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逸塵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形成的。作為行為規范,它借助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的約束力量,實現調整人與人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會計職業道德,就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新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即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遵循的道德標準。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可概括為:思想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工作中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業務上技術提高;意識定位上參與管理,強化服務。會計職業道德好壞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影響會計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故意會計信息失真大部分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有關。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高會計人員職業修養和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從國家審計署專項審計報告中、稅收稽查的通報中可看出,層出不窮的虛假會計報告,多方面折射出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其原因如下:
1.會計職業界自身建設存在較大差距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會計職業界差距:一是會計職業團體只有注冊會計師協會和會計協會,而且是由財政部管轄的半官方性職業團體。英國就有六大會計職業團體,還成立了特許會計師職業道德委員會,美國有四大會計職業團體,國際會計師聯合會還設立了職業道德委員會。這些職業道德規范存在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幾經修訂充實,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而且職業團體出版刊物上經常以專欄形式討論、解答各種有關職業道德的具體問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還設有職業道德委員會并制定《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準則》,從正直、客觀、獨立、保密、技術標準、工作勝任、道德自律七個方面對會計職業道德作出規定。
2.部分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意識淡薄,職業操守不高
在會計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由于缺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或者參加會計職業道教育時充耳不聞,沒有深刻體會,覺得學好會計學知識就能干好財務工作,職業道德意識意識淡薄,職業操守不高,往往難以抵擋各種誘惑,不能堅持會計準則。在處理會計業務時經常為他人所左右,不能客觀、公正、公平地對待利益各方,實事求是處理會計業務,迫于企業管理高層的施壓或者甚至通同作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或編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經常以犧牲國家利益換取局部利益乃至個人利益。
3.會計外部環境弱化
在實際工作,經營者對會計工作還不夠重視,沒有把財務工作擺在應有的位置,財務人員在發揮職能作用時還存在不少的實際困難。有些領導在任用財務人員時,還是以聽話、少管事、會做假賬為標準。為此會計工作的無所作為,仍停留在被動應付、被動做賬報賬,更談不上發揮參謀助手、參與決策、加強管理的職能作用了。此外,會計規范體系的不完善也是導致會計從業人員道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我們國家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處罰力度不大,使得違反會計法規的成本低廉且能給違法者帶來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造假的氣焰。
4.部分會計從業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或與職務不相當
在財務會計的大檢查中,我們發現有的企業出于人力成本的考慮,聘請的會計人員有的甚至連會計從業資格證都沒有,或者聘請的財務經理業務水平與其職務不相稱。當然也有企業在人事管理上還存在任人唯親,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夠重視,在會計實務中常發生基本原理性錯誤,對會計準則的理解相當膚淺,對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等的運用相當混亂,財務報告質量差。也有業務素質較好的會計人員,但不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經不起物質利益的誘惑,在業務上不求上進,財務會計知識沒有及時更新,不知何謂“金融性資產”與“金融性負債”,鬧出很多笑話,會計從業隊伍業務能力平平,令人堪憂。
從現狀的分析,可知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的水平需要提高。但要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職業道德問題,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認為應下大力氣、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培育和發展會計職業道德組織,專設會計職業道德委員會
進行會計職業道德組織建設,規范約束會計職業行為,在督行體制上宜采用“行業自律為主,政府介入為輔”原則,即督行主體主要是各種會計職業團體,而政府則主要是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不規范執業行為進行懲罰,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執業行為加大懲罰力度,以增強會計職業自律壓力,推動更為嚴格的職業道德規范的遵行。會計職業的發達和成熟程度,特別是專業凝聚力和影響,直接關系著會計職業道德的推行情況。因此,加快培育和發展成熟、強大的會計專業組織是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和關鍵。
2.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道德是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約束的的行為規范,所以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全日制普通教育,對財務會計專業就讀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從一入學就應該開設職業道德育的必選課,并配以適當的案例分析。二是加強在職繼續教育,不能讓后續教育流于形式,會計人員要堅持終身學習,保持和改善技術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只有通過不斷、系統、正規、制度化職業繼續教育,才能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培訓方式應是多元化的:舉辦各類培訓班并制度化;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開展繼續教育;案例研討、專題報告、學術會議、參觀學習、經驗交流等;注冊會計師、會計師資格考試應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內容。
3.會計人員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注重職業操守
會計人員要愛崗敬業,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培養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職,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項平凡細微的工作。會計人員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強化服務意識,要認識到管錢管賬是職責,參與管理是義務,才能做好會計工作,履行會計職能,為單位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會計人員要自尊、自愛、自信,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潔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時要正確處理會計職業權力與義務的關系,一方面要敢于運用法律法規賦予的權為,敢于堅持會計準則,不做假賬,不為利益所動。另一方面要正確對待應負有的職業義務,自覺履行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
4.建立健全的會計職業道德檢查與獎懲機制
為了充分發揮職業道德的作用,健全會計職業道德體系,應在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上,由成立的會行計職業道德委員會強化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遵循情況的檢查,并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相應的表彰和懲罰,建立起會計職業道德的獎懲機制。會計職業道德檢查的目的在于強化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得以遵循,也為進行獎懲提供依據。沒有獎懲,檢查就會流于形式,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激勵和威懾作用。獎懲機制包括獎勵、褒揚和懲處、貶抑兩個方面。財政部門要利用行政管理上的優勢對會計職業道德實施必要的行政監管。將會計職業道德檢查與獎懲同執法檢查、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年檢、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評及會計人員評優表彰活動結合起來,并善于發現典型、樹立榜樣,通過對優秀會計工作者進行表彰,營造抑惡揚善的環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全體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
總之,會計職業道德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有關單位的積極參與,運用經濟、法律、行政、自律等綜合治理手段來提高職業道德水準。我們不希望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因會計息失真的惡性經濟事件,也不希望看到我們那些不爭氣的同仁們在獄中煎熬。我們希望不要讓國家、集體、投資人、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對我們的財務報告失信,繼而對我們這些同仁們失信。誠信做人,誠信做事,讓我們大家彼此信任,社會會更加美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