科學正確的判斷,危及經營主體生存。
3.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特別是資金的安全,防止資產流失。獲取經濟效益是企業生存、獲利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從科技發展中創效益。從長遠看,這是企業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多數企業來說是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二是從管理中要效益。為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必須重視并加強財務管理,而資金管理則是財務管理的中心環節。
1.掌握內部會計控制的新理念。會計系統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子系統,如果說對財務會計子系統的控制體現的是外部需求,那么對管理會計子系統的控制則體現的是企業內部的需求。廣義的內部會計控制則既包括對財務會計子系統的控制,又包括對管理會計子系統的控制。明確了這一理念,就會使得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定位不至于顧此失彼。
2.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必須立足國情,注重實效。首先,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必須與我國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相協調,必須與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相協調,必須與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相協調,必須扎根于我國經濟、社會、法律、歷史、文化環境;其次,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建設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應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因循國際發展潮流,充分借鑒、吸收國際先進理念和成熟經驗,在高起點基礎上提升水平。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將是一個不斷深化認識、逐漸完善的過程。
3.建立職權分管控制制度。職權分管控制制度包括組織結構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會計記錄控制。應當加以分離的職務通常有: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要分離;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審核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記錄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保管某項財產的職務與記錄該項財產的職務要分離等等。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基于這樣的假設,企業內任何一項業務不能由一個人單獨操作,必須由兩人以上來辦理,而且經辦人員只能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作出處理。
4.構建公開透明的內部控制程序和體制,規避內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缺陷。一是內部控制制度是根據經常發生的業務來制定的,對于無法預知的事項,無法制定合適的制度來規范;二是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則,如果內部控制成本大于喪失控制預期可以產生的損失和浪費,內部控制是不能順利建立和落實的;三是不相容職務分離可以為避免一個人單獨從事和隱瞞不合規行為提供基本保證,但是不能完全防止兩個以上部門和人員共同舞弊。內部控制制度本身缺陷可以通過建立透明的管理體制來規避。業務的透明可以保證公開、公正。公開內容和方式是根據每個會計主體具體情況而定的,主要是達到權力相互制約的目的。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對于保護單位財產、檢驗有關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自己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達成內部控制的目標,從而推動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