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純彬 潘瑜

浙江與日本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階段固然存在客觀差異,但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社會的訴求兩者是一致的
積 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區域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日本政府提出“環境模范城市”計劃。日本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選取若干個以挑戰大幅削減溫室氣體等高目標、前瞻性措施的城市作為“環境模范城市”,從國家層面予以各項支持,通過一系列具體目標的逐步實現,以這些“環境模范城市”為平臺,具體易懂地展現低碳社會應有的狀態,發揮示范效應,從而推動區域和城市的低碳發展,實現發展活力的復興。
“環境模范城市”計劃由日本內閣官房領導,全國82個有意向的城市提出申請,綜合比較這些城市的具體行動方案,從中選定13個城市作為“環境模范城市”。從選取的城市來看,大、中、小規模等級的城市各有4個,東京都市區則選取其中一個城市為代表;從空間分布上自北向南基本覆蓋整個國土。
“環境模范城市”計劃為了指導申請城市圍繞著轉變社會結構、推進低碳社會發展這一目標制訂合理的具體行動方案,提出三方面指導性發展理念:城市轉型發展、能源綜合利用、資源有效開發?!俺鞘修D型發展”提倡發展緊湊城市,重塑城市形態,建設適宜步行生活的城市,應對城市蔓延和空心化;轉變交通體系,鼓勵發展大運量、節能的交通工具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推廣使用環保型汽車,應對由于私人汽車過度使用而導致的城市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和石碳能源消耗;改革住宅建設,大力推廣200年住宅(永久優質住宅)、能源節約型住宅和燃料電池使用?!澳茉淳C合利用”鼓勵普及可再生能源,積極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和生物能源等;有效利用未利用能源,充分利用垃圾、工廠排熱等尚未深度開發的能源?!百Y源有效開發”要求大力保護森林資源,資源的利用實現動態平衡?;诖死砟?,提出中期(2020年)的6個可供選擇的目標方案。
“環境模范城市”計劃針對6個可供選擇的目標方案提出三個方面的指導性指標。太陽能利用,要求達到現狀的4-50倍,實施住宅太陽能補助金、固定價格收購住宅剩余的太陽能發電量等政策。汽車更新,要求環保型汽車占到新車銷售量的10%-90%,占現有汽車保有量的20%-40%,實施環保型汽車的稅收優惠和輔助金制度。住宅建設,要求絕熱住宅占到新建住宅的70%-100%,占全體住宅的60%-100%,實施絕熱住宅稅收優惠和輔助金制度。此外,各個城市的發展重點不盡相同,根據城市自身的自然條件、社會和產業結構以及環境方面的歷史累積,有的放矢制定發展措施。
為了使環境模范城市的措施同步實施,在全國范圍內最大限度發揮模范效應,日本設立了“低碳城市推進協會”。該協會的職能主要為六個方面:深入制定面向低碳社會建設的活動計劃;國家對策信息和最新的學術研究等信息的共享;評價環境模范城市的實施進展狀況;協調跨區域措施的推進;對具有典型性的措施進行表彰獎勵;相關對策的評價和效果把握;共通課題的研究與對應。
浙江省與日本在自然資源條件上相似,區域面積狹小,土地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比重小,人均耕地資源少。在快速城市化階段,浙江省與日本的城市化進程具有類似的高度時空壓縮性。同時,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是世界各國各城市不可回避的課題和挑戰。當前浙江省正著手制訂“十二五”規劃,在未來五年中如何深入推進低碳社會的發展,“環境模范城市”計劃中若干戰略舉措和實施途徑,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全面發展低碳社會。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和民用建筑是推動全社會節能減排工作的三大領域,也是浙江省深入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的三個重要途徑。其中交通運輸與民用建筑方面的節能減排更是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低耗、高效和便捷出行方式的轉變,永久、優質和節能建筑的普及,有助于廣大民眾具體易懂地感受低碳社會的生活方式,從而誘導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節能減排進程。此外,農村和農業生產的節能減排工作在浙江省當前所處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階段具有重要意義。優質、平衡的自然環境和科學、高效的農業生產方式是區域本地條件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人本主義和生態主義融合的理念體現,有助于深入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有序、健康地發展。
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空間載體,城市物理空間的穩定、精明增長對浙江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率先轉型,具有深遠的意義
——適時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積極轉變城市增長模式。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空間載體,城市物理空間的穩定、精明增長對于浙江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率先發展和轉型,具有深遠的意義。浙江省2007年城市化水平達到57.2%,其中中等規模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口占全部城鎮人口比重的56%以上,同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這對于民間資本充裕的浙江來說,適時、因地制宜地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特別是輕軌)無疑是一個機遇。

——著力提升社會認同感,逐步完善多元聯動機制。針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發展目標,在浙江省域內以城市、開發區(工業功能區)、社區等不同尺度地域單位,以國際、國家和省級不同層別,展開“低碳社會”試點工作。通過具體的試點模型,激發公眾的興趣和關注,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認同感。同時逐步完善產、學、官、民的聯動機制,政府提供政策導向和共享平臺,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在能源、環境等技術方面的自主創新和國際間合作,引導公眾主動參與,從而時省域中心城市不斷向外拓展和外圍城鎮快速發展,城鎮群成為浙江省城市化主要的空間組織方式。以公路和汽車交通為特征的城市增長模式,使得人多地少的浙江承受著沉重壓力。經驗表明,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引導市民出行方式轉變、集約利用土地、降低能源消耗和重塑城市形態方面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有助于改變當前偏重公路及城市道路投資、交通聯系方式呈現單一化趨勢。盡管國家在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有一定準入條件,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形成群策群力、良性互動的態勢。
——大力推進基礎調查工作,努力深化發展目標。全面、詳實的數據和資料是科學、客觀制訂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的必要基礎?;A數據的完備有助于準確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展開區域內外的縱橫向客觀比照,也有助于發展目標的適度量化和細化,從而確保各類措施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發展低碳社會對于各國各地區,都是新的課題,有必要在相關領域展開全面、長期的跟蹤調查,尤其對于量大面廣的市民生活方面。日本目前逐步完善以家庭和小區為單位收集家庭太陽能發電使用量和余量的數據調查系統,為未來相關政策的調整和實施績效評估提供必要參考。