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杰
2006年2月財政部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提出新的挑戰。面對不斷變革的會計改革形勢,會計教育如何同步于會計改革大潮,《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如何改革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及時探討與研究。
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是各高校財會專業制訂會計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參考依據,會計教育培養目標離不開會計人才需求狀況。根據會計人才市場需求情況調查表明:對進入會計業界的新人,用人單位提出諸多核心素質能力要求,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對知識結構需求的變化,一方面給會計人員帶來壓力,同時也推動會計教育理念的變革,調整會計教育目標。會計教育的基本目標應注重知識全面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即在培養專業意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口徑,擴展學生基礎知識范圍,使其具備較為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和較為寬廣的考察社會經濟現象的視野,擁有多學科相結合的邊緣知識結構,不僅培養學生用專業知識處理企業紛繁的會計事務的能力,還要培養其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以適應未來日趨復雜的會計工作需要。具體到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目標,培養學生一要熟悉我國的有關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了解國際會計慣例,二要了解本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三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知識再生、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四要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調查研究、科學寫作和實際工作能力。以目標為教育指南,從而確立《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目的與要求,即對先行課程會計學基礎的理論加以鞏固和深化,對主要行業的所有經濟業務按會計準則要求掌握規定及具體操作。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和領會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并能夠結合企業具體經濟業務進行實務會計處理,熟練掌握會計核算和會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處理較復雜的專業問題的能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能夠達到會計人才市場需要的“三項核心素質能力要求”。
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設計《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需要從教學大綱、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的安排等方面全方位考慮。
(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大綱的制訂。課程教學大綱是執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實現培養目標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是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工作的指南,也是編訂教材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配置教學內容,二要符合時代要求,突出體現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轉變,從培養目標出發,體現新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改革精神,積極吸取已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成果,吸收會計學科專業的新知識、新內容,三要注重各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服從課程結構及教學安排的整體需要,四要合理安排學時,滿足教學內容保質保量完成。
(二)“1加X”教材或參考資料的選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跨國公司的涌現,作為通用商業語言工具的會計也在不斷地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對《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的選用,以一本統一教材為主,便于構架統一的《中級財務會計》知識結構體系,以X教材或參考資料為輔,便于內容更新和拓展知識。X教材及參考資料主要采用國家注冊會計師考試統一用輔導教材《會計》、全國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統一教材《中級會計實務》、新版《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即一個基本準則,三十八個具體準則等。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紙介質資料和“電子圖書館”電子資料的優勢是X教材或參考資料取得的主要途徑,借助圖書館教師可以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學生也能閱讀到較大量的參考書和專業資料。
(三)教學內容的構建。一本統一教材的選定,確立了完整的《中級財務會計》知識結構體系。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既要關注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補充,更要關注本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在課程教學安排上,以概念為先導,以原理方法為內核,以經濟業務案例拓展本學科知識點,形成“概念-原理-案例應用”的內容體系。X教材或參考資料的推薦,考慮了最新會計改革內容的補充要求。國際經濟風云不斷變換,經濟業務不斷出新,不斷變革的會計大形勢要求《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必須適時更新。《中級財務會計》教材滯后于日新月異的經濟業務的變化已成不爭之實,如何處理新事物、新變化,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加以補充和指導,另一方面為學生推薦更新最快、內容最新的參考書和資料,以引導學生充實新知識。
組織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中級財務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能性很強的課程。根據這門課的特點,教學中必須改變過去從課堂到課堂,從書本到書本的滿堂灌的形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方法上,根據課程內容需要,選擇應用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方式或“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式及雙向互動教學方式。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作、案例研究等方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教學手段上采用課件教學與板書教學有機結合的方式。通過多媒體電化教學可以更加直觀地表現一些相關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節約時間的同時可以利用充足的時間深入淺出地說明難點、講清疑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和教學效果。傳統黑板作為多媒體電化教學補充手段,可以使兩種教學手段優勢互補。
會計手工模擬實驗是以手工為主仿真模擬會計業務的實驗,設置財會模擬實驗環節主要是進行會計實務仿真模擬實習,使每位學生進入實驗室后親身體驗企業會計工作動感,并在“同事”的配合協調、內部牽制之下完成模擬企業一定時期內的會計業務核算及管理工作,實現足不出校的“現場操作”實驗。實驗內容包括要求學生根據有關資料開設有關的總賬、明細賬、日記賬;根據有關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結賬;對所設置的賬簿進行核對及編制會計報表。實驗內容的有關資料及根據資料所作的會計處理主要依托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具體包括貨幣資金及應收款項的核算、存貨核算、固定資產核算、對外投資的核算、所有者權益的核算、收入、成本、費用的核算、利潤及利潤分配的核算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內容。
總之,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變革,推動會計學科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從而帶動《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